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嶽飛多少歲死的死在哪裡?

讓歷史的車輪再回到西元1125年吧。 這年金國滅遼之後, 大舉南下, 並在1126年春天度過黃河, 一舉攻佔開封, 虜走徽欽二位混帳皇帝, 此時的大宋王朝搖搖欲墜, 開封城破之後大批皇室成員被俘虜, 只有康王趙構僥倖駐兵相洲, 倖免於難。 國不可一日無主, 金軍統帥冊立的楚帝張邦昌也得不得宋朝大臣的承認, 於是這些文武大臣策劃重新擁立新皇帝, 而康王趙構也成了唯一的選擇, 於是, 1126年5月初一, 趙構在應天府, 今河南商丘市南, 登上皇帝之位。

嶽飛

這時的嶽飛, 回家辦理了他父親的喪葬之後, 應樞密院官員劉浩的招募, 在相州參加到了趙構的部隊中, 但是沒過多久, 嶽飛就因為越職上書趙構, 而被逐出軍隊。 這一對冤家從此開始了10多年的君臣時光。

此後的嶽飛, 追隨其他將領, 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華, 一步步得到了趙構的賞識, 甚至有了一段君臣蜜月時光,

然而, 隨著嶽飛軍事力量的壯大, 在以“抑武”立國的宋一代, 已經註定了嶽飛的“十年之力, 毀於一旦”悲劇結局。 趙構, 說到底, 也不算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昏庸的皇帝, 在即位初年, 小朝廷風雨飄零的時候, 他的一些用人和政令還基本上可圈可點, 但是隨著政局的稍微穩定, 宋一代的“陽痿”政治遺傳因素便開始在趙構身上起作用了。 這一時候的敵方金國傾向于外向性立國, 在軍事外交上所向披靡, 可是內政建設卻很不穩定, 相對于金, 南宋小朝廷的內向立國更加鮮明, 更多的追求內政的穩定, 軍事外交上卻是步步守著, 即便有時候讓嶽飛等人主動出擊, 也是見好就收, 說到底, 南宋初期一度出現的軍事上的有利局面,
也只是趙構為穩固自己的小朝廷而不得不行的部署。 當嶽飛屢次三番讓自己很沒面子之後, 趙構終於下定決定除去這個朝廷的不穩定因素了。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嶽飛賦閑在家兩個多月後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很快就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

可是, 普通的老百姓卻不這麼看。

民間對嶽飛被誅殺的原因有著許多演義, 最典型的當屬說嶽飛是徽宗四皇子, 才招致殺身之禍, 對於一種說法, 儘管沒有更多的證據, 並且頗多漏洞, 史學家們對於此說法既沒有肯定, 也沒有斷然否定。

對嶽飛充滿了幻想而有陷於光復無望的人們很願意相信正因為岳飛是趙構的哥哥, 和趙構有同等的皇位繼承權, 而且才幹和人望都在趙構之上,

趙構才非殺嶽飛不可。 正因為岳飛是趙構的哥哥, 秦檜才覺得罪名難下, 糊裡糊塗地說了個“莫須有”, 怕萬一定了什麼罪名, 下面拍馬屁的順杆子爬, 把嶽飛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 那可就罵得是皇帝的祖宗了……

那為什麼皇子岳飛怎麼會流落到湯陰縣去呢?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宋徽宗的時候, 皇宮裡有個姓姚的宮女, 在三十多歲的時候, 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 懷上了皇帝的孩子。 為了保證皇家血統的純潔, 姚氏借在崇甯元年十二月, 皇上要放一批宮女出宮的機會, 喬裝打扮混在那些宮女裡面, 出了皇城。 逃出開封府, 崇寧二年二月十四日, 姚氏生了嶽飛, 然後帶著孩子一直流落到了河南湯陰縣, 正碰上發大水,

便編出了被大水沖到這裡的謊話, 然後在當地居住了下來。 嶽飛一天天長大。 關於“嶽飛”這個名字, “飛”者“非”也, 那嶽飛到底姓什麼呢?如果岳飛真是皇子, 那就只能是姓“趙”了。 後來發生了“靖康之變”, 宋徽宗被金人抓走了, 姚氏心急如焚, 每次見了嶽飛都提醒他一定要“迎回二聖”。 岳飛從軍之後, 逐漸成長為南宋獨當一面的大將。 這時的趙構還蒙在鼓裡, 紹興九年正月, 金國宿州守臣趙榮來到南宋小朝廷, 並帶回了大量宋徽宗的遺物。 趙構一見大驚, 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檜以修徽宗實錄為名, 好好檢查一下所有的宮廷檔。 這已經是三十多年的舊檔了, 而且在戰亂中又丟失了不少。 不過秦檜也是個能人, 似乎找到了什麼證據。 岳飛終於大禍臨頭,作為皇子的他很快就遭到了趙構的毒手。

嶽飛

民間傳奇終究不可信的程度更多了一些,可是他們對於殺害岳飛的元兇的指向比歷代正史都更一失中的,那就是他們說出了正史想說而不敢說的,殺害嶽飛的不是別人,就是當朝皇帝趙構。那麼,我覺得跪在嶽飛墓前的也不應該是別人,而是主凶趙構,這個懦弱而又因為陽痿帶來的心理陰暗的兒皇帝。

可惜,終究,沒人有這個膽量,讓一個皇帝真正的跪下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既然代表權威的皇帝不能跪,那麼,就還是讓秦檜他們先跪著吧。

嶽飛死了,沒有人敢說出誰是真正的主謀,只到明代出了一個有骨氣的文人文征明,他的一首《滿江紅》為算為冤死的嶽飛討了一個公道。

導讀:在杭州城裡有兩處最著名的嶽飛遺跡,一是風波亭,另有一處便是天下四大嶽飛廟之一的杭州嶽飛廟了。

這座嶽飛廟始建于明朝,位於杭州西湖畔棲霞嶺下。殿內是身披戎裝的高4.5米的嶽飛像,上面掛著嶽飛手跡“還我河山”匾額。在岳廟西是嶽飛墓,墓道兩旁有三對石翁仲和石馬、石羊、石虎,也是明代遺物。墓道石階下,跪著四個反剪雙手的鐵像,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卨。

來到嶽飛廟,看到慘兮兮地跪著的秦檜。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風雨飄搖的歲月。

西元1142年嶽飛遇害後,面對天下人的質問,秦檜只是用了“莫須有”三個字搪塞,一時讓天下人公憤。今天,回頭看那段歷史,我不禁疑問狀元出身的秦檜在面對如此一個天下人注目的大問題時為什麼用如此弱智的回答呢?就好象美國出兵打擊伊拉克,開新聞發佈會,記者問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打擊伊拉克的理由時,拉氏說“莫須有”一樣,讓人難以理解的愚蠢。仔細想想,我覺得“莫須有”的回答與其說是秦檜的傲慢和跋扈,還不如說是老奸巨滑的他在巧妙地推脫責任。秦檜說“莫須有”是不是在無奈地告訴天下人,我一個小小當朝宰相如何能用“莫須有”的罪名殺一個和我的位不相上下的將軍呢?就算我想殺嶽飛,沒有上面的首肯,我哪敢啊。況且,在“莫須有”罪名的情況下我敢於把一個當朝一品大將軍殺了,不就更加表明讓岳大將軍死的人不是我,而是另有人在啊。一樣老謀深算的韓世忠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所以他也沒有再逼問秦檜,而是很快辭職,馬放南山,養老去了。可是,秦檜也只能用“莫須有”三個字搪塞韓大將軍和委婉地給自己辯白了,他能直接說,人不是我讓殺的嗎?他更不敢告訴天下人,你們的大將軍是當今皇帝要殺的,於是簡單又蒼白的三個字馬上就被淹沒在了天下人的唾沫和口水之中。估計連秦檜也想不到自己會因此在自己的對手面前一跪就是800多年吧,這一肚子的委屈可如何訴說。

嶽飛

關於秦檜,卻也還有一些細節可說。宋徽宗政和年間秦檜登進士第,官至禦史中丞。此時朝廷正要割地給金人以求苟安,秦檜說:“此行專為割地,與臣始議矛盾,不合吾願。”見無力阻攔,秦檜三次上表辭職,宋徽宗便答應了他的要求。這時候的秦檜似乎還有那麼一點中國讀書人的骨氣。後來秦檜又被啟用,朝廷又欲割地給金,秦檜等三十六大臣反對。1115年閏十一月,開封失守,金人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秦檜卻主張另立宋朝宗室為帝,結果惹惱了金國,於是和徽欽二帝一起被俘虜北去,到達金國後秦檜用重金賄賂巴結金國重臣才得以返宋。1130年被放回南宋後,秦檜進入南宋政府,並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但不久又因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被罷相閒居。再然後。閒居六年之後,再次出山,他便參與到了和張俊一起幫助皇帝除掉岳飛的行動中來了。

從秦檜的官運沉浮似乎可以看出為官之初,這傢伙還有一點中國讀書出身的士大夫氣節的,可是很快,經歷的靖康之變以後的他就蛻變了。當然,也可以說是屈膝迎合了朝廷和時代。而這點恰恰是出身戰亂農家,一心收復失地,忠心報國的嶽飛所不具備的。當趙構極願議和,不思圖治,只想偏安一隅便心滿意足的時候,秦檜已經緊貼著主子的心思,並且不惜一切地為主子分憂,出謀劃策的時候,嶽飛卻依舊主張北伐,直搗黃龍,並置12道金牌於不顧,把皇帝的顏面踩在腳下,要不是做為戰略軍事家的岳飛也看到雖然距離開封只有四十五裡,可是沒有了後援,孤軍深入渡過黃河,只是自尋死路,他可能已經打過去了。管他什麼金牌命令,我把金國滅了,看你們還怎麼議和,和誰議和去。無奈的嶽飛終於還是乖乖地班師回朝了。

此後的嶽飛雖然仍然奉命進行了幾次征戰,並依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可是,在主子趙構的眼裡,嶽飛也只剩下了利用,利用完了如果還不聽話,結局也只有一個,就是殺掉。嶽飛偏偏就是不聽話的主,一年以後,臨安城裡風波亭,嶽飛遇害。就在嶽飛死了二十年後,金國完顏亮再次攻宋時,仍說出了“嶽飛不死,大金滅矣”之語。也許正好印證了“木秀于林,風必催之”的俗語。

岳飛死了,秦檜等人也跪了這麼多年了,可是我心裡總隱隱地為秦檜等人抱不平,該跪的人不跪,秦檜幾個卻充當了替死鬼。誰該真正地向嶽飛跪上一跪呢?

岳飛終於大禍臨頭,作為皇子的他很快就遭到了趙構的毒手。

嶽飛

民間傳奇終究不可信的程度更多了一些,可是他們對於殺害岳飛的元兇的指向比歷代正史都更一失中的,那就是他們說出了正史想說而不敢說的,殺害嶽飛的不是別人,就是當朝皇帝趙構。那麼,我覺得跪在嶽飛墓前的也不應該是別人,而是主凶趙構,這個懦弱而又因為陽痿帶來的心理陰暗的兒皇帝。

可惜,終究,沒人有這個膽量,讓一個皇帝真正的跪下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既然代表權威的皇帝不能跪,那麼,就還是讓秦檜他們先跪著吧。

嶽飛死了,沒有人敢說出誰是真正的主謀,只到明代出了一個有骨氣的文人文征明,他的一首《滿江紅》為算為冤死的嶽飛討了一個公道。

導讀:在杭州城裡有兩處最著名的嶽飛遺跡,一是風波亭,另有一處便是天下四大嶽飛廟之一的杭州嶽飛廟了。

這座嶽飛廟始建于明朝,位於杭州西湖畔棲霞嶺下。殿內是身披戎裝的高4.5米的嶽飛像,上面掛著嶽飛手跡“還我河山”匾額。在岳廟西是嶽飛墓,墓道兩旁有三對石翁仲和石馬、石羊、石虎,也是明代遺物。墓道石階下,跪著四個反剪雙手的鐵像,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卨。

來到嶽飛廟,看到慘兮兮地跪著的秦檜。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風雨飄搖的歲月。

西元1142年嶽飛遇害後,面對天下人的質問,秦檜只是用了“莫須有”三個字搪塞,一時讓天下人公憤。今天,回頭看那段歷史,我不禁疑問狀元出身的秦檜在面對如此一個天下人注目的大問題時為什麼用如此弱智的回答呢?就好象美國出兵打擊伊拉克,開新聞發佈會,記者問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打擊伊拉克的理由時,拉氏說“莫須有”一樣,讓人難以理解的愚蠢。仔細想想,我覺得“莫須有”的回答與其說是秦檜的傲慢和跋扈,還不如說是老奸巨滑的他在巧妙地推脫責任。秦檜說“莫須有”是不是在無奈地告訴天下人,我一個小小當朝宰相如何能用“莫須有”的罪名殺一個和我的位不相上下的將軍呢?就算我想殺嶽飛,沒有上面的首肯,我哪敢啊。況且,在“莫須有”罪名的情況下我敢於把一個當朝一品大將軍殺了,不就更加表明讓岳大將軍死的人不是我,而是另有人在啊。一樣老謀深算的韓世忠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所以他也沒有再逼問秦檜,而是很快辭職,馬放南山,養老去了。可是,秦檜也只能用“莫須有”三個字搪塞韓大將軍和委婉地給自己辯白了,他能直接說,人不是我讓殺的嗎?他更不敢告訴天下人,你們的大將軍是當今皇帝要殺的,於是簡單又蒼白的三個字馬上就被淹沒在了天下人的唾沫和口水之中。估計連秦檜也想不到自己會因此在自己的對手面前一跪就是800多年吧,這一肚子的委屈可如何訴說。

嶽飛

關於秦檜,卻也還有一些細節可說。宋徽宗政和年間秦檜登進士第,官至禦史中丞。此時朝廷正要割地給金人以求苟安,秦檜說:“此行專為割地,與臣始議矛盾,不合吾願。”見無力阻攔,秦檜三次上表辭職,宋徽宗便答應了他的要求。這時候的秦檜似乎還有那麼一點中國讀書人的骨氣。後來秦檜又被啟用,朝廷又欲割地給金,秦檜等三十六大臣反對。1115年閏十一月,開封失守,金人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秦檜卻主張另立宋朝宗室為帝,結果惹惱了金國,於是和徽欽二帝一起被俘虜北去,到達金國後秦檜用重金賄賂巴結金國重臣才得以返宋。1130年被放回南宋後,秦檜進入南宋政府,並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但不久又因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被罷相閒居。再然後。閒居六年之後,再次出山,他便參與到了和張俊一起幫助皇帝除掉岳飛的行動中來了。

從秦檜的官運沉浮似乎可以看出為官之初,這傢伙還有一點中國讀書出身的士大夫氣節的,可是很快,經歷的靖康之變以後的他就蛻變了。當然,也可以說是屈膝迎合了朝廷和時代。而這點恰恰是出身戰亂農家,一心收復失地,忠心報國的嶽飛所不具備的。當趙構極願議和,不思圖治,只想偏安一隅便心滿意足的時候,秦檜已經緊貼著主子的心思,並且不惜一切地為主子分憂,出謀劃策的時候,嶽飛卻依舊主張北伐,直搗黃龍,並置12道金牌於不顧,把皇帝的顏面踩在腳下,要不是做為戰略軍事家的岳飛也看到雖然距離開封只有四十五裡,可是沒有了後援,孤軍深入渡過黃河,只是自尋死路,他可能已經打過去了。管他什麼金牌命令,我把金國滅了,看你們還怎麼議和,和誰議和去。無奈的嶽飛終於還是乖乖地班師回朝了。

此後的嶽飛雖然仍然奉命進行了幾次征戰,並依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可是,在主子趙構的眼裡,嶽飛也只剩下了利用,利用完了如果還不聽話,結局也只有一個,就是殺掉。嶽飛偏偏就是不聽話的主,一年以後,臨安城裡風波亭,嶽飛遇害。就在嶽飛死了二十年後,金國完顏亮再次攻宋時,仍說出了“嶽飛不死,大金滅矣”之語。也許正好印證了“木秀于林,風必催之”的俗語。

岳飛死了,秦檜等人也跪了這麼多年了,可是我心裡總隱隱地為秦檜等人抱不平,該跪的人不跪,秦檜幾個卻充當了替死鬼。誰該真正地向嶽飛跪上一跪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