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月入2083元的中產和月入2萬的房奴,誰更焦慮?

閨蜜財經 ID:girlfriend-finance 作者:蜜妹

近年來, 似乎中產已經成了一個永不過時的IP,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推到風口浪尖, 或被研究或被嘲諷一番。

當蜜妹依舊沉浸“月薪三萬卻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的打擊與自身焦慮中時, “國家統計局:月入2083元就算中等收入群體”的相關文章就刷了屏。 好吧, 這一次, 不用羡慕、嘲諷那些嚮往精緻生活的中產階級了, 也不用擔心每年不斷變化公佈的平均工資, 自己又被平均或拖後腿了, 更不用懷揣著自卑的心態, 在網上與那些被媒體刻畫得趾高氣昂、睥睨一切的“中產階級”探討公共話題了。

國家統計局給了一個明確的, 月入多少可以算是中等收入群體的標準, 照此, 基本上都無憂地成為了有中等收入的中產階級。

但, 這又能怎樣?有了官方權威認證的中等收入標籤, 能過得好這一生嗎?

01

水平線上下浮動的中產標準

當“國家統計局:月入2083元就算中等收入群體”這樣的字樣冒出頭時, 蜜妹就震驚了, 四處查了查具體的統計報告, 卻只找到了可能是最初的源頭——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的採訪時, 解釋的“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的測算方法。

毛盛勇表示, 目前國內對於中等收入群體並沒有統一標準, 但國際上一些研究機構對此有過界定, 其中世界銀行提出的相關標準比較通用。

如果按照世界銀行中等收入標準的最低值2.5萬元人民幣來算的話, 也就是月入2083元就能輕鬆過線。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類似標準, 此前, 很多媒體或研究機構, 在發佈報告時, 都有過定義、解釋自家對中產階級的判斷標準, 以及薪資標準, 比較熱門的有這麼幾個:

《福布斯》2001年的定義:生活在城市裡, 年齡在25-45歲之間, 個人年收入在1萬-6萬美元(即6.6萬-40萬人民幣)之間。

瑞信研究院《2015年度財富報告》以美國作為基準國家, 按當地擁有5萬-50 萬美元(按2017年11月24日的利率計算, 33萬-330萬人民幣)統計, 中國的中產階級達1.09億人。

麥肯錫的報告, 中國的中產階級是家庭年收入1.15-4.3萬美元的人群(約為7萬-28萬人民幣)。

月入多少算得上中產階級, 這個標準和話題一直以來就爭議不斷, 這次,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終於給出了答案。 所以, 幾年前提出的, 未來十年內, 讓數億中國人成為中產階級的中國夢也就這麼輕易實現了?(呵呵)

其實, 不止是我們, 就連我們一向拿來比對的美國, 對中產階級的標準也一直在變, 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 比如在去年, 民主黨人認為20萬美金以下為中產, 而共和黨則認為這個標準應該低於13萬美金。 更有標準將25萬美金以上劃為富人,25萬美金以下為中產。

而有學者則劃分了更為細緻的階層標準,要想成為美國的中產,至少收入在3.5萬美金,這是下層的中產,上層中產則是以10萬美金為分界線。

美國階層劃分 圖片來源|網路

02

去掉標籤,中產的焦慮也是所有工薪人群的焦慮

無論這個標準如何變化,近年來,中產焦慮的話題卻一直沒變。2017年底沸沸揚揚的中興工程師跳樓事件,中年危機、中年焦慮等詞彙迅速籠罩整個網路。在好萊塢,“中年危機”也常作為經久不衰黑中產的題材,在電影裡一遍又一遍地以不同故事上演著。

不管這個標籤的標準如何變化,但對於穩定工作收入與健康身體的依賴,對教育、養老的困頓,始終是不變的話題。財富的縮水擔憂以及自身投資能力不足,不僅是中產階級,也是所有工薪階層的憂慮。

近日發佈的《2017新中產資產配置報告》中顯示,在中國已有的近3億人中,他們有93%是公司領薪人士,一旦失業,階層瞬間滑落。

蜜妹以前曾提到的那個做過國企副總的親戚便是這樣。當年他可是風光無二,生活在天津,趕著時尚潮流,最早開上桑塔納,衣服非名牌不穿,生活更是考究到極致。

可是後來,國企改革,沒了副總職務,南下創業,幾經挫敗,如今無房無車,生活也不再那麼講究精緻,無穩定高收入,更是擠在年輕人中間奮力維持著基本的生活,父母年齡越來越大,幸好暫時沒重大疾病。

以前房價沒那麼高,債務沒那麼大,都面臨著階層迅速滑落的風險。何況現在,一線城市一套房動輒好幾百萬,所謂的中產家庭,多少是背負巨額貸款在生活?一旦失業,掉的可能更厲害。

畢竟蜜妹的親戚彼時還沒有貸款,可以說還有不小數目的存款。

詫異的是,在他風光的時候,收入除了消費和儲蓄,沒進行多種形式的資產配置。

每次看到中產的話題,蜜妹都會想到這位元親戚,沒有多重形式的資產配置來保護隨時可

能縮水的資產,一夜回到解放前,在這個變化更快的時代,滑落速度可能更快。

儘管按照最新權威認證,和蜜妹一樣,很多人輕而易舉、妥妥地到了這個社會都在熱捧的中產階層,但這又能給我們生活改變什麼?

該買不起的房子還是買不起,該還的貸款還是要還。該搬磚還是搬磚,然後研究怎麼樣把辛苦攢下來的血汗錢,盡可能讓他們更值錢,活的更像中產一些。畢竟這個通貨膨脹的時代,2000塊,你還指望它能幹些啥呢?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更有標準將25萬美金以上劃為富人,25萬美金以下為中產。

而有學者則劃分了更為細緻的階層標準,要想成為美國的中產,至少收入在3.5萬美金,這是下層的中產,上層中產則是以10萬美金為分界線。

美國階層劃分 圖片來源|網路

02

去掉標籤,中產的焦慮也是所有工薪人群的焦慮

無論這個標準如何變化,近年來,中產焦慮的話題卻一直沒變。2017年底沸沸揚揚的中興工程師跳樓事件,中年危機、中年焦慮等詞彙迅速籠罩整個網路。在好萊塢,“中年危機”也常作為經久不衰黑中產的題材,在電影裡一遍又一遍地以不同故事上演著。

不管這個標籤的標準如何變化,但對於穩定工作收入與健康身體的依賴,對教育、養老的困頓,始終是不變的話題。財富的縮水擔憂以及自身投資能力不足,不僅是中產階級,也是所有工薪階層的憂慮。

近日發佈的《2017新中產資產配置報告》中顯示,在中國已有的近3億人中,他們有93%是公司領薪人士,一旦失業,階層瞬間滑落。

蜜妹以前曾提到的那個做過國企副總的親戚便是這樣。當年他可是風光無二,生活在天津,趕著時尚潮流,最早開上桑塔納,衣服非名牌不穿,生活更是考究到極致。

可是後來,國企改革,沒了副總職務,南下創業,幾經挫敗,如今無房無車,生活也不再那麼講究精緻,無穩定高收入,更是擠在年輕人中間奮力維持著基本的生活,父母年齡越來越大,幸好暫時沒重大疾病。

以前房價沒那麼高,債務沒那麼大,都面臨著階層迅速滑落的風險。何況現在,一線城市一套房動輒好幾百萬,所謂的中產家庭,多少是背負巨額貸款在生活?一旦失業,掉的可能更厲害。

畢竟蜜妹的親戚彼時還沒有貸款,可以說還有不小數目的存款。

詫異的是,在他風光的時候,收入除了消費和儲蓄,沒進行多種形式的資產配置。

每次看到中產的話題,蜜妹都會想到這位元親戚,沒有多重形式的資產配置來保護隨時可

能縮水的資產,一夜回到解放前,在這個變化更快的時代,滑落速度可能更快。

儘管按照最新權威認證,和蜜妹一樣,很多人輕而易舉、妥妥地到了這個社會都在熱捧的中產階層,但這又能給我們生活改變什麼?

該買不起的房子還是買不起,該還的貸款還是要還。該搬磚還是搬磚,然後研究怎麼樣把辛苦攢下來的血汗錢,盡可能讓他們更值錢,活的更像中產一些。畢竟這個通貨膨脹的時代,2000塊,你還指望它能幹些啥呢?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