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避免窮三代: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反鏡頭?

攝影圈有兩句經典的話, “如果你恨他, 就送他一部單反”和“吸毒毀一生, 單反窮三代”。 就是說如果進入玩單反的門, 就走向了花錢如泥石流般的不歸路, 可見攝影算是一個比較燒錢的愛好, 例如有人背著佳能5D3+大三元鏡頭, 小編真想問他把一部比亞迪F0背在身上是什麼的體驗。 那麼對於初燒的你, 該如何避免在這個坑裡越陷越深, 或者如何陷的慢點呢?本文就為單反初燒愛好者建議如何購買適合自己的鏡頭。

現在是個全民造“反”時代, 那麼你造“反”的理由無非就是:

1、拍照效果好;

2、有逼格;

3、看別人買了;

4、大把時間閑的身體某個部位疼;

5、攝影是真愛的愛好。

如同前幾年的流行網遊《坦克世界》, 你選的哪一種類型的坦克將直接決定了你以後的升級路線, 是選擇快速馳騁戰場的輕坦, 還是敢迎炮彈直上的重坦, 還是在後方穩坐的自行火炮全在於你的——興趣和需求。

從這兩點出發就可以讓你少花錢就可以買到適合自己的單反鏡頭。 我們不妨先看看需求吧:

需求1、拍風景。 這也是相當大一部分人的需求, 也是最常見的需求。 因為拍風景既要有一定的廣角, 也要有較大的焦段, 這種情況下, 變焦鏡頭就成了首選, 18-135甚至18-200這兩款鏡頭堪稱一鏡走天下的代表, 尤其是18-135堪為首選。 不過這兩款鏡頭無論是尼康還是佳能的原廠, 價格都不便宜, 如果真心沒錢隨機帶的18-55也可以勉強用來練手。 不過從畫質+實用+價格的角度來看, 適馬的17-50、17-70以及騰龍的18-50這三款副廠鏡頭可作為首選。

需求2、拍靜物。 有這類需求的通常是喜歡拍微距的人或者淘寶的賣家, 因此對於產品的細節要求較高。 這種情況我們依然建議使用變焦鏡頭, 但是為了讓你獲得更近、更清晰、更多角度的產品體驗, 應選擇帶有廣角以及微距功能的變焦鏡頭, 同時為了照顧價格, 適馬的17-70這款鏡頭可以作為首選, 在70mm的焦段甚至可以讓鏡片貼著被拍攝的物件拍攝。

需求3、拍妹子。 當然這個需求我們也可以衍伸直所有的人像拍攝中。 人像拍攝對於鏡頭有啥要求?第一點嘛, 光圈要大, 背景虛化起來更有意境;第二點嘛, 銳度要高, 這樣看起來才更清晰有立體感。 然而大家會發現, 大部分的人像拍攝都是用定焦鏡頭完成的, 這是因為相同焦段和光圈,

定焦鏡頭成像品質遠遠高於變焦鏡頭, 因此有“定焦無弱旅”的說法。 但是你不要以為定焦鏡頭焦段單一價格就會便宜, 相反一隻成像品質優秀的定焦鏡頭價格也蠻嚇人的, 佳能和尼康原廠的就不說了, 如果非要推薦我還是會推薦適馬的35 F1.4或者50 F1.4這兩款, 如果實在缺錢, 原廠的“小痰盂”50 F1.8拍照效果也不會讓你失望, 但是前提是不跑焦。

需求4、打鳥。其實我覺得實在是不應該把這點寫進來,因為真的到達了打鳥級別的基本都是攝影的老鳥了,這類鏡頭就是我們常見的各種大炮筒,反正炮筒越大、焦距越大就越牛x。不過對於新手來說我們不妨把他們喜歡拍超遠景或者當數碼望遠鏡的需求也寫進來。對於長焦來說,大家用的最多的應該就是原廠產品了,例如佳能的大小白(70-200),尼康的竹炮等,當然適馬和騰龍也有與其對應的焦段的鏡頭。既然談到了長焦,我們不妨也把18-200這類大焦段變焦頭也給加進來,如果實在缺錢,有著“窮人三寶”之稱的55-250原廠頭也可拿來玩玩,不過畫質就不要指望了。

需求5、隨便拍拍。推薦你還是買個拍照效果好的手機吧,實用又省錢。

除了上面我們所列的五點需求外,大家購買鏡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對於完善自己的需求很有説明,當然這些資訊都可以在鏡頭的標識中找到。

1、廣角。拍攝風景的首選,通常情況下17、18可以滿足需求,例如17-40、17-70、18-135等。如果有特殊需求也可以選擇16焦段起步的鏡頭,例如16-35,如果有更特殊的要求還可以選擇魚眼,這點我們就不討論了。

2、微距。拍靜物或者植物昆蟲的首選參數,這裡面價格感人的“百微”我們就不討論了。通常支援微距的鏡頭,上面都會有Macro的標識。

3、光圈。這裡面我們不談論光圈對於成像的影響,但是卻實實在在影響了價格,無論是變焦還是定焦,光圈越大價格也越貴。需要注意的是,定焦鏡頭的光圈是恒定的,而變焦鏡頭的光圈則有浮動和恒定之分,例如佳能的18-55 F3.5-6.3這個最常見的原廠頭就是浮動的光圈,焦段越大光圈也隨著縮小;而24-70 F2.8就是固定光圈,可以在任何焦段都可以使用F2.8的最大光圈。當然恒定光圈的鏡頭價格也比浮動光圈的鏡頭要貴很多的。

4、防抖。這點對於有手抖或者在光線不佳又沒有閃光燈情況下的尤其有用,甚至可以提高2-3檔的快門。當然同樣的鏡頭,帶防抖的價格就要比不帶防抖的要貴出一大截,例如佳能的小小白和愛死小小白。佳能帶防抖的標誌是IS字樣,尼康的為VR字樣,適馬的為OS等等。

5、對焦速度。這點對於拍攝運動物體尤為重要。如果大家考慮對焦速度快,首選原廠的鏡頭,畢竟鏡頭和機身的協議是最佳的,甚至就連佳能的入門定焦“小痰盂”50 F1.8的對焦速度也快的讓人髮指。而如果配備了超聲波馬達的鏡頭,對焦速度就更快了,這點對於副廠鏡頭也可以彌補一下對焦速度的缺陷,例如適馬的超聲波馬達是HSM字樣。

6、鏡頭口徑。相信大家對於攝影中的各個概念參數都倒背如流了,但是對於鏡頭口徑很相信多人都沒關注過。其實鏡頭的口徑對於成像效果影響也很大,在同樣的光圈下,口徑越大的鏡頭,進光量也越大,畫質比口徑小的鏡頭要好。而做大口徑的鏡頭好像副廠做的更在行,例如適馬的24-70更是高達82mm的口徑,比佳能原廠的還要大,不過這樣大的口徑配濾鏡就要略微困難點了,而且價格也貴點。

7、圈。通常來說,帶有圈的鏡頭都是高檔貨,例如佳能的紅圈、尼康的金圈和賓得的綠圈。而副廠也跟著來湊熱鬧,例如騰龍和適馬的高端鏡頭也帶了金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迷信所有的帶圈的鏡頭都是牛頭,例如經常有人說起的紅圈狗頭

8、原廠還是副廠。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有錢就原廠,沒錢就副廠。當然窮不是限制我們夢想的理由。雖然說同樣規格的鏡頭,副廠更便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性能和畫質就遜于原廠,甚至有點還能超越原廠鏡頭,例如適馬的24-70。同時副廠也出現不少的經典鏡頭,例如騰龍的A16,適馬的17-50、適馬的24-70,以及有著黑科技之稱的35 F1.4。不過從保值率來說,肯定還是原廠的要高一些。,另外,副廠的個別型號鏡頭有時會存在跑焦的情況,購買時候注意挑選測試,或者去售後調焦。

9、畫幅。這點需要大家格外注意,因為全畫幅的機身只能用全畫幅的鏡頭,而不能用APS-C的鏡頭,這就意味著全畫幅機身的用戶會失去例如騰龍A16、適馬17-50這樣的經典鏡頭,只能去購買“大三元”或“小三元”鏡頭;而APS-C的機身則可以使用全畫幅的鏡頭,不過焦段需要自己重新計算了。

10、全新還是二手。這就赤果果的涉及到錢了,可以說有錢買全新,沒錢買二手。不過去例如北京五棵松攝影器材城這樣的地方,你會發現很多二手鏡頭成色可以用淫蕩來形容,淘寶聖地啊。小編曾經買過一個適馬的17-70,甚至連鏡身的圖層都完好無磨損褪色,更別提現在用的這個,在某魚上購買的二手適馬24-70了,成色簡直就是全新。

總結:對於單反初學者來說,弄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以及以後的發展方向,這是邁出了省錢的最大一步,然後就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參數(例如16還是17的廣角)來進一步省錢,再就是購買副廠鏡頭了,尤其是文中出現的適馬和騰龍的幾款鏡頭,堪為經典之作,無論是性能還是畫質,都不會讓你失望,而且頁更省錢。最後一步,如果能淘到成色佳的二手鏡頭,就更有性價比了,同樣的價格,相信二手的佳能50D機身+適馬17-50鏡頭,絕對比全新的佳能750D 18-55套機玩著爽,您說呢?

需求4、打鳥。其實我覺得實在是不應該把這點寫進來,因為真的到達了打鳥級別的基本都是攝影的老鳥了,這類鏡頭就是我們常見的各種大炮筒,反正炮筒越大、焦距越大就越牛x。不過對於新手來說我們不妨把他們喜歡拍超遠景或者當數碼望遠鏡的需求也寫進來。對於長焦來說,大家用的最多的應該就是原廠產品了,例如佳能的大小白(70-200),尼康的竹炮等,當然適馬和騰龍也有與其對應的焦段的鏡頭。既然談到了長焦,我們不妨也把18-200這類大焦段變焦頭也給加進來,如果實在缺錢,有著“窮人三寶”之稱的55-250原廠頭也可拿來玩玩,不過畫質就不要指望了。

需求5、隨便拍拍。推薦你還是買個拍照效果好的手機吧,實用又省錢。

除了上面我們所列的五點需求外,大家購買鏡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對於完善自己的需求很有説明,當然這些資訊都可以在鏡頭的標識中找到。

1、廣角。拍攝風景的首選,通常情況下17、18可以滿足需求,例如17-40、17-70、18-135等。如果有特殊需求也可以選擇16焦段起步的鏡頭,例如16-35,如果有更特殊的要求還可以選擇魚眼,這點我們就不討論了。

2、微距。拍靜物或者植物昆蟲的首選參數,這裡面價格感人的“百微”我們就不討論了。通常支援微距的鏡頭,上面都會有Macro的標識。

3、光圈。這裡面我們不談論光圈對於成像的影響,但是卻實實在在影響了價格,無論是變焦還是定焦,光圈越大價格也越貴。需要注意的是,定焦鏡頭的光圈是恒定的,而變焦鏡頭的光圈則有浮動和恒定之分,例如佳能的18-55 F3.5-6.3這個最常見的原廠頭就是浮動的光圈,焦段越大光圈也隨著縮小;而24-70 F2.8就是固定光圈,可以在任何焦段都可以使用F2.8的最大光圈。當然恒定光圈的鏡頭價格也比浮動光圈的鏡頭要貴很多的。

4、防抖。這點對於有手抖或者在光線不佳又沒有閃光燈情況下的尤其有用,甚至可以提高2-3檔的快門。當然同樣的鏡頭,帶防抖的價格就要比不帶防抖的要貴出一大截,例如佳能的小小白和愛死小小白。佳能帶防抖的標誌是IS字樣,尼康的為VR字樣,適馬的為OS等等。

5、對焦速度。這點對於拍攝運動物體尤為重要。如果大家考慮對焦速度快,首選原廠的鏡頭,畢竟鏡頭和機身的協議是最佳的,甚至就連佳能的入門定焦“小痰盂”50 F1.8的對焦速度也快的讓人髮指。而如果配備了超聲波馬達的鏡頭,對焦速度就更快了,這點對於副廠鏡頭也可以彌補一下對焦速度的缺陷,例如適馬的超聲波馬達是HSM字樣。

6、鏡頭口徑。相信大家對於攝影中的各個概念參數都倒背如流了,但是對於鏡頭口徑很相信多人都沒關注過。其實鏡頭的口徑對於成像效果影響也很大,在同樣的光圈下,口徑越大的鏡頭,進光量也越大,畫質比口徑小的鏡頭要好。而做大口徑的鏡頭好像副廠做的更在行,例如適馬的24-70更是高達82mm的口徑,比佳能原廠的還要大,不過這樣大的口徑配濾鏡就要略微困難點了,而且價格也貴點。

7、圈。通常來說,帶有圈的鏡頭都是高檔貨,例如佳能的紅圈、尼康的金圈和賓得的綠圈。而副廠也跟著來湊熱鬧,例如騰龍和適馬的高端鏡頭也帶了金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迷信所有的帶圈的鏡頭都是牛頭,例如經常有人說起的紅圈狗頭

8、原廠還是副廠。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有錢就原廠,沒錢就副廠。當然窮不是限制我們夢想的理由。雖然說同樣規格的鏡頭,副廠更便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性能和畫質就遜于原廠,甚至有點還能超越原廠鏡頭,例如適馬的24-70。同時副廠也出現不少的經典鏡頭,例如騰龍的A16,適馬的17-50、適馬的24-70,以及有著黑科技之稱的35 F1.4。不過從保值率來說,肯定還是原廠的要高一些。,另外,副廠的個別型號鏡頭有時會存在跑焦的情況,購買時候注意挑選測試,或者去售後調焦。

9、畫幅。這點需要大家格外注意,因為全畫幅的機身只能用全畫幅的鏡頭,而不能用APS-C的鏡頭,這就意味著全畫幅機身的用戶會失去例如騰龍A16、適馬17-50這樣的經典鏡頭,只能去購買“大三元”或“小三元”鏡頭;而APS-C的機身則可以使用全畫幅的鏡頭,不過焦段需要自己重新計算了。

10、全新還是二手。這就赤果果的涉及到錢了,可以說有錢買全新,沒錢買二手。不過去例如北京五棵松攝影器材城這樣的地方,你會發現很多二手鏡頭成色可以用淫蕩來形容,淘寶聖地啊。小編曾經買過一個適馬的17-70,甚至連鏡身的圖層都完好無磨損褪色,更別提現在用的這個,在某魚上購買的二手適馬24-70了,成色簡直就是全新。

總結:對於單反初學者來說,弄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以及以後的發展方向,這是邁出了省錢的最大一步,然後就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參數(例如16還是17的廣角)來進一步省錢,再就是購買副廠鏡頭了,尤其是文中出現的適馬和騰龍的幾款鏡頭,堪為經典之作,無論是性能還是畫質,都不會讓你失望,而且頁更省錢。最後一步,如果能淘到成色佳的二手鏡頭,就更有性價比了,同樣的價格,相信二手的佳能50D機身+適馬17-50鏡頭,絕對比全新的佳能750D 18-55套機玩著爽,您說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