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26年前小平南巡:為“向何處去”的中國指明航向

前言

知名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這麼一段歌詞:“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眾所周知, 這位老人便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他寫下了什麼詩篇?對於當時中國發展有著什麼樣的影響?現在就讓小紅果和您一起去探尋那場春的際遇吧!

1989年11月9日, 柏林牆被推倒的現場照片。 這標誌著德國統一, 也是東歐劇變的一部分, 推動了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

1991年12月25日, 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在辭職書上簽字, 蘇聯解體。

政治環境風雲激變 改革開放道路遇瓶頸

20世紀最後十年, 充滿變數。 蘇聯解體、東歐巨變, 偌大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 眾多成員頃刻間不戰自潰, 紛紛倒旗落馬。

此時, 西方敵對勢力開始大肆宣揚“共產主義大潰敗”論調,

國內一些人也主張放棄四項基本原則, 走“西化”道路。 部分幹部群眾對党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認識模糊, 甚至出現了姓“資”姓“社”的爭論。 實際上, 這都涉及到了要不要堅持“一個中心, 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還有中國究竟走什麼道路的問題。

1992年1月, 小平同志(前右二)南巡經武昌站。

小平同志(右二)在上海楊浦大橋工地向橋塔上施工的工人招手致意

力排眾議敢為先

撥正船頭正發展

在這關鍵時刻,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 勇敢地站了出來, 以普通黨員的身份,

懷著對黨和人民偉大事業的深切期待, 在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期間, 先後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 並在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

小平同志的南巡系列講話針對人們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慮, 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並從中國實際出發, 深刻總結了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 解開了當時人們心中的疑惑, 進而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1992年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

1992年1月20日上午,小平同志到深圳國貿大廈參觀。

鄧小平在深圳視察時的講話

經濟特區

姓“社”不姓“資”

1992年1月20日上午,小平同志登上了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他對當時的深圳市委書記李灝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到底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

當月22日,在談到社會主義的本質時,小平同志明確指出:“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可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作了十分清楚的回答,從根本上闡明了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來劃分社會基本制度範疇的誤區。

小平同志南巡時,使用地圖瞭解經濟特區建設情況。

1992年1月20日上午,小平同志參觀深圳先科鐳射電視有限總公司。

1992年時深圳的夜景

要警惕“右”,

但主要是防止“左”

南巡途中,針對當時社會湧現出的極端情緒,小平同志重點談到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問題。“‘右’的東西有,動亂就是‘右’的!‘左’的東西也有,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是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就不會犯大錯誤,出現問題也容易糾正和改正。”他還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小平同志對於“左”與“右”的分析明確揭示了改革開放的程度與深度問題,批評了當時以政治觀念為綱的思想,使得改革開放之路愈加光明。

當時各大報紙關於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報導

1992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滾滾春潮拂神州

浩浩風帆揚征途

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在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堅持解放思想,抓住歷史機遇,大大加快了中國發展進程。

學習、貫徹小平同志南方談話成了召開中共十四大的重要思想和理論準備,也為後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後來,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對南方談話作了如下評價: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結 束 語

如今我們重溫這段歷史,回顧1992年前後社會經濟發展實踐,會對南方談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那趟南巡、那些談話,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嶄新篇章。正是那段“春天的故事”,消除了雜音、把正了方向,有力助推了國家發展。————END————

圖、文 | 均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1992年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

1992年1月20日上午,小平同志到深圳國貿大廈參觀。

鄧小平在深圳視察時的講話

經濟特區

姓“社”不姓“資”

1992年1月20日上午,小平同志登上了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他對當時的深圳市委書記李灝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到底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

當月22日,在談到社會主義的本質時,小平同志明確指出:“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可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作了十分清楚的回答,從根本上闡明了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來劃分社會基本制度範疇的誤區。

小平同志南巡時,使用地圖瞭解經濟特區建設情況。

1992年1月20日上午,小平同志參觀深圳先科鐳射電視有限總公司。

1992年時深圳的夜景

要警惕“右”,

但主要是防止“左”

南巡途中,針對當時社會湧現出的極端情緒,小平同志重點談到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問題。“‘右’的東西有,動亂就是‘右’的!‘左’的東西也有,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是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就不會犯大錯誤,出現問題也容易糾正和改正。”他還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小平同志對於“左”與“右”的分析明確揭示了改革開放的程度與深度問題,批評了當時以政治觀念為綱的思想,使得改革開放之路愈加光明。

當時各大報紙關於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報導

1992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滾滾春潮拂神州

浩浩風帆揚征途

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在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堅持解放思想,抓住歷史機遇,大大加快了中國發展進程。

學習、貫徹小平同志南方談話成了召開中共十四大的重要思想和理論準備,也為後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後來,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對南方談話作了如下評價: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結 束 語

如今我們重溫這段歷史,回顧1992年前後社會經濟發展實踐,會對南方談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那趟南巡、那些談話,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嶄新篇章。正是那段“春天的故事”,消除了雜音、把正了方向,有力助推了國家發展。————END————

圖、文 | 均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