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未來頂級戰將,當初搞起工程來也是一把好手

“三百年老店, 是如何煉成的——撥開迷霧讀大唐”之創始團隊(43)

人治社會裡, 接待和彙報有著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彙報還有虛話和套話,

接待實實在在體現衷心和誠意。 所以, 把最優秀的人才放到接待崗位, 是古往今來官場老手的共識。 從王世充的任職看, 隋煬帝也是這麼個思路。 只不過他不用巴結別人, 他要的是服務自己。

王世充走馬上任賓館經理, 一刻也沒有耽擱, 立即著手熟悉業務、開展工作。

搞過接待的人就知道, 接待無非吃住行三件事。 對王世充來說, 吃和行不用他操心。 皇上的行程飲食牽涉國家安全, 自有專門機構張羅。 不該問的少問, 他的工作重點在‘住’。

簡單一個‘住’字可包含著大學問。 今人叫‘樓堂館所’、古人稱‘亭池台閣’。 對楊廣這樣的大文學家兼皇二代, 美學品味既高, 又見慣奢華。 要讓他滿意, 有相當難度。

綜合王世充各方面情況,

叫他做點管理方面實際工作沒問題, 但要搞藝術, 恐怕有點強人所難。 那應該是李淵、李密這樣‘貴二代’的強項。

不過王世充是個實幹家。 對他而言, 困難就是拿來克服的。 他信奉一條真理:不付出哪來回報?沒難度的工作是不可能有出息的。

搞建設, 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經費, 蓋房子是要花錢的, 而且是很多錢;二是團隊, 要有好的設計師, 還要有好的工匠。

王世充這個人, 不管別的方面怎麼樣, 有一個優點非常突出:勤快。 不但腿腳勤快, 而且腦子也勤快。 史書說他詭詐、性機巧, 那是以成敗論英雄。 其實換個說法就是肯動腦子。 肯動腦的人是很難得的。 我們上了小學, 提到寫作文普遍頭大;工作了, 聽到寫材料也是犯愁。

這就是為什麼哪個單位、什麼時代, 筆桿子都受歡迎的原因——這活耗心思、費腦子。

王世充顯然是不怕費腦子的, 他不但很好地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 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世充)以郡丞領江都宮監, 乃雕飾池台, 陰奏遠方珍物以媚於帝, 由是益昵之。 ’

雕飾池台, 就是豪華裝修了。 陰奏遠方珍物又是什麼鬼?陰奏, 說明是秘密經費;遠方珍物, 用現代術語, 該叫大額異地公務採購。

王世充這兩手一搞, 很是得煬帝歡心。 說明什麼呢?第一說明他財技高明。 按現在說法, 叫不等不靠、多方籌集資金, 出色完成了國家重點工程任務。 除了上級下撥的標準經費, 還想方設法搞了不少專項資金。 第二, 說明他有組織複雜工作的才幹。 搞這樣的大型工程,

指望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齊心協力是不可能的。 工程這個東西, 歷來是塊肥肉。 從朝廷到地方, 各個權力部門, 誰不想從中撈一票?王世充能把各方面的人擺平, 該領的不該領的錢都要到手、合規不合規的手段一齊用上, 最終讓以挑剔著稱的煬帝滿意, 實在是個人才。 這樣的人才, 任何時代都是稀缺資源。 假使放到某個明君、比方說李世民的手下吧, 那起碼是個‘幹吏’, 機遇合適, 搞不好成為一代名臣。 可惜, 他面對的老闆是隋煬帝。 一個難得的好苗子, 終以亂臣賊子留名於世。

當然了, 這些都是我們讀史人的事後感慨, 當年的楊廣和王世充可不會這麼想。 二人的自我感覺, 那是相當良好。 煬帝見到美輪美奐的江都新宮,

甚是滿意;王世充得到皇上表揚, 更是心中暗喜。

數年之後, 煬帝最後一次來到揚州, 並在此度過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在那段大廈將傾、惶惶不安的日子裡, 一種不詳的預感折磨著他。 對生命和人間繁華的留戀使他的失眠症越發嚴重:‘帝見天下危亂, 意亦擾擾不自安。 退朝則幅巾短衣, 策杖步遊。 遍歷台館, 非夜不止, 汲汲顧景, 唯恐不足。 ’

不知在那些秉燭之遊的夜晚, 面對宮中美景, 煬帝是否還能記起, 王世充當年的苦心和功勞。

前面提到, 王世充有算命的愛好和特長。 他給誰算過、算得准不准我們不清楚。 但有一點確鑿無疑:他和李密一樣, 已嗅到空氣中不祥的氣息——不久, 將有翻天覆地的巨變。 而他們, 將在這巨變中找到自己的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