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何美國參戰後,首先打德國?其實原因很簡單

現在我們都知道, 二戰基本上可以以珍珠港事件為分界點, 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 使得美國提前參戰, 戰爭的天平開始向盟國傾斜。 最終憑藉美國強大的國力和工業生產能力, 成為最後盟軍抗戰的源泉, 加快了戰爭的勝利。 但是現在有一點很是奇怪, 日本偷襲了珍珠港, 將美國太平洋艦隊炸了個精光, 美國參戰後, 卻為何沒有立刻對付日本, 而是先拿德國開刀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主要有三點。

其實即使到了二戰後期, 美國的民眾也是反戰的, 反對捲入戰爭。 而珍珠港事件, 使得戰火燒到了美國, 美國幾千人死傷, 軍艦損失慘重。 羅斯福以此為號召, 宣揚對日本的仇恨情緒, 這才說服了民眾和國會同意戰爭。

但是其實當時的民眾和國會, 都是主張先把萬惡的日本先幹死, 報仇雪恨的。 畢竟是日本攻擊的珍珠港啊, 冤有頭債有主, 找人報仇也應該是日本。 但是, 當時的羅斯福和主要的政府智庫, 最終決定先對日本容忍, 先全力幹掉德國, 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第一, 美國的投資。

當時美國的海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歐洲, 當時的總金額是投資在亞洲的3倍。 因此, 美國第一要務是要保障美國的經濟利益, 所以先解決歐洲更加利於保護美國的海外利益。

第二, 歐洲更近。

從美國本土的受威脅程度來看, 美國本土離歐洲最近, 最容易受到來自德國的進攻。 在太平洋方向, 日本即使是使勁渾身的能力, 也只能打到夏威夷。 以當時日本的能力, 很難打到美國的西海岸, 所以相對來說威脅較小。 所以先全力解決美國的最大威脅, 然後再收拾日本, 被認為是最有效解決戰爭的方法。

第三, 霸權的確立。

當時世界的中心那是在歐洲, 主要強國也是在歐洲, 誰贏得了歐洲, 那麼就是戰後的霸主, 這一點美國總統羅斯福很清楚。 在二戰中, 英國、法國被炸成了廢墟, 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和法蘭西帝國。 而戰後德國也將受到削弱, 那麼這種情況下, 唯一沒有受到削弱的美國必然就是世界的霸主。

而如果先解決日本,頂多贏得東方,一旦蘇聯等抓住時機,逐步反擊,戰勝德國。那麼對於美國來說,那就是錯失良機,最後後悔也來不及了。因此,最後確立了“先歐後亞”的策略,先以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全力保障歐洲戰場,同時對日本採取容忍的態度,防禦的措施。

而且此時正好中國也幫了美國大忙,因為中國的消耗,日本始終不能全力南下,更不能北進,被牢牢控制在東亞,東南亞。等美國收拾完德國,日本就成為強弩之末,很快就戰勝日本。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

而如果先解決日本,頂多贏得東方,一旦蘇聯等抓住時機,逐步反擊,戰勝德國。那麼對於美國來說,那就是錯失良機,最後後悔也來不及了。因此,最後確立了“先歐後亞”的策略,先以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全力保障歐洲戰場,同時對日本採取容忍的態度,防禦的措施。

而且此時正好中國也幫了美國大忙,因為中國的消耗,日本始終不能全力南下,更不能北進,被牢牢控制在東亞,東南亞。等美國收拾完德國,日本就成為強弩之末,很快就戰勝日本。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