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震驚!下屬貪2億領導被降級 國家能源局第一副局長栽了 網事熱評

近日全國多地出現寒潮, 但反腐熱潮卻持續升溫。 1月23日, 中央紀委再打虎: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曉林涉嫌嚴重違紀, 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

據公開信息顯示, 今年54歲的王曉林, 落馬前在國家能源局四位副局長中排名第一, 分管綜合司、煤炭司、人事司、直屬機關黨委、直屬機關紀委, 資訊中心、機關服務中心, 中電傳媒, 負責政務公開工作。

此前, 國家能源局曾一度成為腐敗重災區。 據不完全統計, 僅2014年就有30名左右領導幹部和企業高管被立案調查, 稱其為“系統性塌方”一點不為過:在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落馬後,

原副局長許永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司長王駿、核電司原司長郝衛平、電力司原副司長梁波和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也“前腐後繼”, 先後被查處嚴判, 整個能源局幾乎倒了半壁江山。

“老虎”要露頭就打, “蒼蠅”亂飛也要拍。 黨中央持續高壓態勢反腐, 凡腐必懲, 有貪必肅。 2017年6月, 王曉林的老上級,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張喜武落馬。 而王曉林的下屬魏鵬遠, 則是熱門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中趙德漢的原型。 在清點其2億多元贓款時, 竟當場燒壞了點鈔機。

能源局為何如此“腐敗紮堆”?

其一, 權力過於集中。 一般來說, 政府部門同意開展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是能源專案上馬的前置條件。 可由於審批鏈條長、環節多、權力集中,

相對密閉的系統及過於集中的權力留給官員尋租空間。 2016年6月, 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向國家能源局黨組回饋巡視情況時指出:國家能源局行政審批改革不力, 以權謀私問題嚴重。 一些領導幹部熱衷於審批, 以審批代替規劃控制和行業監管。 審批自由裁量空間大, 監督制約不到位, 公開透明不足, 造成越權審批、濫用職權、徇私舞弊。

其二, 制度缺失、失靈。 制度的籠子一旦紮得不嚴、紮得不緊, 就會出現“牛欄關貓”的情況, 助長官員貪欲的滋長;在選拔幹部時, 選拔部門存在問題。 這也暴露出管理制度的漏洞、用人制度的缺陷和日常監督制度的失靈。 制度的缺失也讓腐敗分子進行權錢交易更加“隨心所欲”,

助長腐敗行為的滋生。

其三, 缺少有效監督, 精神上“缺鈣”。 這使得一些官員無視紀律條款“前腐後繼”。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查處了很多曾經擔任過一把手的高官, 他們身處要位, 卻又都被私心左右, 貪腐落馬, 理想信念“總開關”出了嚴重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明確指出了2018年全面從嚴治黨的八大著力點, 規定了紀檢機關和紀檢幹部要努力做到“三個始終”。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全黨同志校準思想座標、繃緊思想紅線。 開弓沒有回頭箭, 反腐沒有休止符。 只有勇於直面問題, 敢於刮骨療毒, 不斷增強党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才能確保我們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