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車儀式感哪家最會玩?這輛 DS7 可能讓你掉下巴!

前一陣我寫了一篇文章, 講汽車裡的那些儀式感設計, 後來發現朋友圈裡好多人轉發。

確實, 在目前的量產車裡, 有很多小細節都是經過了精心設計的,

而它們的作用就是營造出「儀式感」以及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畢竟現在的汽車設計同質性越來越嚴重, 設計師都在變著法兒讓大家記住自己的產品。

但是如果要說玩「儀式感」, 恐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玩兒得過法國人。

用我司視頻編導逍遙同學(他在德國待了 8 年)的話說, 「法國人對於「儀式感」的追求, 已經上升到了和藝術相結合的層面, 相比之下, 英國人就流於表面了。 」

我猛然醒悟, 在那篇講汽車儀式感的文章裡竟然忽略了法國元素, 這也太不應該了……

來看個動圖:

去年 3 月的日內瓦車展上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內部可旋轉的大燈, 簡直可以用震撼來形容, 然後分享給同事, 他們也紛紛表示「喪心病狂」。

懂的同學應該認出來了, 這組前大燈來自於即將在北京車展上市的新車 DS7。

像視頻裡所展示的, 這個大燈燈組裡有三個可旋轉的紫鑽型小燈,

車主解鎖車輛的時候, 這三個燈組就會依次旋轉 180 度, 並且會伴隨著顏色的漸變。 這實際上是一個迎賓功能, 也符合我們之前總結出的一個汽車「儀式感」規律:儀式感設計多用來展示車輛狀態的改變。

有人說看到這個燈就像進了紅磨坊, 它確實很有藝術感——就連燈組側面都被做成了「DS」logo 的輪廓。

關鍵是, 這是量產車的大燈組, 並不是概念車的。 當然想想也知道, 這個燈成本絕對不低。 問了一下做車燈的朋友, DS7 的這個大燈是由著名車燈供應商 AL 提供的。

從技術上來說, 這個 LED 大燈由一個電子閘道所控制, 三個旋轉部件下面各有一個電控馬達, 並且可以做到平滑轉動。 但是在整個燈組裡, 真正負責遠近光照明的是旁邊這個帶圓形透鏡的燈, 而三個旋轉燈組提供的是示寬等功能, 當然, 還有「隨動轉向」這種功能。 具體可以看下面動圖:

都說奧迪是燈廠,看見 DS7 這個大燈,他們應該是服氣的。

但如果你是一個 DS 死忠粉,應該會對 DS7 上的這個大燈轉動功能會心一笑,因為設計師這麼幹其實有點兒向歷史致敬的感覺。

事實上,DS 是全球第一個把隨動轉向大燈技術應用在量產車上的品牌,1967 年的 DS21 高配車型,就用上了這種大燈,而且內側大燈可以水準旋轉 80 度左右:

雖然隨動轉向技術現在看起來稀鬆平常,但是在 50 年前出現這麼一個東西,可以說是很驚人了。

順便說一句,其實在幾十年前 DS 是一個非常 geek 的品牌,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新技術,他們都敢拿來用在量產車上,比如,1955 年上市的 DS19,就已經用到了四輪獨立液壓氣動懸掛,可以用來調整車身高度,並且提供相當好的舒適性,並且它還是第一款採用前輪盤刹的量產車。再看它的造型,現在看起來也足夠科幻了:

那個時候法國人就已經很重視局部的設計:

感歎一句,如果堅持走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路線,DS 會是汽車史上一個很有意思的品牌。

說回 DS7,它的尾燈雖然沒有採用現在流行的貫穿式、細線狀設計,但是燈組內構走的卻是藝術路線。

但是玩燈就是 DS7「儀式感」的全部?那你就太幼稚了,它的內飾,基本上也達到「妖孽」的水準。當然了,對於 DS 來說,玩內飾也算是保留曲目了。

「儀式感」在 DS7 的內飾上繼續刷存在感,比如這個可以轉動的時鐘:

在車里弄個時鐘本身就已經很有儀式感了,法國人還讓它在啟動的一刹那翻轉起來。按照汽車媒體的常用語言體系來說,這應該算是「家族式轉動」了吧?另外,啟動按鍵被放在了這塊表的下面,DS 倆字母還帶呼吸燈效果。

在我看來,如果標緻 4008、5008 的內飾展示的更多是科技感,那麼到了 DS7 的這套內飾上,可以說是兼具科技感和檔次感。

科技感怎麼體現的?

中控屏是 12 寸規格,橫向佈局,很醒目的掛在中控臺上,這個設計又讓我想到了特斯拉 Model 3。對於不可避免的螢幕黑邊,看得出來設計師還是做了一些視覺上的處理來弱化這種感覺。中控台的幾個物理按鍵被集成在這塊螢幕的下沿,其中這個音量旋鈕又是一個有設計感的元素,上面帶有 DS 標誌性的菱格元素:

儀錶盤也是 12 寸的全液晶儀錶,動態 UI 是這樣的,裡面也用到了菱格元素:

DS 這個品牌,比較捨得在內飾材質上花錢,比如在 DS7 的幾種內飾主題中,有一種是 Performance Line 內飾主題,居然「奢華」到把幾乎整個儀錶台和 console(中央扶手)都包上了 Alcantara 翻毛皮,這已經遠遠超過這個級別其他 SUV 的內飾用料水準。

至於這個座椅,就不用多說了吧?

我很好奇,DS7 的這套內飾,到底比同級競品的成本要高出多少?

感覺 DS 這次在這輛車上挺拼的,把外觀、內飾做的那麼貴,關鍵還給它加了不少黑科技配置,包括 DS 領航(自主駕駛 2.0)、主動式懸掛、甚至駕駛員疲勞監測、夜視系統等等。

對於消費者而言,這輛車除了極富魅力的設計、奢華的內飾和黑科技配置,目前值得關注的還有它在國內上市時會定出什麼樣的價格?老實說,即便它的價位與寶馬 X3 和奧迪 Q5 相仿,相信很多人也不會覺得奇怪。

對了,說到 DS,還有一件事值得提及:日前長安汽車與 PSA 集團共同以現金方式向長安標緻雪鐵龍(CAPSA)增資 36 億,這傳遞的信號就很明顯了:必須把 DS 品牌做起來!

在此背景下,也難怪乎 DS 如此不惜成本地鍛造 DS7 這款全新一代產品的代表車型了。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連結,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都說奧迪是燈廠,看見 DS7 這個大燈,他們應該是服氣的。

但如果你是一個 DS 死忠粉,應該會對 DS7 上的這個大燈轉動功能會心一笑,因為設計師這麼幹其實有點兒向歷史致敬的感覺。

事實上,DS 是全球第一個把隨動轉向大燈技術應用在量產車上的品牌,1967 年的 DS21 高配車型,就用上了這種大燈,而且內側大燈可以水準旋轉 80 度左右:

雖然隨動轉向技術現在看起來稀鬆平常,但是在 50 年前出現這麼一個東西,可以說是很驚人了。

順便說一句,其實在幾十年前 DS 是一個非常 geek 的品牌,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新技術,他們都敢拿來用在量產車上,比如,1955 年上市的 DS19,就已經用到了四輪獨立液壓氣動懸掛,可以用來調整車身高度,並且提供相當好的舒適性,並且它還是第一款採用前輪盤刹的量產車。再看它的造型,現在看起來也足夠科幻了:

那個時候法國人就已經很重視局部的設計:

感歎一句,如果堅持走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路線,DS 會是汽車史上一個很有意思的品牌。

說回 DS7,它的尾燈雖然沒有採用現在流行的貫穿式、細線狀設計,但是燈組內構走的卻是藝術路線。

但是玩燈就是 DS7「儀式感」的全部?那你就太幼稚了,它的內飾,基本上也達到「妖孽」的水準。當然了,對於 DS 來說,玩內飾也算是保留曲目了。

「儀式感」在 DS7 的內飾上繼續刷存在感,比如這個可以轉動的時鐘:

在車里弄個時鐘本身就已經很有儀式感了,法國人還讓它在啟動的一刹那翻轉起來。按照汽車媒體的常用語言體系來說,這應該算是「家族式轉動」了吧?另外,啟動按鍵被放在了這塊表的下面,DS 倆字母還帶呼吸燈效果。

在我看來,如果標緻 4008、5008 的內飾展示的更多是科技感,那麼到了 DS7 的這套內飾上,可以說是兼具科技感和檔次感。

科技感怎麼體現的?

中控屏是 12 寸規格,橫向佈局,很醒目的掛在中控臺上,這個設計又讓我想到了特斯拉 Model 3。對於不可避免的螢幕黑邊,看得出來設計師還是做了一些視覺上的處理來弱化這種感覺。中控台的幾個物理按鍵被集成在這塊螢幕的下沿,其中這個音量旋鈕又是一個有設計感的元素,上面帶有 DS 標誌性的菱格元素:

儀錶盤也是 12 寸的全液晶儀錶,動態 UI 是這樣的,裡面也用到了菱格元素:

DS 這個品牌,比較捨得在內飾材質上花錢,比如在 DS7 的幾種內飾主題中,有一種是 Performance Line 內飾主題,居然「奢華」到把幾乎整個儀錶台和 console(中央扶手)都包上了 Alcantara 翻毛皮,這已經遠遠超過這個級別其他 SUV 的內飾用料水準。

至於這個座椅,就不用多說了吧?

我很好奇,DS7 的這套內飾,到底比同級競品的成本要高出多少?

感覺 DS 這次在這輛車上挺拼的,把外觀、內飾做的那麼貴,關鍵還給它加了不少黑科技配置,包括 DS 領航(自主駕駛 2.0)、主動式懸掛、甚至駕駛員疲勞監測、夜視系統等等。

對於消費者而言,這輛車除了極富魅力的設計、奢華的內飾和黑科技配置,目前值得關注的還有它在國內上市時會定出什麼樣的價格?老實說,即便它的價位與寶馬 X3 和奧迪 Q5 相仿,相信很多人也不會覺得奇怪。

對了,說到 DS,還有一件事值得提及:日前長安汽車與 PSA 集團共同以現金方式向長安標緻雪鐵龍(CAPSA)增資 36 億,這傳遞的信號就很明顯了:必須把 DS 品牌做起來!

在此背景下,也難怪乎 DS 如此不惜成本地鍛造 DS7 這款全新一代產品的代表車型了。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連結,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