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喜歡講黃段子,卻免費為失學兒童授課

吳稚暉(1865—1953), 名脁, 字稚暉, 江蘇武進人。 與張靜江(張人傑)、蔡元培、李石曾並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 又稱“國民黨党國四老”。 聯合國“世界百年文化學術偉人”榮譽稱號獲得者。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02年加入上海愛國學社, 曾參與《蘇報》工作。 1905年在法國參加中國同盟會, 出版《新世紀》報, 鼓吹無政府主義。 1924年起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職。 1927年支持蔣介石反共清黨活動, 1953年卒於臺灣。 一生追隨國民黨革命卻一生不入官場。

吳稚暉先生的軼事不少, 本文節選陳存仁《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中的幾件趣事, 讓其生活的庸常小節帶我們走近這位民國偉人, 領略其平凡中的不凡。

孫中山(左一)和吳稚暉(右一)

我漸漸成為吳家的常客, 我才知道稚老有一個脾氣, 歡喜高談闊論, 同時也喜歡別人傾聽他的講話, 可是門禁森嚴而訪者極少, 他覺得非常寂寞, 上午以寫字作消遣, 飯後午睡一小時, 醒了之後, 特地去找三四個失學的小童, 免費為他們授課, 並且訂出規例, 每天由二點鐘講到五點鐘, 這些小童哪裡來的呢?一個是裱畫工人的兒子, 一個是賣烘山芋的兒子, 一個是對面縫裙婆的女兒,

他替他們買好了筆墨、書籍, 教他們國文、英文、算術、寫字四科, 據說多的時候, 小孩子有七八個人, 少的時候, 也不會少過三人, 以此作為消遣, 他說“一個人困守家中, 要氣悶煞哉”。

吳稚暉與蔣介石

稚老有—句傳誦全國的名言, 叫作:“口寬債緊”,

這句話表面上是說女性與經濟的關係, 但是這句話到處可以引用得到, 在經濟學上也可以算是一句名言;在政治學上, 在人事間也常常用得著。 他有一次, 曾談到過男女房事的日期問題, 他就用無錫口吻念出一首俚歌, 每句歌詞的韻腳, 都很調勻, 念起來很順口, 歌雲:血氣方剛, 切忌連連;二十四五, 不宜天天。 三十以上, 要像數錢;四十出頭, 教堂會面。 五十之後, 如進佛殿;六十在望, 像付房鈿。 六十以上, 好比拜年;七十左右, 解甲歸田。

吳稚暉

原歌的第一節, 說是:“血氣方剛, 切忌連連”, 這是告誡年輕人, 不可以每天一而再, 再而三連續不止, 這對年輕人最明白的警句, 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後, 成為早衰情況, 都是這個原因。 原歌第二節, 說是:“二十四五, 不宜天天”, 這兩句字面已經很顯明, 可以不必再加注釋。 原歌第三節, 說是:“三十以上, 要像數錢”, 這數錢兩字, 是指就是數點銀元、毫子、銅板、銅錢的方式, 舊式是五個一數, 一五、一十這樣的數法, 吳氏以此為喻, 就是說五日一次。 原歌第四節, 說是:“四十出頭,教堂會面”,這是指四十出頭的人,該像做禮拜,每七天一次。原歌第五節,說是:“五十之後,如進佛殿”,這是說信佛的人,逢初一和月半要進廟堂燒香,指半月一次而已。原文第六節,說是:“六十在望,如付房鈿”,這付房鈿三字,是如眾所周知的每月繳租一次。原文第七節,說是:“六十以上,好比拜年”,拜年僅一年一次而已。原文第八節,說是:“七十左右,解甲歸田”,意思說到了這個年紀,可以退休了。這是稚老講的妙語,尚有許多是不能行諸於筆墨的,也只得一概從略了。

吳稚暉50年代在臺灣植樹,左為陳立夫

說是:“四十出頭,教堂會面”,這是指四十出頭的人,該像做禮拜,每七天一次。原歌第五節,說是:“五十之後,如進佛殿”,這是說信佛的人,逢初一和月半要進廟堂燒香,指半月一次而已。原文第六節,說是:“六十在望,如付房鈿”,這付房鈿三字,是如眾所周知的每月繳租一次。原文第七節,說是:“六十以上,好比拜年”,拜年僅一年一次而已。原文第八節,說是:“七十左右,解甲歸田”,意思說到了這個年紀,可以退休了。這是稚老講的妙語,尚有許多是不能行諸於筆墨的,也只得一概從略了。

吳稚暉50年代在臺灣植樹,左為陳立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