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黑煤灰走遠 白蠶繭變寶貝丨荔波茂蘭發展桑蠶產業富了村民

車間裡, 幾十名工人在熱氣騰騰的生產線上忙碌著。 一枚枚白色的蠶繭經過剝繭、選繭、篩繭、煮繭、繅絲等一系列工藝, 變成了一捆捆光滑、潔白的白廠絲。

生產車間

這是貴報傳媒全媒體記者近日走進荔波縣茂蘭鎮堯朝村茂蘭綠色工業創新示範園區內, 在貴州綠寶石絲綢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的情景。

“這些白廠絲每噸的價格是30萬元, 再經過加工變成真絲絲巾、絲綢床品、絲綢衣服, 價格就更高了。 ”公司總經理覃玉路拿起一捆白廠絲告訴記者, “它們可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寶貝呢。 ”

直到20世紀初,

茂蘭鎮的財政收入主要靠煤炭, 發展“黑色經濟”。 村民回憶, 以前村裡的路上來來往往的都是黑黢黢的運煤車, 村裡的路被這些車子壓得坑坑窪窪, 空氣中都有煤灰, “晾在院子裡的衣裳上都有煤灰”。

煤炭的粗放式開採, 導致茂蘭的生態環境日漸惡化,

帶來地表塌陷、污水橫流等一系列後果。

“要保護荔波的青山綠水, 發展煤炭產業不是長遠之計。 ”痛定思痛, 荔波縣開始關停小煤礦, 保護綠水青山, 開始了“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轉變, 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停小煤礦

2013年, 貴州綠寶石絲綢有限公司進入茂蘭鎮, 2014年,公司正式投入生產。曾經窮苦的瑤山地區,因為小小的蠶繭,當地貧困群眾找到摘掉“貧困帽”的路子,收穫了幸福生活的甜蜜。

貴州綠寶石絲綢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從事桑蠶產業化生產,總投資7000多萬元,年產值達1.5億元。目前,公司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農戶”產業模式,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積極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茂蘭鎮工作人員羅年生笑著說:“在公司的帶動下,村民們流轉土地、種桑養蠶賣蠶繭、入股分紅,進廠打工都有收入。”

荔波縣茂蘭王家寨種桑養蠶產業基地

在距離公司不遠的茂蘭鎮洞流村王家寨種桑養蠶產業基地,冬日暖陽裡,530畝桑樹從路邊一直鋪滿了對面的山腳。72歲的王德富一家種了210畝桑樹。

王德富說:

“今年,在公司和合租社的帶動下我開始種桑養蠶,技術還不太成熟,4批蠶繭賣給公司,一共得了25000元。估計明年技術成熟了就好了,一年大概有10多萬的收入。”

在茂蘭鎮,除了王德富,還有600多戶群眾加入到種桑養蠶的行業,其中貧困戶口125戶403人,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桑蠶基地

除了種桑養蠶,茂蘭鎮將土地流轉給大戶、合作社、入股種植基地,轉變傳統種植模式,在土地上穩定了收入。目前,茂蘭鎮桑蠶種植流轉土地1100畝,土地入股500多畝,惠及貧困戶82戶278人。

蠶 繭

家門口的桑蠶產業,讓茂蘭鎮堯朝村32歲的貧困戶吳建標找到了工作。只有小學文化水準的吳建標身有殘疾,幹不了重活,一家4口人的吃穿用度全靠他一人支撐。2014年2月,吳建標進入公司,成了一名繅絲工,每個月的工資有3000多元。

吳建標臉上掛滿笑容的說:

“以前做夢都沒想過我能在家門口找到好工作,現在生活好了,我家已經脫貧了,下一步,我要繼續努力,奔著好日子去。”

蠶寶寶

資料顯示,該企業為當地解決158人就業,其中,47戶屬於貧困戶,91戶288人參與入股分紅,年加工能力達800噸幹繭,年納稅400萬餘元。

往期精彩回顧

監製:全媒體中心 蒙 雋

編輯:全媒體中心 潘雪晴

覺得不錯,請點贊↓↓↓

2014年,公司正式投入生產。曾經窮苦的瑤山地區,因為小小的蠶繭,當地貧困群眾找到摘掉“貧困帽”的路子,收穫了幸福生活的甜蜜。

貴州綠寶石絲綢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從事桑蠶產業化生產,總投資7000多萬元,年產值達1.5億元。目前,公司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農戶”產業模式,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積極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茂蘭鎮工作人員羅年生笑著說:“在公司的帶動下,村民們流轉土地、種桑養蠶賣蠶繭、入股分紅,進廠打工都有收入。”

荔波縣茂蘭王家寨種桑養蠶產業基地

在距離公司不遠的茂蘭鎮洞流村王家寨種桑養蠶產業基地,冬日暖陽裡,530畝桑樹從路邊一直鋪滿了對面的山腳。72歲的王德富一家種了210畝桑樹。

王德富說:

“今年,在公司和合租社的帶動下我開始種桑養蠶,技術還不太成熟,4批蠶繭賣給公司,一共得了25000元。估計明年技術成熟了就好了,一年大概有10多萬的收入。”

在茂蘭鎮,除了王德富,還有600多戶群眾加入到種桑養蠶的行業,其中貧困戶口125戶403人,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桑蠶基地

除了種桑養蠶,茂蘭鎮將土地流轉給大戶、合作社、入股種植基地,轉變傳統種植模式,在土地上穩定了收入。目前,茂蘭鎮桑蠶種植流轉土地1100畝,土地入股500多畝,惠及貧困戶82戶278人。

蠶 繭

家門口的桑蠶產業,讓茂蘭鎮堯朝村32歲的貧困戶吳建標找到了工作。只有小學文化水準的吳建標身有殘疾,幹不了重活,一家4口人的吃穿用度全靠他一人支撐。2014年2月,吳建標進入公司,成了一名繅絲工,每個月的工資有3000多元。

吳建標臉上掛滿笑容的說:

“以前做夢都沒想過我能在家門口找到好工作,現在生活好了,我家已經脫貧了,下一步,我要繼續努力,奔著好日子去。”

蠶寶寶

資料顯示,該企業為當地解決158人就業,其中,47戶屬於貧困戶,91戶288人參與入股分紅,年加工能力達800噸幹繭,年納稅400萬餘元。

往期精彩回顧

監製:全媒體中心 蒙 雋

編輯:全媒體中心 潘雪晴

覺得不錯,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