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喇叭:積極創造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的特色“年味”

走過路過, 不要錯過這個公眾號哦!

小夥伴們,

春節的腳步又近了,

你盼望中的年是什麼樣的呢?

萬家燈火,共聚佳節

現在過年,

對很多城市裡的人來說, 意味著時間都奉獻給了孩子們, 離不開的麻將桌, 吃各類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 還有走家串戶拜訪越來越陌生的親戚。 春節缺少了兒時熟悉的味道, 年味的寡淡讓人對年的期待也越來越低。

與其說“年味兒變淡了”, 不如說物質生活高速發展導致了新興生活方式的產生, 春節期間那些傳統的、群體式的慶祝方式逐漸現代化了、虛擬化了。 當然, 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的精神世界並沒有同步跟上, 從而也引發了一些問題。

年味既是一種文化, 也是一種樂趣, 需要每個人自己營造, 需要民俗活動, 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 需要政府和民間的投入、引導, 需要與精神力量結合, 需要賦予新鮮的內容。

正如馮驥才先生所說, 年味變淡, 是因為沒找到新的過年載體。 我們的年被“稀釋”了。 但只要重視和用心, 不少過年載體可以被創造出來。

其實, 讓更多創新元素充溢年味, 並不是什麼難事。 要想讓人們感到過年有意思、有年味, 就應在春節的“文化味”上做好文章, 不僅要留住古老的“年文化”,

更要進一步創新豐富現代的“年文化”, 即融入現代, 創造屬於我們的年俗記憶。 記憶中的年俗畢竟是屬於老一輩的, 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的我們, 年俗絕不該只是追憶那逝去的遠景聊以慰藉。

守在家裡看電視、嗑瓜子的過節方式,

正被偕老扶幼“出去看看”的新潮流所替代。 很多奔波了一年的人們, 選擇在這個小長假裡, 提前定好出遊計畫, 帶上父母、孩子轉轉那麼大的世界。

分散在各地的親友, 也不必拘泥于新春鐘聲後一一打電話拜年, 大可以通過視頻軟體進行群聊, 通過微信發個語音祝福。 即便相隔千山萬水, 也好似面對面一樣的親切。

也可和家人、朋友一起舉行一些健康有意義的文娛或互動活動, 看場電影, 聽場音樂會, 一起組隊玩玩遊戲, 一起品品茶, 一起去參觀博物館, 開展體育活動。

發紅包的方式也可以變化一下, 以往都是老人給晚輩發紅包, 我們也可以宣導年輕人給老人發紅包, 那時老人的心裡該是多麼的溫暖和滿足,

年輕人拼搏了一年, 在此刻也顯得更有意義;再加上群裡搶個拼手氣紅包, 過年的熱鬧勁兒就更足了。

很多獨生子女一代常常抱怨過年孤獨, 隨著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落地, 相信再過若干年, 那種“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守歲的日子又將回來……

各地的文化部門應加強對傳統年文化及公共文化產品的設計, 多開展文化廟會、遊園活動、文藝演出、公益講座、展覽展示、書畫筆會、電影放映、冰雪娛樂、民間花會……文化活動大大豐富了人們過年的內容,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讓人們不再宅在家裡,而是紛紛走出戶外,參與文化活動,體味濃濃的年味。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選擇什麼樣的過年方式,就會留給我們的孩子什麼樣的年俗記憶。從傳統年俗中走過來的我們,或許,最佳的方式就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一邊尋找年俗,傳承起老一輩的年俗記憶,讓孩子可以感受傳統過年之趣;同時,一邊創造屬於新一代人的年俗,讓父母可以在晚年體驗另一種過年方式。

注:以上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

多開展文化廟會、遊園活動、文藝演出、公益講座、展覽展示、書畫筆會、電影放映、冰雪娛樂、民間花會……文化活動大大豐富了人們過年的內容,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讓人們不再宅在家裡,而是紛紛走出戶外,參與文化活動,體味濃濃的年味。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選擇什麼樣的過年方式,就會留給我們的孩子什麼樣的年俗記憶。從傳統年俗中走過來的我們,或許,最佳的方式就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一邊尋找年俗,傳承起老一輩的年俗記憶,讓孩子可以感受傳統過年之趣;同時,一邊創造屬於新一代人的年俗,讓父母可以在晚年體驗另一種過年方式。

注:以上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