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分得清嗎?清朝的貝勒,郡王,親王,貝子這些名頭,有啥區別

喜歡看清朝題材的電視劇的觀眾, 對貝勒爺, 親王這些稱呼一定有印象, 但是大家應該對此並沒有過多深究, 這些名號究竟有什麼區別?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些冷知識!

上面這些名頭其實是清朝宗室和蒙古貴族的爵位稱號, 相當於英國人的公爵, 侯爵, 伯爵一類的爵位分類。 那麼, 清朝的爵位是怎麼分的呢?

清朝宗室的爵位有12級, 分別為:

和碩親王

多羅郡王

多羅貝勒

固山貝子

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是不是看起來很頭疼?其實你就記住,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就行了!

親王是第一等爵位, 只有皇子和皇上的兄弟才有此頭銜, 比如恭親王奕?就是咸豐的弟弟。

郡王是第二等爵位, 也是宗室的人才能擁有的頭銜。 歲俸銀5千兩, 祿米5千斛。 補服為前後胸加兩肩共四團龍。

貝勒是第三等爵位, 滿清貴族就能擁有的稱號, 待遇大概是郡王的一半。

貝子就是宗室裡最低的爵位了, 不過待遇和貝勒差不多。

下面的一堆國公, 將軍, 漢人要是功勞大也是可以拿到的封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