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山人,見山

升職、加薪、生活的顧慮

讓我們忘記了人生真正的意義

生活仿佛進入了別人預定的程式

漸漸地, 人們開始懷念山裡的情味

且慢下來, 給自己一次進山的機會

開門, 見山

當一回『山裡人』

山裡人, 有詩。

開門, 即是迎來詩意。

見山, 即是漱洗心目。

夢斷山長水遠,

坐望流雲清溪。

尋一種“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的塵世蒼茫。

尋一份“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的空穀幽幽。

尋一刻“門俯清灣山更好, 眠到曉”的浮生清歡。

尋一縷“窗暗時時雨, 門開處處山”的晚來禪意。

山靜空曠, 嶺上迷霧。

雲涯深處, 似有古寺。

流水潺潺, 鳥鳴啁啾。

空山寂寂, 但聞梅落。

城裡人, 有病。

到山中去, 其實不是遁世逃離, 恰是對生命的無上熱忱。 現代社會, 很多人年少的時候, 便已經失去獨立思辨的能力, 眼神裡已經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發問, 城市資訊碎片化的生活方式, 讓我們失去了獨立思辨的能力。

城市中的生活節奏很快。 快得讓你無暇顧及身邊的一切。 所有人各自為業, 所有人形色匆匆。 我們甚至不知道這個城市什麼時候日出, 什麼時候日暮, 何處冬雪來, 何處春花開, 對一切都已經習以為常。 是我們自身得疾, 還是城市病了, 也許, 兩者都有。

城市的繁華和文明,能使聰明的人得到暗示和覺悟,

而對悟力薄弱的人則可能有很惡的影響。

山中的靜謐和清澈,能使淡泊的人得到安寧和無慮,

而躁動不安的人感到的可能就是山中的寂寞。

山中 ,閑思。

山林之樂,在自然,在天地,在萬物。開門,實際上開的是心門;見山,實際上見的是眾生;以內心最真實的表達,看見最真實的自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換句話也可以說,每個人的想法、思維方式可以不一樣,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表達,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你即可成為自己的“仙人”,這是資訊爆炸時代最需要思辨的一點。百年前,一代學者蔡元培先生已經發出了“人要有獨立思辨精神”的呐喊。然而,時過百年後的今日,還有很多盲聽盲從之人,正在被一部分以流量為追求的媒體遮蔽耳目,一葉可以障目而不見泰山,一言可以誅心而迷失自我,誅心顯然比障目還可怕。

閉門,蔽目。開門,見山。每日開門的時候,惦記的不再是升職、加薪、年終獎,而是換了一個思維,總是想看看門外面的世界。青山之中有什麼,綠水之間有什麼。青山在水雲在天,人間無憂是少年。山林所能給你的,是清澈的眼波。山林所能給你的,是童年的回憶。如此想著,打開門的一瞬間,世界都明亮了,那一定是世界上最聖潔的光。清晨醒來,聽見鳥鳴樹梢,山風拂窗,一抹綠意喚醒惺忪的睡眼;夜裡不眠,欣賞月色皎皎,空裡流霜,一輪明月照亮匆忙的旅人。

山中,有故事。

我們也像海子一樣,關心糧食,蔬菜(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砍柴,喂馬)。一樣的糧食蔬菜、一樣的馬匹柴塊,有人依舊在物質中兜兜轉轉,海子卻活出了永恆的詩意。海子的追求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我們的追求也可以是:開門見山,心有所安。

物質思維和精神探索永遠都是兩個層級的東西,中國山水畫裡,最能表達精神探索的,當屬宋元文人筆下的世界,一山,一亭,一人,一琴,或訪友,或鼓琴,或品茗,山水綿邈,林泉高隱。這是他們最理想的精神世界,正是他們的筆墨,成就了中國人永恆的藝術。它就像一扇門,開了一千多年,讓我們看見了藝術的高峰,精神的高山。

▲北宋 範寬《溪山行旅圖》

我是山裡人,只為等你來。

歸途,自在;

願你住此中,遠離塵世埃。

開門,見山;

生居天地間,客至清風伴。

你來,我便心歡。

城市的繁華和文明,能使聰明的人得到暗示和覺悟,

而對悟力薄弱的人則可能有很惡的影響。

山中的靜謐和清澈,能使淡泊的人得到安寧和無慮,

而躁動不安的人感到的可能就是山中的寂寞。

山中 ,閑思。

山林之樂,在自然,在天地,在萬物。開門,實際上開的是心門;見山,實際上見的是眾生;以內心最真實的表達,看見最真實的自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換句話也可以說,每個人的想法、思維方式可以不一樣,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表達,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你即可成為自己的“仙人”,這是資訊爆炸時代最需要思辨的一點。百年前,一代學者蔡元培先生已經發出了“人要有獨立思辨精神”的呐喊。然而,時過百年後的今日,還有很多盲聽盲從之人,正在被一部分以流量為追求的媒體遮蔽耳目,一葉可以障目而不見泰山,一言可以誅心而迷失自我,誅心顯然比障目還可怕。

閉門,蔽目。開門,見山。每日開門的時候,惦記的不再是升職、加薪、年終獎,而是換了一個思維,總是想看看門外面的世界。青山之中有什麼,綠水之間有什麼。青山在水雲在天,人間無憂是少年。山林所能給你的,是清澈的眼波。山林所能給你的,是童年的回憶。如此想著,打開門的一瞬間,世界都明亮了,那一定是世界上最聖潔的光。清晨醒來,聽見鳥鳴樹梢,山風拂窗,一抹綠意喚醒惺忪的睡眼;夜裡不眠,欣賞月色皎皎,空裡流霜,一輪明月照亮匆忙的旅人。

山中,有故事。

我們也像海子一樣,關心糧食,蔬菜(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砍柴,喂馬)。一樣的糧食蔬菜、一樣的馬匹柴塊,有人依舊在物質中兜兜轉轉,海子卻活出了永恆的詩意。海子的追求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我們的追求也可以是:開門見山,心有所安。

物質思維和精神探索永遠都是兩個層級的東西,中國山水畫裡,最能表達精神探索的,當屬宋元文人筆下的世界,一山,一亭,一人,一琴,或訪友,或鼓琴,或品茗,山水綿邈,林泉高隱。這是他們最理想的精神世界,正是他們的筆墨,成就了中國人永恆的藝術。它就像一扇門,開了一千多年,讓我們看見了藝術的高峰,精神的高山。

▲北宋 範寬《溪山行旅圖》

我是山裡人,只為等你來。

歸途,自在;

願你住此中,遠離塵世埃。

開門,見山;

生居天地間,客至清風伴。

你來,我便心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