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美團外賣的野心

本報記者 竇瀅瀅

“雖然我是公司最虧錢業務的負責人。 但是, 我們現在不應該去賺錢, 因為未來的空間還很大。 ”美團點評副總裁兼外賣和配送事業部總經理王莆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個 “最虧錢業務的負責人”的十足底氣, 用一組資料可以解釋:據多家協力廠商公司資料顯示, 美國整個餐飲行業規模8000億美元, 外賣市場規模達到1000億美元, 滲透率12.5%, 外賣線上化率僅在6%。 追其原因, 在於美國用戶通常預訂漢堡、比薩等標準化速食食品, 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連鎖餐飲都有自己外賣業務, O2O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相較之下, 在中國, 以生活服務起家的外賣平臺, 正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產生巨大影響。 中國外賣市場306億美元規模, 對比整個中國餐飲行業5000億美元的規模, 滲透率僅為6.1%。

“根據麥肯錫的資料, 目前從全球範圍來計算, 外賣對餐飲的滲透率約為10%。 到2020年, 中國的滲透率可以達到20%, 且95%以上的訂單會通過協力廠商互聯網平臺實現。 雖然美國外賣市場的滲透率12.5%比中國的6.1%高很多, 但是線上化率遠遠不如中國。 如今, 中國外賣市場的線上化率已經達到74%, 我預計未來三年這個數字會接近95%, 甚至更高。 ”王莆中預計中國線上外賣市場潛在增長規模巨大, 並宣佈“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54%”。

不過, 王莆中並不滿足於54%,

他的目標是70%。 幫他達成目標的手段, 是美團外賣正在執行的“外賣+配送”雙輪驅動戰略。

配送這一環節的重要性, 王莆中舉例說明:在美國稱霸外賣市場的Grubhub, 2014—2016年三年間的增速放緩, 甚至遠遠低於新興品牌, 根源在於其未涉足配送業務, 而吞掉其在西海岸的大部分市場的新型品牌如Doordash和UberEats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全力做配送業務。

“在中國, 不提供配送, 餐廳就不跟你合作。 ”王莆中總結, 把外賣市場做大主要有三個關鍵環節:一是供給, 對於外賣平臺來說, 就是入駐的商戶, 包括數量和品質;二是流量, 現在流量的獲得成本越來越高, 誰在流量上有優勢, 誰就能先獲得用戶;三是配送, 配送的網路規模和品質, 反過來決定供給的品質。 這也是同業競爭的三大必爭之地。

如果說供給端決定平臺的商品種類, 配送則是交易的最後環節, 它決定商家和使用者的服務半徑。

每天管理著30萬活躍騎手的工作並不輕鬆, 但王莆中將這份工作變成了美團外賣的優勢。 “在調度演算法或者人工智慧外, 外賣配送最關鍵的一點是, 線上的演算法系統能否跟線下的管理模式相結合。 另外, 自營、加盟和眾包等物流形式豐富了美團外賣的配送體系, 這樣極富彈性的、複雜的組織方式, 背後是系統的支援。 ”

得益於這個雙輪驅動戰略, 不久前, 美團外賣宣佈日訂單數突破千萬級別, 這意味著, 美團外賣繼淘寶、滴滴之後, 成為又一個達到千萬級別的互聯網平臺。

過千萬後, 王莆中提出今年的核心戰略是八個字——“深耕細作、戒驕戒躁。

”事實上, 去年年中, 美團點評CEO王興提出“下半場”理論後, 美團開始了一系列的動作, 其中針對B端方面的業務明顯增強, 其意在推進餐飲商家的IT系統建設、IT系統標準化和互聯網化。

“如果按照羅傑斯的曲線的話, 我認為我們要過了最快增長的階段才是應該賺錢的時候。 這個階段從現在來看, (盈利)要一到兩年以後。 ”王莆中表示。

“不急著賺錢”的美團外賣, 也在嘗試和一些同城物流公司合作。 隨著配送能力的開放, 美團在大交通領域上的屬性將更加明顯。 今年情人節, 美團點評在南京上線網約車業務, 增加了一條新的流量變現管道。

可以想見, 隨著行業整合進程加快, 外賣O2O已經由初期的“跑馬圈地”轉向“精耕細作”。

比如, 外賣O2O在未來可以變成一個平臺、商家、公司、家庭、消費者的連接器, 滿足用戶高頻次需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