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讀過這7本育兒經典,新手爸媽在育兒家教中遇到的問題可能減少80%

真心爸媽是兩孩爸媽, 2017年出版了我們自己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 輕鬆做爸媽》。 很多寶爸寶媽都加入我們建立的育兒群,

討論各種問題, 大家問得比較多的問題是:您能不能推薦幾本自己最受益的家教育兒書給我們?

於是, 我們盤點書架, 遴選出兩人帶娃這十幾年來, 對我們影響最大的的7本書, 它們有的超級暢銷, 有的價值被嚴重低估, 但無一例外, 都是我們認為最值得新手爸媽們學習、也值得每一位爸媽常備手邊的經典之作——因為, 這其中的每一本, 都在父母育兒的最高次——道——的層面, 幫助我們理解:孩子是如何成長的, 作為父母, 我們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作為一對熱愛孩子, 也熱愛育兒生活, 並且從中獲得豐富的樂趣和巨大幸福感, 至今未覺疲累的爸爸媽媽, 真心爸媽兩人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是:

帶孩子, 到底是“道”還是“術”?

道, 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道理、理念,

術, 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方法、技巧。 “道”和“術”的關係, 一直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反復討論的問題, 並且認為, “道”比“術”更重要, 比如老子說, “有道無術, 術尚可求也。 有術無道, 止於術”, 莊子說, “以道馭術, 術必成。 離道之術, 術必衰。 ”

這個道理, 同樣適用于育兒, 只想學習一些能現學現用的方法, 不去從根本上理解孩子、理解育兒和家庭教育, 你可能學了100種方法, 解決了100個問題, 但是遇到第101個問題, 你就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但是懂得育兒之道,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你都能很自然地理解, 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 我能怎麼做。 父母有了這樣的能力, 遇到1000甚至10000個問題, 你也不用害怕。 而且就我們自己的經驗來說,

懂得育兒之道, 你育兒生活中80%的問題, 根本就不會產生。

明白了育兒的道與術, 我來一一介紹幫助我們建立起育兒之道的這七本經典之作。

1、《從出生到3歲:嬰幼兒能力發展與早期教育權威指南》(伯頓·L·懷特)

伯頓·L·懷特是世界著名早期教育專家, 哈佛大學“哈佛學前專案”的總負責人。

這個項目聚焦於“生命最初六年的經歷, 如何影響兒童能力的發展”, 覆蓋數千個家庭, 懷特帶領17人的研究團隊, 在13年裡, 每個月都要訪問其中的幾十個家庭, 長時間觀察父母的育兒行為及孩子的表現。 1975年, 他完成了《從出生到3歲》的第一版。

這本書和其他育兒書最大的不同有兩個, 第一, 它完全基於對兒童、父母、家庭的直接觀察和研究, 第二, 它經過了長達數年的大規模實踐檢驗。

但這本書在我們中國的影響力其實遠遠低於它真正的價值。 你去看各大網站的育兒書排行榜, 會發現它並沒有排在最前面。

為什麼會這樣的呢?因為很多中國的爸媽媽媽, 在孩子3歲之前, 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

關心早期教育的爸媽, 還會把孩子送去早教班, 但懷特在這本書, 講的不是吃喝拉撒的話題, 而且還認為, 孩子的早期教育, 是父母自己該做的事。

懷特的基本理念是:父母在最初三年的主要育兒目標, 不是培養一個聰明孩子, 而是培養社會能力發展良好的快樂孩子。 他認為, “一個孩子出生後頭3年的經歷對於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著無可替代的影響。 ”所以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 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四件事是——愛和關心,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智力發展, 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非常幸運的是, 我們在真心媽媽懷第一個孩子時, 就遇到了這本書, 並且在孩子出生後, 一直按照書講的理念和方法養育孩子, 而且成功地在兩個孩子三歲前,都把他們帶成了快樂、很少哭鬧、善於與父母合作、充滿好奇心,而且語言表達都非常棒的寶貝。

2、《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從事兒童早期教育研究和實踐超過半個世紀,開創了“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促進了現代幼稚教育的發展,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幼稚教育家,也被稱為幼稚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蒙台梭利一生有多本著作,《蒙台梭利早起教育法》、《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很多中國父母都很熟悉,但這本《童年的秘密》講的不是具體的早教方法,它討論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更本質的東西——兒童內在的心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成人該如何配合兒童心理的發展。如果說蒙氏早教方法是兒童早期教育的“術”,那麼這本書,就是更高層次的蒙氏早教之“道”。

蒙台梭利所說的“童年的秘密”,指的是兒童心智成長的秘密,而她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一是發現兒童,即發現兒童心智成長的秘密,二是解救兒童,把孩子從成人的壓制中解放出來。

可以說,這本書觸及了家庭教育中的一個根本問題:父母如何看待孩子。

蒙台梭利直言不諱地指出,兒童的生活被扭曲了,成人不理解他們,他們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像是成人的財產,在家庭中被剝奪了所有權利。更糟糕的是,對於更關心自己工作的成人來說,兒童永遠是個製造麻煩的根源。

蒙台梭利描述的是她在20世紀初看到的狀況,但實際上,100多年過去了,狀況並沒有根本上的改變,絕大部分孩子,仍舊被父母當成沒有自己獨立的心智的某種小動物,而且仍舊被父母以愛為名,不斷壓制。

她認為,兒童有著豐富而活躍的心理活動,成人卻對兒童的內心世界所知甚少,正因如此,孩子在與成人相處時,才不斷遭遇“愛的衝突”,兒童的心理畸變也由此產生。所以成人需要做的是,把孩子從成人的壓制中解放出來,允許孩子按照他自己的內在規律,自然成長。

這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他們有自己的心智,也有自己的權利,做父母的需要去發現和理解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規劃孩子的成長。

3、《夏山學校》(A·S·尼爾)

這本書是世界著名教育家、夏山學校創辦人A·S·尼爾的著作。夏山學校是現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學校之一,由尼爾在1921年創辦,在英國,規模不大,是私立寄宿制基礎教育學校。創辦初期,只有四五十個學生,到今天在校學生也不到一百人。但它被稱為“歷史最久遠的兒童民主學校”、“世界上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具有全球性的影響力,《窗邊的小豆豆》裡小豆豆上的“巴學園”,就是以夏山學校為原型創辦的。

在這本書裡,尼爾講的並不是他作為一個校長,如何運營一所學校,而是我們作為成人,該以什麼樣的姿態、什麼樣的理念去教育孩子,而且,他尤其關心的是,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

尼爾教育理念的四個關鍵點:給孩子自由,和孩子平等相處,給孩子愛和贊許,還有,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其中的每一個,都可以為當今的中國父母帶來啟發,或者說,他的每一個理念,都切中當今中國父母的要害。

我們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號,不肯給孩子自由,我們又希望孩子聽話,不肯與孩子平等相處,我們不停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不肯給孩子毫無保留的愛和贊許,而且我們又把自己在育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推給孩子,而不肯承認,孩子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前,真心爸媽讀了這本《夏山學校》,並且一直按照自由、平等、愛和贊許的理念來教養兩個孩子。

在自己成為家庭教育和父母成長研究者之後,重讀這本書,我有一種穿越之感,尼爾講的那些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主要發生在英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事,我們今天一樣不差地全都能遇到,我們今天在家庭教育上出現的問題,仍舊和尼爾當年見到的一樣多。所以,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讀再讀。

4、《窗邊的小豆豆》(黑柳徹子)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自傳性著作,講述的是她小時候在巴學園上學的經歷。而巴學園,正是一所在“夏山學校”的自由教育理念影響下創辦的一所學校。

讀過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的著作,再來讀這本記述一個小女孩如何在“夏山式”學校中學習和生活的書,正好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自由教育理念的理解。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獲獎無數,被引進30多個國家。中文版2003年出版,至今銷量已經超過一千萬冊。

童年的黑柳徹子非常淘氣,剛上一年級就被退學了,她的父母只好把她送到了一所只有幾十個孩子的小型私立學校——巴學園。於是黑柳徹子,也就是書中的小豆豆,得以享受到一段特別輕鬆愉悅的學校生活。

作者說,這是“一個叫小豆豆的女孩子,在周圍大人們的積極引導下,終於能夠順利地和大家一起學習、交往的故事”。其實寫的時候,黑柳徹子只是為了記錄下童年在巴學園的那一段美好時光,並沒有把它當成兒童教育書來寫,也沒有預料到它在全球的暢銷。

那麼,這本書為什麼引起無數人的共鳴,成為兒童教育的經典之作呢?

我想,正是因為她從孩子,尤其是一般人眼中的“問題兒童”的角度,記錄了一個孩子在想什麼,又如何從周圍的成人,主要是父母和老師那裡,受到積極正面的影響,自由、自然地成長起來的。這是這本書和其他育兒書相比,最獨特的價值。

在黑柳徹子記述學習和生活不同片段的優美文章中,蘊含著巴學園的創辦者小林宗作四個重要的兒童教育理念:不要把孩子的“特點”當問題、給孩子積極的期許、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地學習、發自內心地喜歡孩子。

我們可能不需要把孩子送去巴學園那樣的學校,但當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時,這本《窗邊的小豆豆》中蘊含的理念,肯定可以為父母帶來重要的啟發,也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正面影響。

5、《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赫伯特·斯賓塞)

作者赫伯特·斯賓塞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一生榮譽顯赫,先後獲得英、法、美等11個國家眾多著名科學院的院士、著名大學的博士等榮譽稱號,先後擔任幾所大學的校長,還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被科學界和教育學界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牛頓”。

斯賓塞一生著作頗豐,但這本《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非常特別,它不是學術著作,也不是教育論文,在這本書裡,作者用輕鬆的筆法,生動、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對兒子小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實踐。

快樂教育,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它需要父母對孩子傾注高度的關注和愛,同時以高度自覺的理性和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在自然、快樂的狀態下,進行有效的學習,最終的結果是,孩子既快樂幸福,又學有所成。談到小斯賓塞時,斯賓塞說:“我承認,他不是一個神童,但我認為,他取得的成就比許多神童都大,而且他生活幸福。”

那麼,斯賓塞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的方法是,做個快樂的教育者,用讓彼此快樂的方法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自助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使用自然懲罰而不是人為懲罰;避免過度教育。

當今的很多父母,也都接觸過快樂教育理念,希望把孩子養育成一個快樂的孩子,但常常是在一開始,就走入了誤區,因為我們自己就不是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很多父母把養育孩子當成一個苦差事,每天和孩子各種鬥智鬥勇,這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用讓彼此快樂的辦法教育孩子。而且很多父母認為,學習本來就是又苦又累的事,快樂和有效學習原本就水火不容。

但如果你認真讀了這本書,就會發現我們不停逼著孩子學學學,孩子卻越來越不願意學習的癥結所在: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才最有效,而且孩子有自助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自動自發地進行真正的學習。

6、《兒童人格教育》(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這本書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創立的個體心理學,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阿德勒是佛洛德的學生,曾與佛洛德合作多年,成為精神分析學派核心成員之一。後來因為不贊成佛洛德的泛性論,阿德勒與佛洛德在學術上分道揚鑣,創立了個體心理學派,發展自己的個體心理學和人格理論,並最終成為一代心理學大師。

這本《兒童人格教育》,是阿德勒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書中,他清晰闡述了童年時期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如何影響兒童的人格,並對父母、教師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提出了明確、中肯的建議,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害羞、孤僻、口吃、尿床、無心向學,甚至鬧事、觸犯法律……這些問題在書中也得到細緻的心理分析。

這本書自出版以來被譯成100多種文字,暢銷全世界100多年,成為世界兒童教育領域經久不衰的名著。讀過這本書,你會發現,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幾乎所有關於兒童成長的現實問題,阿德勒都開出了藥方。

很多父母都感慨說,現在的孩子實在是太難教育了!確實,對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幾乎是一個對前途一無所知的冒險行動,你希望他成長為自信、勇敢、努力、有追求的孩子,然而很多孩子卻成為自卑、怯懦,自暴自棄的人。

為什麼一個孩子會長成這樣而不是那樣呢?這正是阿德勒在這本書裡為我們解釋的問題。

他認為,一個人性格的養成與童年時期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密切相關,一個成人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對人生的態度,其實在他四五歲時,就基本形成了。一個人的人格問題,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自然,父母也可以把握兒童人格的形成機制,幫孩子解除困惑、減少困難,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7、《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海姆·G·吉諾特)

海姆·G·吉諾特,臨床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長期從事兒童心理治療,一生致力於兒童心理研究以及對父母和教師的教育。

他宣導成年人以同情和關愛的方式進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感受並做出恰當反應。他關於與孩子溝通的創新思想,在全世界獲得巨大反響,被認為徹底改變了父母、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親子溝通領域超級暢銷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的兩位作者,都曾師從吉諾特,並受到他的深遠影響。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吉諾特的代表作,1965年出版,在美國累計銷量超過500萬冊,並以31種語言暢銷全世界,被稱為親子溝通的革命性經典之作。

關於父母如何實現與孩子真正有效地溝通,吉諾特提供了五個重要的方法。

第一、把握孩子的交流密碼。孩子的提問和表現中,隱藏著她們真實的擔心、煩惱、憤怒、失望、或者傷心,父母需準確解讀出這些密碼,才能理解孩子。

第二、更好地鼓勵和指導孩子。誇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誇獎他們的品性和人格;發生不好的事時,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出了問題時要有效回應,不做衝動反應。

第三、避免錯誤做法。包括恐嚇、賄賂、保證、挖苦、嘮叨、誘導孩子說謊、粗魯地對待孩子等等。

第四、尊重孩子,不要求孩子服從。一味要求服從,會導致親子之間每天都發生衝突。

第五:以有效方式建立紀律。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界限;傳達紀律時,要用不簡單粗暴、不刺激孩子自尊、簡潔客觀的語言。

在這本書裡,吉諾特分享了很多可以直接學習的方法,但它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吉諾特為親子溝通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向——尊重、理解、同情、關愛。用他的話說,父母需要學會把孩子當成客人看待。

(真心爸媽解讀這七本書的語音課正在特惠報名中,點選連結查看報名辦法)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五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用戶端搜索“真心爸媽”。基本教養法則。

而且成功地在兩個孩子三歲前,都把他們帶成了快樂、很少哭鬧、善於與父母合作、充滿好奇心,而且語言表達都非常棒的寶貝。

2、《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從事兒童早期教育研究和實踐超過半個世紀,開創了“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促進了現代幼稚教育的發展,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幼稚教育家,也被稱為幼稚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蒙台梭利一生有多本著作,《蒙台梭利早起教育法》、《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很多中國父母都很熟悉,但這本《童年的秘密》講的不是具體的早教方法,它討論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更本質的東西——兒童內在的心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成人該如何配合兒童心理的發展。如果說蒙氏早教方法是兒童早期教育的“術”,那麼這本書,就是更高層次的蒙氏早教之“道”。

蒙台梭利所說的“童年的秘密”,指的是兒童心智成長的秘密,而她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一是發現兒童,即發現兒童心智成長的秘密,二是解救兒童,把孩子從成人的壓制中解放出來。

可以說,這本書觸及了家庭教育中的一個根本問題:父母如何看待孩子。

蒙台梭利直言不諱地指出,兒童的生活被扭曲了,成人不理解他們,他們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像是成人的財產,在家庭中被剝奪了所有權利。更糟糕的是,對於更關心自己工作的成人來說,兒童永遠是個製造麻煩的根源。

蒙台梭利描述的是她在20世紀初看到的狀況,但實際上,100多年過去了,狀況並沒有根本上的改變,絕大部分孩子,仍舊被父母當成沒有自己獨立的心智的某種小動物,而且仍舊被父母以愛為名,不斷壓制。

她認為,兒童有著豐富而活躍的心理活動,成人卻對兒童的內心世界所知甚少,正因如此,孩子在與成人相處時,才不斷遭遇“愛的衝突”,兒童的心理畸變也由此產生。所以成人需要做的是,把孩子從成人的壓制中解放出來,允許孩子按照他自己的內在規律,自然成長。

這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他們有自己的心智,也有自己的權利,做父母的需要去發現和理解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規劃孩子的成長。

3、《夏山學校》(A·S·尼爾)

這本書是世界著名教育家、夏山學校創辦人A·S·尼爾的著作。夏山學校是現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學校之一,由尼爾在1921年創辦,在英國,規模不大,是私立寄宿制基礎教育學校。創辦初期,只有四五十個學生,到今天在校學生也不到一百人。但它被稱為“歷史最久遠的兒童民主學校”、“世界上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具有全球性的影響力,《窗邊的小豆豆》裡小豆豆上的“巴學園”,就是以夏山學校為原型創辦的。

在這本書裡,尼爾講的並不是他作為一個校長,如何運營一所學校,而是我們作為成人,該以什麼樣的姿態、什麼樣的理念去教育孩子,而且,他尤其關心的是,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

尼爾教育理念的四個關鍵點:給孩子自由,和孩子平等相處,給孩子愛和贊許,還有,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其中的每一個,都可以為當今的中國父母帶來啟發,或者說,他的每一個理念,都切中當今中國父母的要害。

我們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號,不肯給孩子自由,我們又希望孩子聽話,不肯與孩子平等相處,我們不停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不肯給孩子毫無保留的愛和贊許,而且我們又把自己在育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推給孩子,而不肯承認,孩子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前,真心爸媽讀了這本《夏山學校》,並且一直按照自由、平等、愛和贊許的理念來教養兩個孩子。

在自己成為家庭教育和父母成長研究者之後,重讀這本書,我有一種穿越之感,尼爾講的那些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主要發生在英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事,我們今天一樣不差地全都能遇到,我們今天在家庭教育上出現的問題,仍舊和尼爾當年見到的一樣多。所以,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讀再讀。

4、《窗邊的小豆豆》(黑柳徹子)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自傳性著作,講述的是她小時候在巴學園上學的經歷。而巴學園,正是一所在“夏山學校”的自由教育理念影響下創辦的一所學校。

讀過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的著作,再來讀這本記述一個小女孩如何在“夏山式”學校中學習和生活的書,正好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自由教育理念的理解。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獲獎無數,被引進30多個國家。中文版2003年出版,至今銷量已經超過一千萬冊。

童年的黑柳徹子非常淘氣,剛上一年級就被退學了,她的父母只好把她送到了一所只有幾十個孩子的小型私立學校——巴學園。於是黑柳徹子,也就是書中的小豆豆,得以享受到一段特別輕鬆愉悅的學校生活。

作者說,這是“一個叫小豆豆的女孩子,在周圍大人們的積極引導下,終於能夠順利地和大家一起學習、交往的故事”。其實寫的時候,黑柳徹子只是為了記錄下童年在巴學園的那一段美好時光,並沒有把它當成兒童教育書來寫,也沒有預料到它在全球的暢銷。

那麼,這本書為什麼引起無數人的共鳴,成為兒童教育的經典之作呢?

我想,正是因為她從孩子,尤其是一般人眼中的“問題兒童”的角度,記錄了一個孩子在想什麼,又如何從周圍的成人,主要是父母和老師那裡,受到積極正面的影響,自由、自然地成長起來的。這是這本書和其他育兒書相比,最獨特的價值。

在黑柳徹子記述學習和生活不同片段的優美文章中,蘊含著巴學園的創辦者小林宗作四個重要的兒童教育理念:不要把孩子的“特點”當問題、給孩子積極的期許、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地學習、發自內心地喜歡孩子。

我們可能不需要把孩子送去巴學園那樣的學校,但當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時,這本《窗邊的小豆豆》中蘊含的理念,肯定可以為父母帶來重要的啟發,也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正面影響。

5、《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赫伯特·斯賓塞)

作者赫伯特·斯賓塞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一生榮譽顯赫,先後獲得英、法、美等11個國家眾多著名科學院的院士、著名大學的博士等榮譽稱號,先後擔任幾所大學的校長,還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被科學界和教育學界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牛頓”。

斯賓塞一生著作頗豐,但這本《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非常特別,它不是學術著作,也不是教育論文,在這本書裡,作者用輕鬆的筆法,生動、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對兒子小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實踐。

快樂教育,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它需要父母對孩子傾注高度的關注和愛,同時以高度自覺的理性和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在自然、快樂的狀態下,進行有效的學習,最終的結果是,孩子既快樂幸福,又學有所成。談到小斯賓塞時,斯賓塞說:“我承認,他不是一個神童,但我認為,他取得的成就比許多神童都大,而且他生活幸福。”

那麼,斯賓塞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的方法是,做個快樂的教育者,用讓彼此快樂的方法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自助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使用自然懲罰而不是人為懲罰;避免過度教育。

當今的很多父母,也都接觸過快樂教育理念,希望把孩子養育成一個快樂的孩子,但常常是在一開始,就走入了誤區,因為我們自己就不是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很多父母把養育孩子當成一個苦差事,每天和孩子各種鬥智鬥勇,這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用讓彼此快樂的辦法教育孩子。而且很多父母認為,學習本來就是又苦又累的事,快樂和有效學習原本就水火不容。

但如果你認真讀了這本書,就會發現我們不停逼著孩子學學學,孩子卻越來越不願意學習的癥結所在: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才最有效,而且孩子有自助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自動自發地進行真正的學習。

6、《兒童人格教育》(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這本書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創立的個體心理學,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阿德勒是佛洛德的學生,曾與佛洛德合作多年,成為精神分析學派核心成員之一。後來因為不贊成佛洛德的泛性論,阿德勒與佛洛德在學術上分道揚鑣,創立了個體心理學派,發展自己的個體心理學和人格理論,並最終成為一代心理學大師。

這本《兒童人格教育》,是阿德勒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書中,他清晰闡述了童年時期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如何影響兒童的人格,並對父母、教師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提出了明確、中肯的建議,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害羞、孤僻、口吃、尿床、無心向學,甚至鬧事、觸犯法律……這些問題在書中也得到細緻的心理分析。

這本書自出版以來被譯成100多種文字,暢銷全世界100多年,成為世界兒童教育領域經久不衰的名著。讀過這本書,你會發現,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幾乎所有關於兒童成長的現實問題,阿德勒都開出了藥方。

很多父母都感慨說,現在的孩子實在是太難教育了!確實,對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幾乎是一個對前途一無所知的冒險行動,你希望他成長為自信、勇敢、努力、有追求的孩子,然而很多孩子卻成為自卑、怯懦,自暴自棄的人。

為什麼一個孩子會長成這樣而不是那樣呢?這正是阿德勒在這本書裡為我們解釋的問題。

他認為,一個人性格的養成與童年時期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密切相關,一個成人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對人生的態度,其實在他四五歲時,就基本形成了。一個人的人格問題,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自然,父母也可以把握兒童人格的形成機制,幫孩子解除困惑、減少困難,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7、《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海姆·G·吉諾特)

海姆·G·吉諾特,臨床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長期從事兒童心理治療,一生致力於兒童心理研究以及對父母和教師的教育。

他宣導成年人以同情和關愛的方式進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感受並做出恰當反應。他關於與孩子溝通的創新思想,在全世界獲得巨大反響,被認為徹底改變了父母、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親子溝通領域超級暢銷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的兩位作者,都曾師從吉諾特,並受到他的深遠影響。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吉諾特的代表作,1965年出版,在美國累計銷量超過500萬冊,並以31種語言暢銷全世界,被稱為親子溝通的革命性經典之作。

關於父母如何實現與孩子真正有效地溝通,吉諾特提供了五個重要的方法。

第一、把握孩子的交流密碼。孩子的提問和表現中,隱藏著她們真實的擔心、煩惱、憤怒、失望、或者傷心,父母需準確解讀出這些密碼,才能理解孩子。

第二、更好地鼓勵和指導孩子。誇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誇獎他們的品性和人格;發生不好的事時,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出了問題時要有效回應,不做衝動反應。

第三、避免錯誤做法。包括恐嚇、賄賂、保證、挖苦、嘮叨、誘導孩子說謊、粗魯地對待孩子等等。

第四、尊重孩子,不要求孩子服從。一味要求服從,會導致親子之間每天都發生衝突。

第五:以有效方式建立紀律。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界限;傳達紀律時,要用不簡單粗暴、不刺激孩子自尊、簡潔客觀的語言。

在這本書裡,吉諾特分享了很多可以直接學習的方法,但它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吉諾特為親子溝通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向——尊重、理解、同情、關愛。用他的話說,父母需要學會把孩子當成客人看待。

(真心爸媽解讀這七本書的語音課正在特惠報名中,點選連結查看報名辦法)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五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用戶端搜索“真心爸媽”。基本教養法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