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八成受訪者感到畢業焦慮 畢業生在煩惱什麼?

2018屆畢業生, 你在煩惱什麼

王嬌(化名)是安徽一所高校的2015級碩士研究生, 她將在今年7月畢業。 她過去半年一直忙於寫論文, 錯過了秋招, 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 “我本科和研究生讀的不是同一個專業, 其實找工作有點迷茫, 感覺自己哪個專業都不佔優勢。 ”王嬌現在想等春招, 但又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我知道焦慮解決不了問題, 但心裡也有說不出的滋味。 ”她說。

與王嬌的情況類似, 進入2018年後, 一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開始陷入畢業焦慮。

近日,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近百所高校的619名2018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

82.2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感到“畢業焦慮”。

畢業作品、工作實習, 畢業前陷入忙碌

令天津一所高校大四學生陳鑫(化名)焦慮的是, 如何在3個月內完成兩篇畢業論文。 本科期間, 陳鑫主修法學, 輔修歷史, 大四上學期仍有10多門課。 同時, 他還參加了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備考花費了很多時間。 眼看畢業在即, 自己的畢業論文還沒有寫完, “我大四下學期還有六七門課和考試, 兩篇畢業論文還沒開始寫, 畢業前能完成就不容易了。 ”陳鑫希望畢業後能夠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這類工作大多對學歷要求比較高, 如果考研失敗, 我可能會再戰。 我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一直想做學術研究, 男生還是要闖一闖, 開拓視野。 ”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結果顯示,

48.14%的受訪者因畢業作品沒有完成感到焦慮。

劉予心(化名)是吉林一所高校的2014級本科生, 平日裡她總是把事情拖到截止日期前一天才完成。 臨近畢業, 她有一堆事情需要處理, “申請國外研究生還在進程中, 畢業論文只想了思路完全沒有其他進展, 想考駕照還沒有開始學……我正在實習, 能擠出的時間很少。 ”其實, 劉予心原本有保研資格, 但她選擇了放棄, 希望走一條“不尋常”的路。 看到身邊保研的同學進入假期, 自己留學的院校還沒有確定, 就陷入了焦慮。 “我沒辦法向同班同學傾吐我的焦慮, 他們都知道我簽下了保研放棄書, 認為我沒有任何焦慮, 但其實現在我焦慮到想去看心理醫生。 ”她說。

盧顯聚已經工作一年了,

回憶起畢業前的日子, 他說:“在那段時間, 我總是夢到自己沒有拿到畢業證, 沒有拿到offer, 一直在面試。 ”盧顯聚在大三時轉專業, 一學期有20多門課, 幾乎沒有時間參加畢業實習, 但如果想要拿到offer, 多數公司都要求3個月以上的實習, 那時課程和實習時間的衝突讓他焦頭爛額。 “課程壓力在大四下學期得到了緩解, 我就把更多精力放在投簡歷上。 ”他說。 作為過來人, 盧顯聚認為“畢業焦慮”是沒有必要的, “順其自然即可。 飯要一口一口吃, 事情要一件一件做, 不要陷入焦慮, 只有把事情做完焦慮才會消失。 ”他說。

讀書深造?直接工作?畢業去向不明確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結果顯示, 52.08%的受訪者因畢業去向沒有確定感到焦慮,

糾結於讀書深造還是直接工作。

何佳佳(化名)是浙江一所高校的大四學生, 2017年底, 她參加了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為了這場考試, 她準備了整整一年。 考試結束後, 她不僅沒有感到輕鬆, 反而焦慮起來, “滿腦子都是我的分數可能是多少, 每天都在預估考多少分才能達到國家線, 這種焦慮真的不知道怎麼形容。 ”何佳佳表示, 自己在考試中沒有發揮好, “如果真的沒考好, 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該幹什麼。 ”

無獨有偶, 天津一所高校化學專業大四的周子申也在等待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結果。 “我從大二開始想跨專業考研, 緣起于跟著學長去實驗室做專案。 我看到他們做實驗, 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同時我也覺得自己做實驗的能力不強。

”他回憶, 起初選擇跨考的專業有中文、傳媒和應用統計, “家人聽說我想跨專業考研時, 非常反對。 最後我還是決定考應用統計的研究生, 家人也選擇了支援。 ”周子申說:“這次考研, 我覺得自己發揮得還行, 應該可以通過初試。 ”現在他基本每天待在實驗室裡做畢業設計, 同時還要為即將到來的複試和春招做準備。 “考上就讀研, 考不上就工作吧。 ”他還沒確定畢業的最終去向。

張潔盈是浙江一所高校金融專業的大四學生, 前不久在一家企業的面試中, 她被淘汰了。 她原本以為是因為自己學歷較低才被淘汰, 得知跟她一起面試的“海歸碩士”也被淘汰後, 她有些迷惑。 “我們專業本科畢業後通常只能從銷售做起, 而我的目標是更高的職位,以現在的學歷確實很難拿到offer。但從參加的面試情況來看,我不確定讀書深造提升學歷之後就一定能拿到offer。”距離畢業還有不到半年時間,張潔盈還沒確定自己是否要踏入職場。

南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石瑤表示,90後學生在踏入社會前是“成人面孔孩子心”。“他們的成長過程相對安逸,環境簡單、社會和諧,從小衣食無憂,父母千寵百愛。缺少挫折教育,容易在面臨人生抉擇時,徘徊不定,猶豫不決。同時‘畢業就是失業’的恐慌,讓很多人不敢畢業。有的同學選擇頂住壓力面對激烈的競爭,有的則選擇繼續深造,延長備戰時間。”石瑤不反對學生繼續讀書深造,但是建議學生在繼續讀書深造的過程中,最好帶著問題去學習,好好利用時間,做好充足的準備。

即將進入職場,面臨“選擇困難症”

陳瑞(化名)是北京一所高校的2016級碩士研究生,她將在今年7月畢業。她找工作的目標很明確,希望得到一個北京戶口,“未來留在北京發展,有戶口非常重要。如果我找不到有北京戶口的工作,就換個城市發展。”

陳瑞最近在實習,如果可以順利留下來,有機會拿到北京戶口,“同一個崗位的實習生有好幾個,還有留學歸來的,我覺得自己不佔優勢。但是如果我不繼續實習,就更沒有機會了。”儘管她還在現在的單位實習,但心裡很沒底,“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我也在找其他工作。”陳瑞說,“馬上就要畢業了,什麼都沒定下來,很急躁。”

今年7月,李芳芳(化名)將從上海一所高校畢業。2017年11月,她就確定了工作,最近專心忙於修改論文,等待畢業後入職。她表示自己已經度過了最焦慮的日子,“2017年9月我開始投簡歷,我的目標是畢業後去一家大公司,畢竟是進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希望平臺廣、起點高。投簡歷那段日子很焦慮,生怕找不到好工作。”她說。

在李芳芳看來,找工作會焦慮是必然的,每個畢業生都能找到工作,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找工作很容易不滿足。”她表示自己屬於“廣投簡歷”的那類人,“我拿到了6個offer,選擇的時候也非常糾結,多方面對比後,才選擇了最終確定的這家單位。”

石瑤談道:“畢業焦慮是一種共性,英文也有這個詞‘Graduation anxiety’,說明這是全世界青年所遇到的問題。多數同學會感到焦慮,起因是個人選擇一條路就選擇了一個挑戰。每個人在作出人生選擇的時候都意味著肩負了承擔後果的責任,在跳出舒適區時都需要足夠的勇氣與自我認同感。有些學生由於自我認知不足,所以在作出人生選擇時徘徊不定,耗費了很多的精力。”在石瑤看來,與其糾結於選擇,不如把視角轉到如何才能解決糾結的問題、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後再到你應該去的地方。”她說。

針對如何預防畢業焦慮,石瑤認為,大學期間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十分必要。“很多學校都開設了相關課程或者工作坊、講座。同學們要學習正確的方法,然後花時間好好思考、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給自己畫一份藍圖;通過專業諮詢、網路資訊查找、實踐體驗、經驗交流、職業人士訪談各種方式,找出自己對職業發展困惑的地方;注意和師長、家人、朋友的溝通,感情的依託可以讓自己更強大。”石瑤說,“在面對畢業焦慮時候,希望同學們自己找到答案。當一時解答不出的時候,請大家勇敢嘗試,只有試過了才知道。保持揚長避短、虛心學習的心態,反思並尋找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提高自身能力,獲得個人成就感。”

浙江財經大學 柴若月

南開大學 伍玉婷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范雪

責編:李伊涵

而我的目標是更高的職位,以現在的學歷確實很難拿到offer。但從參加的面試情況來看,我不確定讀書深造提升學歷之後就一定能拿到offer。”距離畢業還有不到半年時間,張潔盈還沒確定自己是否要踏入職場。

南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石瑤表示,90後學生在踏入社會前是“成人面孔孩子心”。“他們的成長過程相對安逸,環境簡單、社會和諧,從小衣食無憂,父母千寵百愛。缺少挫折教育,容易在面臨人生抉擇時,徘徊不定,猶豫不決。同時‘畢業就是失業’的恐慌,讓很多人不敢畢業。有的同學選擇頂住壓力面對激烈的競爭,有的則選擇繼續深造,延長備戰時間。”石瑤不反對學生繼續讀書深造,但是建議學生在繼續讀書深造的過程中,最好帶著問題去學習,好好利用時間,做好充足的準備。

即將進入職場,面臨“選擇困難症”

陳瑞(化名)是北京一所高校的2016級碩士研究生,她將在今年7月畢業。她找工作的目標很明確,希望得到一個北京戶口,“未來留在北京發展,有戶口非常重要。如果我找不到有北京戶口的工作,就換個城市發展。”

陳瑞最近在實習,如果可以順利留下來,有機會拿到北京戶口,“同一個崗位的實習生有好幾個,還有留學歸來的,我覺得自己不佔優勢。但是如果我不繼續實習,就更沒有機會了。”儘管她還在現在的單位實習,但心裡很沒底,“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我也在找其他工作。”陳瑞說,“馬上就要畢業了,什麼都沒定下來,很急躁。”

今年7月,李芳芳(化名)將從上海一所高校畢業。2017年11月,她就確定了工作,最近專心忙於修改論文,等待畢業後入職。她表示自己已經度過了最焦慮的日子,“2017年9月我開始投簡歷,我的目標是畢業後去一家大公司,畢竟是進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希望平臺廣、起點高。投簡歷那段日子很焦慮,生怕找不到好工作。”她說。

在李芳芳看來,找工作會焦慮是必然的,每個畢業生都能找到工作,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找工作很容易不滿足。”她表示自己屬於“廣投簡歷”的那類人,“我拿到了6個offer,選擇的時候也非常糾結,多方面對比後,才選擇了最終確定的這家單位。”

石瑤談道:“畢業焦慮是一種共性,英文也有這個詞‘Graduation anxiety’,說明這是全世界青年所遇到的問題。多數同學會感到焦慮,起因是個人選擇一條路就選擇了一個挑戰。每個人在作出人生選擇的時候都意味著肩負了承擔後果的責任,在跳出舒適區時都需要足夠的勇氣與自我認同感。有些學生由於自我認知不足,所以在作出人生選擇時徘徊不定,耗費了很多的精力。”在石瑤看來,與其糾結於選擇,不如把視角轉到如何才能解決糾結的問題、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後再到你應該去的地方。”她說。

針對如何預防畢業焦慮,石瑤認為,大學期間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十分必要。“很多學校都開設了相關課程或者工作坊、講座。同學們要學習正確的方法,然後花時間好好思考、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給自己畫一份藍圖;通過專業諮詢、網路資訊查找、實踐體驗、經驗交流、職業人士訪談各種方式,找出自己對職業發展困惑的地方;注意和師長、家人、朋友的溝通,感情的依託可以讓自己更強大。”石瑤說,“在面對畢業焦慮時候,希望同學們自己找到答案。當一時解答不出的時候,請大家勇敢嘗試,只有試過了才知道。保持揚長避短、虛心學習的心態,反思並尋找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提高自身能力,獲得個人成就感。”

浙江財經大學 柴若月

南開大學 伍玉婷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范雪

責編:李伊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