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洋縣四舉措推進“雙高雙普”創建工作

洋縣自2014年“雙高雙普”創建以來, 洋縣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縣戰略, 把“雙高雙普”作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第一要務, 大力改善辦學條件, 積極深化教育改革, 全縣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洋縣城西小學運動場

——堅持“五優先”, 切實保障教育發展。 一是優先關注教育發展。 建立健全了教育優先發展保障機制, 全縣上下形成了聚力同心、目標同向、克難攻堅的工作合力。 三年多來, 89個縣級部門包抓學校捐資捐物186.58萬元, 社會各界籌資900萬元。 二是優先保障教育投入。 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 累計投入創建資金6.62億元, 其中縣本級財政投入占總投入的57.7%, 占全縣三年地方財政總收入的55.52%。 三是優先供給教育用地。 在土地政策收緊、建設用地十分緊缺的情況下, 從政府收儲可用于開發的土地中行政劃撥460.5畝, 確保一年建設一所城區學校, 緩解了大校額、大班額。

四是優先補充教師編制。 在嚴控編制的情況下, 多管道補充新任教師577人, 占全縣黨政事業單位招聘總人數的65%。 五是優先保障校園安全。 縣政法委牽頭, 確保校園安全, 成立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連續10年未發生重大校園安全群體事件。

洋縣青年路小學校園

——實施 “五優化”, 大幅改善辦學條件。 一是校園建設標準化。 積極推進校園標準化建設, 新增功能部室876個、學生床位2429個, 添置1.6億元教學儀器設備, 新增圖書126萬冊;全縣新增校舍20萬平方米, 公辦幼稚園由2011年的2所增加到目前60所。 二是城鄉學校樓房化。 近年來, 新增城鄉教育用地618畝, 堅持一年建一所城區學校或幼稚園。 先後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58所、義務教育學校81所, 新增城區義務教育學位5520個、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1366個。 在農村全面消除校園危房, 一座座部室樓、教學樓、宿舍樓拔地而起。 三是教學手段資訊化。 裝備校園電視臺9套、視頻錄播教室17個、電腦教室93個;所有教室、功能部室、實驗室均用上了電子白板;電腦配備達到了教師一人一台、學生每百名擁有15台以上,

實現了“三通兩平臺”、教育資訊化全覆蓋。 四是活動場地硬軟化。 新建、改建、硬化、軟化中小學運動場54萬平方米;幼兒戶內外活動場地全部軟化。 五是校園環境園林化。 積極實施校園綠化、美化、淨化、靚化、硬化“五化”工程, 營造乾淨整潔、生態環保、清爽優雅, 賞心悅目的校園環境。 近年創建市級綠色校園6所, 縣級綠色校園12所。

洋縣馬暢中小校園

洋縣幼稚園

——健全“五機制”, 充分煥發教師活力。 一是建立名優教師培養機制。 通過校本研修、國培計畫、名師大篷車、慈善機構資助培訓等多種方式, 累計培訓教師1.25萬人次,培訓校長766人次。先後湧現全國鄉村優秀教師肖世清、陝西省十大名校長李志海、路秀蘭等一批先進典型,培養省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66人,市縣級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884人。建成陝西省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9個。二是建立校長教師學習交流輪崗制。先後選派5名優秀教師赴泰國、菲律賓等國學習交流;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通過轉任交流、結對幫扶、跟崗學習、三區支教等形式交流輪崗校長60人、教師481人,占應交流教師的20.9%。三是建立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嚴格按政策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和鄉鎮教師工作津貼,投資1900萬元、新建教師周轉房213套,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優化城鄉教師結構。四是建立教育管理激勵問責制。用足用活“三項機制”,提拔重用26人、降職輪崗10人。在學校管理、教育扶貧、控輟保學、留守兒童關愛等方面實行交叉立體式網格管理,落實對點包抓,層層壓實責任,嚴肅紀律問責,其經驗在全漢中市發文推廣。五是建立校際聯盟幫扶機制。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式校際聯盟,創新開展“互聯網+”模式下的城鄉“遠端互動課堂”改革試點,積極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2017年, 25所農村中小學招生人數較去年回流320人。

——促進“五突出”,全面豐富辦學內涵。一是突出校園文化特色。以南街小學“鹮夢生態”文化、龍亭中小“蔡倫”文化為代表的校園文化基本形成,“一校一主題一特色”鮮明。南街小學文化建設兩次被中央電視臺《綠野尋蹤》欄目專訪播出;麻底教學點2016年被中央電視臺選為《最野假期》拍攝地。二是突出德育創新實效。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創新開展 “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形式的全縣中小學道德講堂活動,在縣電視臺開播道德講堂欄目24期,其中2期榮獲“陝西省中小學德育精品課程”。三是突出體藝工作成效。創建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所、體育工作示範校1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1所。洋縣先後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驗縣,實驗工作案例被教育部收編為全國經驗交流材料。四是突出科技創新績效。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與城區學校聯手堅持開展科技下鄉、科技進校園、科技創新系列活動,實現城鄉全覆蓋,全縣每年有200餘名師生在省市科技競賽活動中獲獎。五是突出文化傳承收效。廣泛深入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各中小學編寫了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傳承的校本課程,共建藝術文化校園基地校3個、組建學生藝術社團864個,創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1所。南街小學“漢調桄桄藝術工作坊”作為最具特色的工作坊在全國“五藝展”上,受到教育部、國家非遺研究中心領導專家高度贊許。

掃一掃分享本頁

累計培訓教師1.25萬人次,培訓校長766人次。先後湧現全國鄉村優秀教師肖世清、陝西省十大名校長李志海、路秀蘭等一批先進典型,培養省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66人,市縣級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884人。建成陝西省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9個。二是建立校長教師學習交流輪崗制。先後選派5名優秀教師赴泰國、菲律賓等國學習交流;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通過轉任交流、結對幫扶、跟崗學習、三區支教等形式交流輪崗校長60人、教師481人,占應交流教師的20.9%。三是建立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嚴格按政策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和鄉鎮教師工作津貼,投資1900萬元、新建教師周轉房213套,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優化城鄉教師結構。四是建立教育管理激勵問責制。用足用活“三項機制”,提拔重用26人、降職輪崗10人。在學校管理、教育扶貧、控輟保學、留守兒童關愛等方面實行交叉立體式網格管理,落實對點包抓,層層壓實責任,嚴肅紀律問責,其經驗在全漢中市發文推廣。五是建立校際聯盟幫扶機制。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式校際聯盟,創新開展“互聯網+”模式下的城鄉“遠端互動課堂”改革試點,積極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2017年, 25所農村中小學招生人數較去年回流320人。

——促進“五突出”,全面豐富辦學內涵。一是突出校園文化特色。以南街小學“鹮夢生態”文化、龍亭中小“蔡倫”文化為代表的校園文化基本形成,“一校一主題一特色”鮮明。南街小學文化建設兩次被中央電視臺《綠野尋蹤》欄目專訪播出;麻底教學點2016年被中央電視臺選為《最野假期》拍攝地。二是突出德育創新實效。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創新開展 “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形式的全縣中小學道德講堂活動,在縣電視臺開播道德講堂欄目24期,其中2期榮獲“陝西省中小學德育精品課程”。三是突出體藝工作成效。創建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所、體育工作示範校1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1所。洋縣先後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驗縣,實驗工作案例被教育部收編為全國經驗交流材料。四是突出科技創新績效。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與城區學校聯手堅持開展科技下鄉、科技進校園、科技創新系列活動,實現城鄉全覆蓋,全縣每年有200餘名師生在省市科技競賽活動中獲獎。五是突出文化傳承收效。廣泛深入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各中小學編寫了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傳承的校本課程,共建藝術文化校園基地校3個、組建學生藝術社團864個,創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1所。南街小學“漢調桄桄藝術工作坊”作為最具特色的工作坊在全國“五藝展”上,受到教育部、國家非遺研究中心領導專家高度贊許。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