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改革!事關大連人工資待遇

學術水準再高

不發表論文就評不上教授

明明工作跟外語不沾邊

可過不了外語考試就評不上職稱

……

近年來

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

越來越成為

我國職稱制度被人詬病的焦點

職稱制度涉及億萬職工

關係著職工的收入、待遇

等切身利益

日前

大連市全面啟動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

今後職稱制度將如何改革

會對我們產生哪些影響?

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部署, 安排我市深化改革具體任務, 1月25日大連市人社局組織召開全市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會暨職稱工作業務培訓會, 標誌著我市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啟動。

此次至上而下開展的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 將實行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重大舉措。

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

1

健全職稱制度體系, 完善職稱系列, 取消、整合、增設一批職稱系列;健全層級設置, 將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 打破專業技術人才成長“天花板”;促進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 建立兩者對應關係。

2

完善職稱評價標準, 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探索建立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

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 分系列修訂職稱評價標準, 實行國家標準、地區標準和單位標準相結合, 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合理設置評審中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 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突出評價人才的業績水準和實際貢獻, 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

3

創新職稱評價機制, 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 注重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拓展評價人員範圍, 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制約;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

建立完善個人自主申報、業內公正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督的社會化評審機制;加強評審全過程監督, 完善各項監督制度和監督機制。

4

促進職稱評價與人才培養使用相結合, 充分發揮職稱制度對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的導向作用, 逐步建立與職稱制度相銜接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制度、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制度, 加快人才知識更新、督促提高能力素質;堅持以用為本, 根據評價結果合理使用專業技術人才, 實現評價結果與人才聘用、考核、晉升等用人制度的銜接。

5

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方式, 下放職稱評審許可權,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 推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等按照管理許可權自主開展職稱評審;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打破地域、所有制、身份等限制, 建立權利平等、條件平等、機會平等的職稱評價服務平臺, 簡化職稱申報手續和審核環節;加強對職稱工作統一領導, 各級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負責職稱政策制定、制度建設、協調落實和監督檢查, 社會組織有序承接具體評價工作, 用人單位自主組織開展評審或推薦本單位人才參加評審。

大連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指出

我市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意見

應從6個方面重點把握

↓↓↓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核心

自2017年起,大連市將省授權或下放的41項系列(專業)職稱評審,“一步到位”調整由26家市直主管部門(單位)分工負責。改革後,市人社局負責全市職稱工作的綜合管理,承擔評審的市直主管部門(部門)承擔相應系列(專業)職稱評審的主體責任,區市縣、先導區職稱工作主管部門按照屬地化原則開展職稱評定等工作,在制度設計層面實現了綜合管理、監管服務與職稱具體評審事務分開。

聚焦產業行業發展是特點

此次改革,堅持服務發展理念,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和三次產業人才培養目標,省人社廳將統一組織開展職稱評審專業“立改廢”工作,針對工業八大門類、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於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調整完善職稱評審專業。

推進自主評審是突破

改革後,職稱評審強調發揮用人主體的主導作用,給用人單位放權、鬆綁,這既是人才管理方式創新的一大突破,也是保障和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的生動體現。目前,省人社廳已經核准我市9家單位開展自主評審,包括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二院,大連市中心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友誼醫院,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新華醫院以及大連大學。

完善職稱評價標準是重點

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傾向,市人社局將會同市直主管部門(單位),在國家和省職稱評價標準基礎上,針對不同行業、領域,不同職業、崗位,修訂我市職稱評價標準。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不再作為申報職稱和評審的前置性必備條件。

加強職稱評審委員會管理是要求

評委會作為評審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技術水準和專業能力並確定職稱評審結果的組織,在職稱評審中舉足輕重。客觀、公正、科學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管好評委會是關鍵。我市將在評委會組建、評審專家選聘、評審例會組織等全過程加強管理,使評委會既能當好“裁判員”、又能評好“運動員”。

加強監督管理服務是關鍵

為確保“放管服”改革後,既能放得活、放得下,也能管得住、管到位、服務得好,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了《大連市職稱評審管理辦法(試行)》,為進一步規範我市職稱評審工作、保證評審工作品質,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

這次會議之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後大連市首次職稱評審也隨即展開。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重要性、複雜性,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統籌推進、嚴守紀律規矩,把廣大專業技術人才關注的評審大事抓實抓好,為大連“兩先區”建設和率先振興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大連市人社局將做好指導、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負責評審的部門和單位要做到政策吃得透、講得清、說得出,把嚴的標準、要求、紀律貫穿到職稱改革的各個環節;區市縣、先導區人社部門要做好宣傳發動、政策諮詢等工作,在職稱工作一線答好疑、把好關、服好務;自主評審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大連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指出

我市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意見

應從6個方面重點把握

↓↓↓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核心

自2017年起,大連市將省授權或下放的41項系列(專業)職稱評審,“一步到位”調整由26家市直主管部門(單位)分工負責。改革後,市人社局負責全市職稱工作的綜合管理,承擔評審的市直主管部門(部門)承擔相應系列(專業)職稱評審的主體責任,區市縣、先導區職稱工作主管部門按照屬地化原則開展職稱評定等工作,在制度設計層面實現了綜合管理、監管服務與職稱具體評審事務分開。

聚焦產業行業發展是特點

此次改革,堅持服務發展理念,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和三次產業人才培養目標,省人社廳將統一組織開展職稱評審專業“立改廢”工作,針對工業八大門類、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於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調整完善職稱評審專業。

推進自主評審是突破

改革後,職稱評審強調發揮用人主體的主導作用,給用人單位放權、鬆綁,這既是人才管理方式創新的一大突破,也是保障和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的生動體現。目前,省人社廳已經核准我市9家單位開展自主評審,包括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二院,大連市中心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友誼醫院,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新華醫院以及大連大學。

完善職稱評價標準是重點

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傾向,市人社局將會同市直主管部門(單位),在國家和省職稱評價標準基礎上,針對不同行業、領域,不同職業、崗位,修訂我市職稱評價標準。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不再作為申報職稱和評審的前置性必備條件。

加強職稱評審委員會管理是要求

評委會作為評審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技術水準和專業能力並確定職稱評審結果的組織,在職稱評審中舉足輕重。客觀、公正、科學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管好評委會是關鍵。我市將在評委會組建、評審專家選聘、評審例會組織等全過程加強管理,使評委會既能當好“裁判員”、又能評好“運動員”。

加強監督管理服務是關鍵

為確保“放管服”改革後,既能放得活、放得下,也能管得住、管到位、服務得好,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了《大連市職稱評審管理辦法(試行)》,為進一步規範我市職稱評審工作、保證評審工作品質,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

這次會議之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後大連市首次職稱評審也隨即展開。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重要性、複雜性,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統籌推進、嚴守紀律規矩,把廣大專業技術人才關注的評審大事抓實抓好,為大連“兩先區”建設和率先振興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大連市人社局將做好指導、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負責評審的部門和單位要做到政策吃得透、講得清、說得出,把嚴的標準、要求、紀律貫穿到職稱改革的各個環節;區市縣、先導區人社部門要做好宣傳發動、政策諮詢等工作,在職稱工作一線答好疑、把好關、服好務;自主評審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