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紙上山河:軍統成員,真有《風箏》演得那麼囂張跋扈麼?

本文作者:馬民康

在諜戰電視劇《風箏》裡, 不論是軍統、中統都很囂張跋扈, 穿著統一的軍裝或中山裝, 在大街上招搖過市, 想抓誰就抓誰, 想殺誰就殺誰, 無法無天, 眼裡只有戴老闆或毛局長, 除此天王老子都不怕。

這是演繹了, 真實情況不是這樣。 軍統、中統都是秘密工作, 都是見不得光的;都要低調行事、隱蔽身份;工作內容只有上級、下級和自己知道;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兒女;象“鬼子六”鄭耀先那樣:世人皆知、殺人如麻、親自動手、囂張跋扈的軍統處長, 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一、軍統、中統職責分工

中統全稱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1928年初, 蔣介石第一次下野複出後, 兼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 副部長為陳果夫、秘書長為陳立夫。

陳果夫、 陳立夫

在中央組織部成立了一個下屬部門——黨務調查科, 科長徐恩增, 在南京丁家橋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內辦公, 只有兩個房間, 在二樓西南角。 一個是科長辦公室, 另一個就是機要秘書等辦公的地方, 機要秘書竟然是中共特科地下黨員錢壯飛。 北平、上海的諜報站還各有一名中共特科地下黨員胡底、李克農。 由於中共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叛變,

造成了中共中央全部撤退蘇區, 上海地下黨組織幾乎崩潰。

徐恩增、 錢壯飛

1932年, 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成立特工總部, 地點設在南京道署街今瞻園路132號瞻園內。 專門負責調查處理打入國民黨內部和社會各個部門、團體的中共地下黨員, 也對國民黨內部其他派別和人員的活動進行調查,

只效忠蔣介石和二陳(陳果夫、陳立夫)。

在二十年代末到抗戰全面爆發前, 與中共進行了激烈的搏殺, 可以說:不分伯仲, 幾乎平手。 從結果看, 還是中共略勝一籌。 但是, 有許多共產黨員被捕殺, 甚至有許多被捕後叛變, 反過來成了中統的特工。 最著名的就是丁默邨、李士群, 這兩人最後還跟隨汪精衛投靠了日本人, 成了大漢奸, 做了汪精衛的76號特工總部的特務頭子, 中統特務組織因此也在抗戰期間逐漸衰落。

1937年4月, 黨務調查處與力行社特務處合併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由陳立夫任局長。 原黨務調查處為第一處, 負責黨務調查, 仍由徐恩曾任處長。 原力行社特務處為第二處,

負責軍事調查, 仍由戴笠任處長。

1938年8月, 以第一處為基礎, 建立隸屬于中央黨部秘書處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簡稱中統(局), 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兼任局長, 朱家驊、張厲生、陳立夫先後擔任過局長, 徐恩曾、葉秀峰、郭紫俊、顧建中、季源溥等先後任副局長, 負責日常實際工作。 開始設于湖北漢口的黃陂路, 後遷到重慶儲奇門藥材公會大樓樓上, 再遷到中山二路川東師範舊址。

1946年,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中統局遷回南京道署街(即今瞻園路132號)瞻園辦公。

1947年4月, 中統局改名為黨員通訊局(簡稱黨通局)。 由葉秀峰任局長, 郭紫俊、顧建中、季源溥任副局長。 在各大行政區辦事處改稱直屬通訊處, 各省、市黨部調查統計室(調統室)改稱黨員通訊組, 為公開的情報機構。同時,在各省、市設立了秘密的情報組織,以區為單位,如瀋陽區、旅大區等。區下設分區、工作站(交通、聯絡站)、工作組(通訊組)等。在分區、工作站、工作組下面還設有許多據點及調查員。

1949年2月,黨員通訊局又改為國民政府內政部調查局,簡稱內調局,事實上仍屬於國民黨中央掌控。

1954年10月,臺灣“內政部調查局”改組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類似現代美國的聯邦調查局FBI),現為“法務部”轄下的“調查局”。職權重點是維護臺灣安全和打擊社會重大犯罪活動。除接受“國安局”委託的政治偵防業務外,還要負責查賄、緝毒、防止重大經濟犯罪等。

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1938年8月成立,中將局長賀耀祖(國民政府辦公廳主任兼),少將副局長戴笠,主要負責。

1927年,蔣介石在軍事委員會侍從室下成立密查組,由侍從室少將侍從高參、黃埔軍校第五、六期學生總隊少將政治部主任胡靖安負責,戴笠為週邊情報員。

1932年4月,成立中華民族復興社(又稱藍衣社)的核心組織——力行社,下設特務處,處長戴笠,有鄭介民、唐縱等十人,從事情報暗殺活動,是為軍統前身,在南京明瓦廊雞鵝巷辦公。

1937年,成立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處長戴笠。遷南京洪公祠1號辦公,洪公祠只有1號,沒有第二家。原來是黃埔軍校畢業生調查處和中國日報社。前身是明末兵部尚書,總督山西、陝西、四川、河南軍務,清初總督江南軍務的漢奸洪承疇府宅,死後清政府為紀念他的功績,在此辟建了當時南京最大的祠堂,故街名洪公祠。現在是南京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的辦公場所。

賀耀祖 戴 笠

1938年8月,以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為基礎,擴大為隸屬於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首任局長陳立夫兼,副局長戴笠。在重慶羅家灣辦公。隸屬於軍委會辦公廳的特檢處也由戴笠負責,主管郵電檢查。

鄭介民 、毛人鳳

1946年,戴笠從青島乘坐飛機去上海,因天降暴雨,在南京江寧板橋鎮岱山失事,後軍統局進行改組,改為國防部保密局,國防部第二廳中將廳長鄭介民調任中將局長,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任副局長,負責保密防諜工作,確保党國安全。

1947年12月5日,副局長毛人鳳升任局長。

1950年,國防部保密局遷臺灣,於臺北士林芝山岩設立局本部。

1955年,情報機構改制。國防部保密局改組為國防部情報局,專責執行戰略預警情報搜集、研整之任務。保防偵查等業務撥歸“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接管。

1985年7月1日,情報局與國防部特種情報室並編成立軍事情報局,隸屬國防部參謀本部,受參謀總長直接指揮。總部在臺北陽明山下的芝山,設有情報學校訓練間諜,軍方內部稱該處為山竹營區。

中統與軍統的區別就在於:中統是國民黨中央的情報機構,負責政治、經濟、教育領域的黨務調查。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國防部的情報機構,負責涉及軍事的情報調查以及保密防諜工作。兩者在反共防共這一點是一致的,因此任務有所交叉重疊,經常引起糾紛在所難免。

1947年情報機關中心工作分配案

軍統局最鼎盛時期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與美國海軍情報部門合作,成立中美合作所,培養訓練了大批特工,人數最多時,內外勤人員達一萬六千餘人。

1947年2月軍統改組為保密局後經參謀總長核定的編制人數共有:官佐6021人,士兵1526人。薪餉總額:131530000元每月,特別加給及特種工作費(活動費、獎金、無線電器材費、旅運費、印刷費、救濟費等):法幣6億元。合計:191530000元(每月)。

而同時期中統局局本部人員是170人,薪餉總額加特別加給及特種工作經費是:法幣:43750000元每月,只有軍統的2.27%,外勤特工1900余人,由各地方政府開支,不在此列。可見中統與軍統相比,人員只有軍統的四分之一。

二、情報、反間兩大功能

無論是中統、軍統還是國防部第二廳(情報廳)主要任務都是情報和反間,都是秘密機構,不能對外公開的,人員都不能招搖過市,不能對外公開身份,內勤人員對家人和親屬只能說是在政府或軍事機關工作,外勤人員以各種職業為掩護,暗中收集情報。

情報又叫資訊,是涉及方方面面的消息。對中統來說,主要是收集掌握政府機關、學校、工商業、社會團體中,共產黨和各個地方勢力和國外的動態、靜態資訊,並保證所得資訊不被洩露。軍統也是同樣,只不過主要針對國共兩黨的軍隊、兵工廠、遊擊隊、根據地和作戰情況,部隊官兵貪腐情況等等。國防部二廳純粹是針對國共兩黨的軍隊進行作戰需要的情報和保密工作。三個單位各有自己的鄰域,但是也有重疊交叉,爭權奪利互相推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但是還不至於發生到互相殺戮、你死我活的地步。

這幾個單位雖然都有抓人殺人的許可權,但是也不能隨意亂用,國防部二廳基本沒有行動部門,中統雖有,也已經不成氣候。唯有軍統的行動部門比較龐大,分佈全國,但是也不能隨便抓人殺人,即使抓人、殺人也只能偷偷摸摸的,不能大張旗鼓、大模大樣,公開的抓人殺人。

中統抓人一般要由員警配合行動,軍統一般由各部隊軍法處、憲兵隊執行,許多軍統人員在部隊擔任軍法官。

1947年,北平地下黨電臺被破獲,抓捕了130多人,都是在員警和憲兵的配合下進行的,軍人由憲兵拘捕,平民由員警拘捕,然後交軍統訊辦。

抓捕後也不是不招供就拉出去槍斃,沒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批准,未經司法審判,一般都是臨時關押,審判後一般週邊人員也就交保釋放了。比如“北平諜案”就只槍斃了五位軍人,他們是軍事法庭以“叛國罪”處決的,其他共產黨地下人員有的判刑、有的留用(叛變),大部分取保釋放。重慶“11.27”大屠殺只是個案,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國民黨已經垮臺、政府已經失控、人員已經瘋狂,是一種變態的暴行,是垂死的報復。其實在1949年4月的和談前後,各地也還是釋放了一批“政治犯”的,重慶也不例外。

三、強姦婦女執行槍決

鄭耀先在大街上,借給程真兒獻花傳遞資訊時,當著程的中統女同事,對程真兒說:“你可以去軍事法庭告我,就說我當街調戲民女,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軍統特務能這樣嗎?

不能,軍統也是國民黨軍的一個正規單位,雖然在抗戰初期吸收了許多幫會成員、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但是也是非常注重業務培訓、素質訓練,也是有嚴格紀律的,甚至比一般國民黨軍隊還要嚴格,懲罰更加嚴厲。

檔案裡看到這樣一個案例《軍統上尉強姦女犯被執行槍決》,下面分享給大家。

1948年6月5日,保密局華北特別站保定組上尉通訊員胡增榮奉令由滿城縣西原村押解男女人犯赴保定。途經劉各莊時,因天黑陰雨,遂留宿該莊嶽老品家,將男犯交付隨行官兵看管,獨自將女犯何金蓉、張蘭女、劉桂三人,綁赴村外。用槍逼奸未果。後牽回住處,令已婚婦女劉桂獨臥地鋪,何、張共臥一炕,隨即登炕,先強姦何金蓉,後強姦張蘭女,被保密局華北特別站保定組發現後扣押解案。

軍統上尉強姦女犯被處決檔案

9月7日,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向總統蔣介石呈報處理意見:上列事實,業經被害人何金蓉等供明歷歷,複經該組派員調查屬實,擬依法處死刑,並請准予解送北平警備司令部公開執行。當否?請核示。

9月8日,總統府參軍長薛嶽批:擬准照辦。

9月11日,總統蔣介石批:如擬。

9月11日,回復:已辦。應該是執行了吧!

四、監守自盜處分處長

1948年1月30日,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向總統蔣介石呈報:查本局總務處保管科上校科長鄧毅夫、中校科員易壽珊盜賣公物,將前軍統局南京辦事處移交之五金材料(金屬門把手、洋鎖、彈簧鉸鏈)等四箱,原存馬台街倉庫,去年三月移存雙井巷倉庫。鄧毅夫趁保管員請假之際,私派庫兵送到易壽珊家中私藏,後由易持樣品轉托科員謝寶城向南京天平路興泰五金號看貨。出價:貳仟肆佰萬元,並開具估價單。案發後,在易壽珊家中搜出金屬門把手、洋鎖、彈簧鉸鏈等及中美醫院傢俱銅牌等物品二十一種,共三千五百四十四件,又螺絲釘十五市斤,計裝四木箱,賊證確鑿。

處理意見:

一、鄧毅夫擬依法判處死刑,剝奪公全終身。

二、易壽珊擬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三、謝寶城事先不知來源,發現是公物後立即舉報,實無罪責,擬宣告無罪。

四、總務處長沈醉,對於部屬督察不周、管束無方。擬予記大過一次,另調工作。所擬當否,請核示。

2月6日,總統府參軍長薛嶽批:擬准照辦。

2月8日,總統蔣介石批:可。

原來,沈醉的保密局總務少將處長是這樣失去的,因此由南京局本部的肥差,變成雲南昆明站長的苦差,後在雖雲南起義卻被當做戰犯關押。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接觸並拜訪過幾位中統、軍統和地下党的老前輩,他們是:

軍統軍簡三階經濟科長鄧葆光;

中統徐州通信組電臺台長胡雲程;

川南清剿區少將軍政專員、中共特別黨員薛彥夫;

陸軍第150師少將副師長、中共特別黨員蕭德宣;

軍統北平站代理站長、國防部第二廳少將專員、中共黨員范紀曼;

組織刺殺汪精衛的中共黨員華克之。

當時他們都是八九十歲的人了,看起來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就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老頭。但是一交談就會發現:他們目光犀利、思路清晰、頭腦敏捷、記憶超群;具有語言天賦、藝術特常;有的會流利的外語,有的擅長書法、繪畫,有的懂經濟理財,還有的會氣功武術,都是身懷絕技、深藏不露、非常低調。比如范紀曼是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的老同事、老朋友。鄧葆光見證了戴笠的墜機事故。

採訪蕭德宣合影

薛彥夫與家人

薛彥夫

他們一般不和別人談起他們的過去,只有看了很多文史資料和檔案,瞭解真正歷史的人去採訪,才能引發他們記憶中的源泉。他們都是大隱隱于市的隱士,可惜他們現在都不在了!

為公開的情報機構。同時,在各省、市設立了秘密的情報組織,以區為單位,如瀋陽區、旅大區等。區下設分區、工作站(交通、聯絡站)、工作組(通訊組)等。在分區、工作站、工作組下面還設有許多據點及調查員。

1949年2月,黨員通訊局又改為國民政府內政部調查局,簡稱內調局,事實上仍屬於國民黨中央掌控。

1954年10月,臺灣“內政部調查局”改組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類似現代美國的聯邦調查局FBI),現為“法務部”轄下的“調查局”。職權重點是維護臺灣安全和打擊社會重大犯罪活動。除接受“國安局”委託的政治偵防業務外,還要負責查賄、緝毒、防止重大經濟犯罪等。

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1938年8月成立,中將局長賀耀祖(國民政府辦公廳主任兼),少將副局長戴笠,主要負責。

1927年,蔣介石在軍事委員會侍從室下成立密查組,由侍從室少將侍從高參、黃埔軍校第五、六期學生總隊少將政治部主任胡靖安負責,戴笠為週邊情報員。

1932年4月,成立中華民族復興社(又稱藍衣社)的核心組織——力行社,下設特務處,處長戴笠,有鄭介民、唐縱等十人,從事情報暗殺活動,是為軍統前身,在南京明瓦廊雞鵝巷辦公。

1937年,成立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處長戴笠。遷南京洪公祠1號辦公,洪公祠只有1號,沒有第二家。原來是黃埔軍校畢業生調查處和中國日報社。前身是明末兵部尚書,總督山西、陝西、四川、河南軍務,清初總督江南軍務的漢奸洪承疇府宅,死後清政府為紀念他的功績,在此辟建了當時南京最大的祠堂,故街名洪公祠。現在是南京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的辦公場所。

賀耀祖 戴 笠

1938年8月,以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為基礎,擴大為隸屬於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首任局長陳立夫兼,副局長戴笠。在重慶羅家灣辦公。隸屬於軍委會辦公廳的特檢處也由戴笠負責,主管郵電檢查。

鄭介民 、毛人鳳

1946年,戴笠從青島乘坐飛機去上海,因天降暴雨,在南京江寧板橋鎮岱山失事,後軍統局進行改組,改為國防部保密局,國防部第二廳中將廳長鄭介民調任中將局長,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任副局長,負責保密防諜工作,確保党國安全。

1947年12月5日,副局長毛人鳳升任局長。

1950年,國防部保密局遷臺灣,於臺北士林芝山岩設立局本部。

1955年,情報機構改制。國防部保密局改組為國防部情報局,專責執行戰略預警情報搜集、研整之任務。保防偵查等業務撥歸“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接管。

1985年7月1日,情報局與國防部特種情報室並編成立軍事情報局,隸屬國防部參謀本部,受參謀總長直接指揮。總部在臺北陽明山下的芝山,設有情報學校訓練間諜,軍方內部稱該處為山竹營區。

中統與軍統的區別就在於:中統是國民黨中央的情報機構,負責政治、經濟、教育領域的黨務調查。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國防部的情報機構,負責涉及軍事的情報調查以及保密防諜工作。兩者在反共防共這一點是一致的,因此任務有所交叉重疊,經常引起糾紛在所難免。

1947年情報機關中心工作分配案

軍統局最鼎盛時期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與美國海軍情報部門合作,成立中美合作所,培養訓練了大批特工,人數最多時,內外勤人員達一萬六千餘人。

1947年2月軍統改組為保密局後經參謀總長核定的編制人數共有:官佐6021人,士兵1526人。薪餉總額:131530000元每月,特別加給及特種工作費(活動費、獎金、無線電器材費、旅運費、印刷費、救濟費等):法幣6億元。合計:191530000元(每月)。

而同時期中統局局本部人員是170人,薪餉總額加特別加給及特種工作經費是:法幣:43750000元每月,只有軍統的2.27%,外勤特工1900余人,由各地方政府開支,不在此列。可見中統與軍統相比,人員只有軍統的四分之一。

二、情報、反間兩大功能

無論是中統、軍統還是國防部第二廳(情報廳)主要任務都是情報和反間,都是秘密機構,不能對外公開的,人員都不能招搖過市,不能對外公開身份,內勤人員對家人和親屬只能說是在政府或軍事機關工作,外勤人員以各種職業為掩護,暗中收集情報。

情報又叫資訊,是涉及方方面面的消息。對中統來說,主要是收集掌握政府機關、學校、工商業、社會團體中,共產黨和各個地方勢力和國外的動態、靜態資訊,並保證所得資訊不被洩露。軍統也是同樣,只不過主要針對國共兩黨的軍隊、兵工廠、遊擊隊、根據地和作戰情況,部隊官兵貪腐情況等等。國防部二廳純粹是針對國共兩黨的軍隊進行作戰需要的情報和保密工作。三個單位各有自己的鄰域,但是也有重疊交叉,爭權奪利互相推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但是還不至於發生到互相殺戮、你死我活的地步。

這幾個單位雖然都有抓人殺人的許可權,但是也不能隨意亂用,國防部二廳基本沒有行動部門,中統雖有,也已經不成氣候。唯有軍統的行動部門比較龐大,分佈全國,但是也不能隨便抓人殺人,即使抓人、殺人也只能偷偷摸摸的,不能大張旗鼓、大模大樣,公開的抓人殺人。

中統抓人一般要由員警配合行動,軍統一般由各部隊軍法處、憲兵隊執行,許多軍統人員在部隊擔任軍法官。

1947年,北平地下黨電臺被破獲,抓捕了130多人,都是在員警和憲兵的配合下進行的,軍人由憲兵拘捕,平民由員警拘捕,然後交軍統訊辦。

抓捕後也不是不招供就拉出去槍斃,沒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批准,未經司法審判,一般都是臨時關押,審判後一般週邊人員也就交保釋放了。比如“北平諜案”就只槍斃了五位軍人,他們是軍事法庭以“叛國罪”處決的,其他共產黨地下人員有的判刑、有的留用(叛變),大部分取保釋放。重慶“11.27”大屠殺只是個案,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國民黨已經垮臺、政府已經失控、人員已經瘋狂,是一種變態的暴行,是垂死的報復。其實在1949年4月的和談前後,各地也還是釋放了一批“政治犯”的,重慶也不例外。

三、強姦婦女執行槍決

鄭耀先在大街上,借給程真兒獻花傳遞資訊時,當著程的中統女同事,對程真兒說:“你可以去軍事法庭告我,就說我當街調戲民女,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軍統特務能這樣嗎?

不能,軍統也是國民黨軍的一個正規單位,雖然在抗戰初期吸收了許多幫會成員、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但是也是非常注重業務培訓、素質訓練,也是有嚴格紀律的,甚至比一般國民黨軍隊還要嚴格,懲罰更加嚴厲。

檔案裡看到這樣一個案例《軍統上尉強姦女犯被執行槍決》,下面分享給大家。

1948年6月5日,保密局華北特別站保定組上尉通訊員胡增榮奉令由滿城縣西原村押解男女人犯赴保定。途經劉各莊時,因天黑陰雨,遂留宿該莊嶽老品家,將男犯交付隨行官兵看管,獨自將女犯何金蓉、張蘭女、劉桂三人,綁赴村外。用槍逼奸未果。後牽回住處,令已婚婦女劉桂獨臥地鋪,何、張共臥一炕,隨即登炕,先強姦何金蓉,後強姦張蘭女,被保密局華北特別站保定組發現後扣押解案。

軍統上尉強姦女犯被處決檔案

9月7日,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向總統蔣介石呈報處理意見:上列事實,業經被害人何金蓉等供明歷歷,複經該組派員調查屬實,擬依法處死刑,並請准予解送北平警備司令部公開執行。當否?請核示。

9月8日,總統府參軍長薛嶽批:擬准照辦。

9月11日,總統蔣介石批:如擬。

9月11日,回復:已辦。應該是執行了吧!

四、監守自盜處分處長

1948年1月30日,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向總統蔣介石呈報:查本局總務處保管科上校科長鄧毅夫、中校科員易壽珊盜賣公物,將前軍統局南京辦事處移交之五金材料(金屬門把手、洋鎖、彈簧鉸鏈)等四箱,原存馬台街倉庫,去年三月移存雙井巷倉庫。鄧毅夫趁保管員請假之際,私派庫兵送到易壽珊家中私藏,後由易持樣品轉托科員謝寶城向南京天平路興泰五金號看貨。出價:貳仟肆佰萬元,並開具估價單。案發後,在易壽珊家中搜出金屬門把手、洋鎖、彈簧鉸鏈等及中美醫院傢俱銅牌等物品二十一種,共三千五百四十四件,又螺絲釘十五市斤,計裝四木箱,賊證確鑿。

處理意見:

一、鄧毅夫擬依法判處死刑,剝奪公全終身。

二、易壽珊擬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三、謝寶城事先不知來源,發現是公物後立即舉報,實無罪責,擬宣告無罪。

四、總務處長沈醉,對於部屬督察不周、管束無方。擬予記大過一次,另調工作。所擬當否,請核示。

2月6日,總統府參軍長薛嶽批:擬准照辦。

2月8日,總統蔣介石批:可。

原來,沈醉的保密局總務少將處長是這樣失去的,因此由南京局本部的肥差,變成雲南昆明站長的苦差,後在雖雲南起義卻被當做戰犯關押。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接觸並拜訪過幾位中統、軍統和地下党的老前輩,他們是:

軍統軍簡三階經濟科長鄧葆光;

中統徐州通信組電臺台長胡雲程;

川南清剿區少將軍政專員、中共特別黨員薛彥夫;

陸軍第150師少將副師長、中共特別黨員蕭德宣;

軍統北平站代理站長、國防部第二廳少將專員、中共黨員范紀曼;

組織刺殺汪精衛的中共黨員華克之。

當時他們都是八九十歲的人了,看起來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就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老頭。但是一交談就會發現:他們目光犀利、思路清晰、頭腦敏捷、記憶超群;具有語言天賦、藝術特常;有的會流利的外語,有的擅長書法、繪畫,有的懂經濟理財,還有的會氣功武術,都是身懷絕技、深藏不露、非常低調。比如范紀曼是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的老同事、老朋友。鄧葆光見證了戴笠的墜機事故。

採訪蕭德宣合影

薛彥夫與家人

薛彥夫

他們一般不和別人談起他們的過去,只有看了很多文史資料和檔案,瞭解真正歷史的人去採訪,才能引發他們記憶中的源泉。他們都是大隱隱于市的隱士,可惜他們現在都不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