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記憶」你曾在五角場商圈“軋馬路”嗎?來看TA的前塵往事

你知道嗎?現在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的五角場, 也曾門庭冷落。 而五角場商圈也經歷了從路邊小店、到竹架簡屋、到物資交流集散地、再到商場林立的發展過程。 如今的五角場商圈高端大氣, 夜裡華燈璀璨, 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也許你正在或者曾在五角場商圈“軋馬路”, 那麼今天我們就看看這片土地上曾經歷的無數變化~

五角場地名的由來

五角場方圓15.9平方公里, 清末時, 五角場屬上海縣引翔鄉, 一片鄉野田疇。 原是由黃浦江支流虯江、走馬塘合抱的衝擊平原, 稱為“圓沙”。 至今保留下來的與“圓沙”有點淵源的五角場地名是“浣紗浜”。

“浣紗浜”原名“圓沙浜”, 因附近農民常在圓沙浜洗紗, 西施為浣紗女, 遂易名“浣紗浜”。 歷史上較著名的人文景觀是為紀念明末嘉定城的抗清英雄侯峒曾而立的“圓沙墓”, 圓沙墓旁有石人石馬。 1930年修成的其美路(今四平路)、翔殷西路(今邯鄲路)、黃興路與1925年築就的翔殷路、1923年築的淞滬路呈五角放射狀而得名。

五角場原屬“新市區”, 當地人習慣稱此地為“新上海”。 五角場的人們到市中心去, 稱為“到上海去”;市中心的人們到五角場, 叫作“到新上海去”。 1952年9月, 五角場歸併到“江灣區”, 1956年, 又合併為“北郊區”, 後歸屬楊浦區, 五角場一直屬於“市區”。 1959年3月, 五角場由寶山縣管轄, 成為“郊縣”。

五角場商圈的形成

五角場地剛剛形成時,

商業網點很少。 1942年, 大成堂中藥店在邯鄲路開業。 1945年淞滬路有煙雜店3家, 飯店、點心店10餘家。 1947年邯鄲路上建造13間平房, 出現水果店、五金店、醫藥店、茶館、自行車行、碾米廠等。 隨著外籍人員流入, 設攤開店增多, 多數是“夫妻店”。

解放初期, 五角場地區有商店157戶。 1954年, 江灣區供銷合作社在翔殷路西搭建一批竹架簡屋開店, 經營百貨、棉衣、五金、煙糖等大類商品後, 翔殷路、淞滬路轉角商店群形成。 1955年, 淞滬路85號國營淞滬飯店建成, 淞滬路、邯鄲路轉角商店群形成, 成為以環島為中心的商業群體雛形。 1956年, 420家私營商店分別被批准公私合營或參加合作商店。 解放以來的前三十年, 五角場為城鄉交接部的商業重鎮集市, 成為商品交換,

物資交流的集散地。

1978年後, 隨著改革開放, 地區人流量增多, 1987年後, 環島周圍社會“三產”發展, 有煙糖食品、百貨服裝、五金交電和建築材料、傢俱等商店。 至1990年底, 共有商店53家。

20世紀80年代五角場環島

1991年, 上海市政府批准規劃五角場為“上海市城市副中心”(全市共4個市級副中心)。 一所所大學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和創業基地興起, 隨著周邊環境的整治和優化, 全市三個大學城之一的楊浦大學城顯出它的勃勃生機, 成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1992年起, 五角場商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五角場環島地區從朝陽百貨公司率先擴建改造, 相繼開設了淮都百貨、九天百貨、中心商場、三峽商場、旭陽精品商廈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設施。

1996年開發建設中的五角場環島

進入新世紀後, 華聯商廈楊浦店、亞繁商廈、大西洋百貨、賽博數碼廣場先後入駐環島商圈。

五角場環島(2002年)

2003年,中環線在五角場正式開工,五角場環島出現一顆彩色的“巨蛋”。

2003年五角場環島施工中面貌

五角場“彩蛋”及周圍工地建設夜景俯視圖

改建完成後,曾經的中心花壇與花壇上三輛小汽車的標誌性雕塑被下沉式廣場和中心彩蛋替代。每當夜幕降臨,五角場中心上方的花蕾型、隧道型、紐帶型、字幕型等燈光造型使“彩蛋”的色彩迷人奪目。

大珠小珠落玉盤

如果把五角場商圈比作玉盤,那麼各家商廈就像是散落在盤中的珍珠。

五角場曾經的“商業旗艦店”是朝陽百貨商店,但商店規模僅是兩層樓瓦房,經營面積400平方米,主要經營鞋帽服裝、日雜用品。商店櫥窗破舊,時常積著厚厚一層灰。直到1989年10月,“朝陽百貨”被一排9層樓的商住兩用房替代,易名“朝陽百貨公司”,五角場才終於有了像樣一點的“百貨大樓”。

1980年代初的朝陽百貨商店

2001年12月16日開張迎客的華聯商廈(楊浦店)作為五角場商圈首家商廈,標誌著五角場商圈繁榮的開始。

此後,隨著五角場商業副中心的快速崛起,2005年的五角場商圈已經成為上海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商圈內百貨商廈的體量也在飛速增長,商圈內競爭氛圍日漸濃厚,一次轉型升級就此拉開了序幕。

華聯商廈(楊浦店)於2005年的2月5日正式翻牌為東方商廈(楊浦店)。

百聯又一城

萬達廣場

2007年初,隨著萬達商業廣場(原址為朝陽百貨商店)、百聯又一城購物中心(原址為旭陽精品商廈)相繼建成開業,楊浦區在上海東北地區初步樹起了一個嶄新的商業集聚區。三家商廈在五角場商務圈展開的競爭態勢,在轉型中提高了五角場商圈的整體調性,極大的促進了五角場商圈的發展。

如今的五角場環商圈彙聚了UMAX(悠邁生活廣場)、上海合生國際廣場、蘇寧電器廣場、上海萬達商業廣場、百聯又一城購物中心等眾多大體量的商業項目。隨著消費需求結構的升級,逛街也不僅僅是單純的“軋馬路”,更多是一種休閒的生活方式。

資料:市方志辦、市檔案館、楊浦區檔案館

編輯:劉丹

2003年,中環線在五角場正式開工,五角場環島出現一顆彩色的“巨蛋”。

2003年五角場環島施工中面貌

五角場“彩蛋”及周圍工地建設夜景俯視圖

改建完成後,曾經的中心花壇與花壇上三輛小汽車的標誌性雕塑被下沉式廣場和中心彩蛋替代。每當夜幕降臨,五角場中心上方的花蕾型、隧道型、紐帶型、字幕型等燈光造型使“彩蛋”的色彩迷人奪目。

大珠小珠落玉盤

如果把五角場商圈比作玉盤,那麼各家商廈就像是散落在盤中的珍珠。

五角場曾經的“商業旗艦店”是朝陽百貨商店,但商店規模僅是兩層樓瓦房,經營面積400平方米,主要經營鞋帽服裝、日雜用品。商店櫥窗破舊,時常積著厚厚一層灰。直到1989年10月,“朝陽百貨”被一排9層樓的商住兩用房替代,易名“朝陽百貨公司”,五角場才終於有了像樣一點的“百貨大樓”。

1980年代初的朝陽百貨商店

2001年12月16日開張迎客的華聯商廈(楊浦店)作為五角場商圈首家商廈,標誌著五角場商圈繁榮的開始。

此後,隨著五角場商業副中心的快速崛起,2005年的五角場商圈已經成為上海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商圈內百貨商廈的體量也在飛速增長,商圈內競爭氛圍日漸濃厚,一次轉型升級就此拉開了序幕。

華聯商廈(楊浦店)於2005年的2月5日正式翻牌為東方商廈(楊浦店)。

百聯又一城

萬達廣場

2007年初,隨著萬達商業廣場(原址為朝陽百貨商店)、百聯又一城購物中心(原址為旭陽精品商廈)相繼建成開業,楊浦區在上海東北地區初步樹起了一個嶄新的商業集聚區。三家商廈在五角場商務圈展開的競爭態勢,在轉型中提高了五角場商圈的整體調性,極大的促進了五角場商圈的發展。

如今的五角場環商圈彙聚了UMAX(悠邁生活廣場)、上海合生國際廣場、蘇寧電器廣場、上海萬達商業廣場、百聯又一城購物中心等眾多大體量的商業項目。隨著消費需求結構的升級,逛街也不僅僅是單純的“軋馬路”,更多是一種休閒的生活方式。

資料:市方志辦、市檔案館、楊浦區檔案館

編輯:劉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