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汴梁說史」大唐戰神——薛仁貴

薛仁貴, 名薛禮, 字仁貴(614~683年), 在歷史上有將軍“三箭定天山”、“一貌退萬敵”的戰功神話。

名將之後英雄少年

薛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

是南北朝時期宋朝大將薛安都的七世孫。 雖幼年喪父, 家道沒落, 但他天生神力, 習文練武, 精通武藝。 少年時期處於隋唐交際時期。

這時, 唐朝已經建朝20餘年, 北平突厥, 西滅高昌, 土穀渾, 只剩下東方的高句麗還未平定。 貞觀十八年(西元644年), 唐太宗御駕親征高句麗, 在全國招納勇士。 薛仁貴告別妻兒投軍, 從此開始了40年縱橫沙場的生涯。

白衣持戟大敗敵軍

貞觀十九年六月, 唐軍由白岩城(今遼寧遼陽北)向安市城(近遼寧蓋縣東北)進軍。 途中張士貴的部與高句軍相遇, 兩軍短兵相接, 激戰之時, 唐軍中郎將將軍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住, 無人能救。 此時, 薛仁貴沖出, 將高句麗一將軍的人頭秒掉, 提在手裡, 走向被圍困的劉君邛,

敵軍見此狀, 四下逃跑, 不敢與薛仁貴作戰。 薛仁貴首戰嶄露頭角, 聞名全軍。

六月二十日, 唐朝大軍到達安市城北, 高句麗派大將高延壽率大軍25萬阻擋。 唐太宗設誘敵深入之計, 將高句麗軍引至安市城東八裡的六山(今遼寧海城的東南), 並命李績在六山西嶺部陣。 長孫無忌帶1萬兵馬在北山峽谷埋伏, 從後面襲擊。 太宗親自率領4000騎兵正面登上北山, 命令諸軍以聽到信號, 全軍合擊。

次日, 兩軍對壘, 太宗下令出擊, 刹時間唐軍衝殺而出, 數十萬大軍在戰場廝殺奮戰。 薛仁貴身穿白袍, 手持方天畫戟, 腰挎大弓, 沖入數十萬大軍的敵陣, 無人能敵, 一個“白點”就在幾十萬大軍中殺來殺去。

北山上的唐太宗手遙指戰場, 問:“著白衣持戟者何人?”,

答:“薛仁貴。 ”敵遇薛仁貴盡披靡而走, 大軍乘薛仁貴之勢, 打的高句麗25萬大軍四下潰散, 大敗敵軍。

戰後太宗立即招來這個在戰場上有如神助的小將, 賜馬二匹, 絹40匹, 升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六山大捷後, 唐太宗于九月十八日下詔班師回朝。

問:“著白衣持戟者何人?”, 答:“薛仁貴。 ”

千古佳話:“朕不喜得遼東, 喜得卿也。 ”

十月十一日, 唐軍還師到營州。 宗悼念陣亡的將士的時候, 又召見薛仁貴, 對他說:“朕舊將並老, 不堪受閫外之寄, 每欲抽擢驍雄, 莫如卿者。 朕不喜得遼東, 喜得卿也。 ”太宗對薛仁貴說的:“朕不喜得遼東, 喜得卿也。 ”成了千古佳話。 薛仁貴又升為右領軍中郎將。

單手生擒高句麗猛將

太宗去世以後, 唐朝與半島三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

但是高句麗在在恢復元氣之後, 又開始不斷騷擾唐朝。 高宗決定連年討伐高句麗, 以拖跨其實力。

顯慶三年(西元678年)六月, 高宗任命薛仁貴為營州都督, 東夷督護, 程名振為副將, 東征高句麗。

薛仁貴軍一舉攻克新城(遼寧撫順北)赤烽鎮。 高句麗立即派出3萬大軍迎戰薛仁貴, 被薛仁貴擊。 次年11月, 薛仁貴再次率軍度過遼水(今遼河), 與高句麗猛將溫沙門大戰於橫山(今遼寧遼陽華表山)。 薛仁貴左右開弓, 敵人無不應弦而倒。 隨後又與高句麗軍在石城會戰。 敵軍中有一猛將, 連斬唐軍10幾名將領。 薛仁貴大怒, 手執畫戟, 直奔猛將, 那猛將用箭射薛仁貴, 全被薛仁貴躲開, 薛仁貴沖到他跟前, 單手將他抓起, 夾於掖下,

直接生擒而回。

一箭穿五甲技驚四座

一次在唐軍壯行宴上, 高宗想親眼看看薛仁貴的本事, 說:“上古神人中, 有一箭射穿7件鎧甲的神人, 卿拿5件鎧甲試試?”

薛仁貴搭弓射箭, 箭穿5層鎧甲而出, 技驚四座。 高宗大喜, 取來上好的寶甲賜給薛仁貴。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龍朔二年(西元662年)二月,九姓鐵勒(9個回紇部落聯盟),聚兵達十余萬來拒唐軍。

三月,薛仁貴先鋒部隊與敵軍大部隊遭遇。兩軍列陣,鐵勒聞唐軍中薛仁貴武藝高強,便派出數十員猛將前來挑戰。薛仁貴讓他們幾十個人一起上,便搭弓放箭,敵人三員武將接連墜馬喪命,其餘下馬跪地投降。

鐵勒後大軍亂,薛仁貴指揮軍隊大進。敵10萬大軍就這樣戰敗,數萬人投降,其餘逃跑。時傳“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名揚千古。

龍朔二年(西元662年)二月,九姓鐵勒(9個回紇部落聯盟),聚兵達十余萬來拒唐軍。

三月,薛仁貴先鋒部隊與敵軍大部隊遭遇。兩軍列陣,鐵勒聞唐軍中薛仁貴武藝高強,便派出數十員猛將前來挑戰。薛仁貴讓他們幾十個人一起上,便搭弓放箭,敵人三員武將接連墜馬喪命,其餘下馬跪地投降。

鐵勒後大軍亂,薛仁貴指揮軍隊大進。敵10萬大軍就這樣戰敗,數萬人投降,其餘逃跑。時傳“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名揚千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