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五代:後漢皇帝列表,哪個最厲害?哪個最差勁?

後漢(947年 — 951年), 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

後唐滅亡後, 石敬瑭建立後晉, 任命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 西元947年, 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 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 大失民心, 只好北撤。 劉知遠抓住時機, 在太原稱帝, 國號漢, 後攻克開封, 並定都於開封。 948年, 劉知遠第二子劉承佑嗣位, 即漢隱帝。 950年, 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 漢隱帝命郭威鎮壓, 但漢隱帝猜忌郭威, 欲殺之, 郭威不得已而反叛, 漢隱帝為潰軍所殺, 後漢就此滅亡。

1、劉知遠(895年—948年), 即後漢高祖(947年―948年在位), 河東太原人, 沙陀族。 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 稱帝后改名為劉暠。 幼時不好嬉戲, 個性厚重寡言。 長大後, 面有特象, 為當時人所咋異。 雄武過人, 勇猛善戰, 事後唐明宗及後晉高祖時頗得戰功。 青少年時期, 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據太原, 劉知遠就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即後來的後唐明宗)部下為軍卒。

當時, 石敬瑭為李嗣源部將, 在戰鬥中, 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 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 石敬瑭感而愛之, 以其護援有功, 奏請將劉知遠留在自己帳下, 做了一名牙門都校。 後唐清泰三年(936年), 劉知遠移鎮汶陽, 升任馬步軍都指揮使。 同年, 石敬瑭得助于劉知遠等人謀劃, 假借契丹軍的力量, 消滅後唐, 在太原稱帝, 建立了後晉, 是為晉高祖。 為了報答契丹的幫助, 石敬瑭不惜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 並稱比他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 劉知遠對石敬瑭的做法不以為然, 他認為:“對契丹稱臣即可, 當兒子則太過分, 多送些金帛使遼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許, 割地會造成將來後患無窮啊!”果然,
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 從此中原門戶大開, 無險可守。 後晉建立後, 劉知遠以其軍政才能和佐命功, 歷任檢校司空、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點檢隨駕六軍諸衛事、許州節度使、朱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等職, 日趨顯貴。 石敬瑭當了七年兒皇帝, 于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死去。 養子石重貴即位, 是為後晉出帝, 劉知遠也遷檢校太師, 進位中書令。 後晉開運元年(944年), 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軍南下, 大軍直抵澶州, 派蕃將偉王領兵進入雁門關。 劉知遠作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 在忻口大破偉王, 累遷太原王兼任北面行營都統, 北平郡王、太尉, 之後誅殺吐谷渾白承福等五支部族共四百人, 以另一部族的王義宗統領五族中其餘的人,
又在朔州陽武關再破契丹。 劉知遠在這段時期的主要意圖是稱霸河東, 成就王業, 因此對朝廷的詔命半推本就, 一方面不服調遣, 作戰中逗留不進, 另一方面也主動出擊一下。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正月一日, 契丹進犯京師, 俘虜了後晉少帝石重貴北去, 後晉滅亡。 二月一日, 耶律德光具辦漢族的禮制衣服, 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 詔令改晉國為大遼國, 大赦天下, 稱年號為會同十年。 劉知遠遣牙將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 耶律德光詔令褒揚嘉獎, 稱劉知遠為兒子, 並賜給一根木拐。 按契丹的禮法, 貴重的大臣才能得到這種賞賜, 就像按漢族禮儀賜給假節一樣。 王峻拿著木拐, 契丹人望見他都紛紛到路邊避讓。
王峻回來後, 對劉知遠說契丹政治混亂, 一定不能攻佔中原, 於是便商議建國。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二月十二日, 河東行軍司馬張彥威與他的文武將吏等, 認為中原沒有主人, 劉知遠的威望日益隆盛, 眾心所歸, 寫信勸他登上帝位, 劉知遠謙讓不答應, 此後眾官三次上書, 諸軍將吏、貴臣耆老, 一個接一個地懇切陳請, 才發佈文告應允。 十五日, 劉知遠看準時機, 在太原稱帝, 建立了後漢政權。 他沒有馬上改國號, 但棄開運年號, 而延用石敬瑭的年號, 稱天福十二年。 接著, 劉知遠下詔禁止為契丹括取錢帛;慰勞保衛地方和武裝抗遼的民眾;在諸道的契丹人一律處死等等。 於是晉朝舊臣紛紛投誠歸附。 契丹軍進入中原後, 到處以“打草谷”的名義掠奪財物、殺害無辜百姓,中原地區人民反抗不斷,耶律德光被迫北撤,留蕭幹守衛汴京,劉知遠看準時機,採納了郭威“由汾水南下取河南、進而圖天下”的正確建議,命史弘肇為先鋒,舉兵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所向無敵,很快拿下了洛陽和汴京。天福十三年(948年)六月,劉知遠進入開封並建都,改名為暠,改國號為漢,改天福十三年為乾祐元年,蠲免賦稅,大赦天下,稱帝。劉知遠果斷採納了皇后李氏的建議,一改過去靠括民財犒軍的慣例,而是拿出宮中所有財物賞賜將士,果然深得人心。劉知遠統治期間,各地割據成勢而朝廷難控,並且手下多貪婪之輩,因此形成弊政,一時斂賦成災。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因傷長子劉承訓之死而病重,召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郭威等人托孤,臨終前,劉知遠認為杜重威反復無常,於是授意托孤大臣除掉他,隨即駕崩,時年54歲,廟號高祖,諡號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葬于睿陵,位於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陽。

2、劉承祐(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即後漢隱帝(948年—950年在位),沙陀族,後漢最後一位皇帝,高祖劉知遠和李皇后之子。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劉知遠擔任太原留守,任劉承祐為節院使,曆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建立後漢,授任劉承祐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後升任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劉知遠的長子魏王劉承訓年長而賢明,劉知遠很喜愛他。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十一日,劉承訓剛立為皇位繼承人就病死了,劉知遠正病重,悲哀使病迅速加重,立即將劉承祐託付給將相們。宰相蘇逢吉說皇子劉承祐還未封王,請劉知遠儘快封劉承祐為王。正月二十七日,還未來得及封王,劉知遠便去世了,宰相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誘殺了杜重威。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初一日,授任劉承祐為特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進封周王 ,當日在劉知遠靈柩前即皇帝位 ,沿用劉知遠乾祐的年號。在位時期,大權旁落,後誅殺權臣,引發了眾將叛亂。乾祐元年(948年)三月,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鎮先後舉兵造反,劉承祐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戰而都無功。 劉承祐於是任命郭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派他去督促諸將,討伐叛亂。乾祐二年(949年)夏天,郭威首先到達河中攻打李守貞,攻破河中外城,李守貞與妻子自焚而死,趙思綰和王景崇相繼投降,於是平定三藩叛亂。劉承祐懷疑郭威,秘密派使者到魏州(今河北大名西),前去誅殺郭威,郭威於是起兵反叛。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劉承祐派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繈褓中的兒子。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於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951年1月2日,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劉承祐被殺,後漢亡,時年21歲,葬于許州陽翟縣之潁陵。郭威諡曰隱皇帝。

到處以“打草谷”的名義掠奪財物、殺害無辜百姓,中原地區人民反抗不斷,耶律德光被迫北撤,留蕭幹守衛汴京,劉知遠看準時機,採納了郭威“由汾水南下取河南、進而圖天下”的正確建議,命史弘肇為先鋒,舉兵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所向無敵,很快拿下了洛陽和汴京。天福十三年(948年)六月,劉知遠進入開封並建都,改名為暠,改國號為漢,改天福十三年為乾祐元年,蠲免賦稅,大赦天下,稱帝。劉知遠果斷採納了皇后李氏的建議,一改過去靠括民財犒軍的慣例,而是拿出宮中所有財物賞賜將士,果然深得人心。劉知遠統治期間,各地割據成勢而朝廷難控,並且手下多貪婪之輩,因此形成弊政,一時斂賦成災。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因傷長子劉承訓之死而病重,召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郭威等人托孤,臨終前,劉知遠認為杜重威反復無常,於是授意托孤大臣除掉他,隨即駕崩,時年54歲,廟號高祖,諡號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葬于睿陵,位於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陽。

2、劉承祐(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即後漢隱帝(948年—950年在位),沙陀族,後漢最後一位皇帝,高祖劉知遠和李皇后之子。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劉知遠擔任太原留守,任劉承祐為節院使,曆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建立後漢,授任劉承祐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後升任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劉知遠的長子魏王劉承訓年長而賢明,劉知遠很喜愛他。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十一日,劉承訓剛立為皇位繼承人就病死了,劉知遠正病重,悲哀使病迅速加重,立即將劉承祐託付給將相們。宰相蘇逢吉說皇子劉承祐還未封王,請劉知遠儘快封劉承祐為王。正月二十七日,還未來得及封王,劉知遠便去世了,宰相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誘殺了杜重威。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初一日,授任劉承祐為特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進封周王 ,當日在劉知遠靈柩前即皇帝位 ,沿用劉知遠乾祐的年號。在位時期,大權旁落,後誅殺權臣,引發了眾將叛亂。乾祐元年(948年)三月,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鎮先後舉兵造反,劉承祐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戰而都無功。 劉承祐於是任命郭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派他去督促諸將,討伐叛亂。乾祐二年(949年)夏天,郭威首先到達河中攻打李守貞,攻破河中外城,李守貞與妻子自焚而死,趙思綰和王景崇相繼投降,於是平定三藩叛亂。劉承祐懷疑郭威,秘密派使者到魏州(今河北大名西),前去誅殺郭威,郭威於是起兵反叛。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劉承祐派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繈褓中的兒子。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於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951年1月2日,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劉承祐被殺,後漢亡,時年21歲,葬于許州陽翟縣之潁陵。郭威諡曰隱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