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20年前的乒乓球巔峰對決:兩老外對決,劉國梁孔令輝等只能旁觀!

97年曼徹斯特世乒賽, 一個乒壇傳奇誕生。

在戰勝了四名中國選手(馬琳、王勵勤、丁松、孔令輝)殺入決賽後, 21歲的薩姆索諾夫被32歲的老瓦打成了業餘(可惜劉國梁不在,

當年球路相克情況下老瓦打劉國梁凶多吉少)。 男單決賽打到第三局, 薩姆索諾夫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了。 最後一球, 小薩發球出臺, 老瓦一板拍死。 激動的瓦爾德內爾將拍子扔到空中, 然後倒地慶祝。

“他非常的激動, 他是參加這次比賽中年紀最大的運動員……已經參加了八屆世乒賽了!”

央視解說蔡猛老師的這段話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逝去。 老瓦以32歲高齡參賽, 最後一路七個3:0橫掃所有對手、斬獲世界錦標賽男子單打的冠軍, 這統治力, 實在曠古絕今!那麼, 32歲戰勝21歲, 老瓦這場球贏在哪?

四個字:積極主動。

真的, 很少看到這麼積極主動的球。 發球搶攻, 接發球搶攻, 對拉變線, 反手暴彈……所有這些都是殺板, 來幾個殺幾個, 而且上臺率奇高。 老運動員有時候確實喜歡搏殺, 但經常是打那種“一板過”的球, 因為身體跟不上。 像老瓦32歲乃至後來35歲時候的這樣精准進攻, 確實少見。

你要說他沒有失誤, 那也是扯, 因為真正兩人相持反手來薩姆索諾夫好幾個球就是穩拉也拉死了老瓦的反手。 但關鍵是, 老瓦老是能創造出機會出來轉攻, 而且老能打上, 幾乎沒失誤。

一路七個3:0吊打對手, 老瓦就是這麼打瘋了, 擋都擋不住。

“won Manchester World Championship without losing a game。 ”

這是後來尼塔庫曼徹斯特瓦木上寫的一段話, 意為老瓦“在曼徹斯特世錦賽上男單折桂且一局未失”。

是的, 這是個傳奇, 也是老瓦保持至今的一個記錄之一, 我們期待著它被打破的那天。

反觀小薩, 問題不小。

首先完全不在狀態, 緊張。 緊張到什麼程度?直接手硬到完全沒手感的感覺。 是的, 薩姆索諾夫這場球相當不像樣, 前面打孔令輝那場發搶和主動進攻相當湊效,

到這沒有也就算了, 防守也成了徹底的垃圾。 本來薩姆索諾夫被譽為世界上接瓦爾德內爾發球最好的選手, 結果現在倒好, 吃得滿天飛, 根本不像在接發球了。

前面團體賽虐殺老瓦那麼輕鬆, 換幾十個小時就成這樣, 只能說, 單打就是不一樣, 更何況是世界錦標賽男單決賽——王冠上的寶石, 誰不緊張?

當然,薩姆索諾夫此刻要是知道10年後馬琳在札格雷布決賽中的表現的話一定會自我安慰好久;不過別人表現怎麼樣與自己又有什麼意義呢?結果很慘痛:世乒賽男單金牌,就如此擦肩而過了。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曼徹斯特決賽,對薩姆索諾夫的影響是如何?影響有多大?

薩姆索諾夫今天被人稱為“太極大師”,原因就在於他打球屬於以柔克剛、綿裡藏針的風格。但實際上剛出道的時候小薩的風格是很凶的,轉捩點似乎就在曼徹斯特世乒賽。我的感覺是,曼徹斯特一戰,薩姆索諾夫可能領悟到自己太毛躁只會進攻不會防守,所以想中庸一點,結果這一中庸,就有些過頭了。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瓦用那場球折服了小薩,讓他感悟到了一種攻防轉化、收放自如的境界,所以有意效仿之——這並不誇張,很多運動員公開承認過自己受老瓦影響,運動員學習更優秀的強者是很正常的事情。

也有可能,薩姆索諾夫還是覺得自己的身高更適合打防守反擊類型的球,所以才做了這樣的轉變。

不管怎麼說,21歲如日中天情況下在世界大賽決賽被打垮肯定對薩姆索諾夫有巨大打擊,大家可以看看7年後雅典奧運會上同為21歲、同樣被打垮的王皓後來幾年是精神狀態就知道:若沒有中國乒乓球隊強大的教練組悉心開導,說王皓可能要因此廢掉絕不是虛言!

但是有人說薩姆索諾夫因為97年的輸球而一蹶不振,那也不對。

薩姆索諾夫是一個神奇的運動員,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小球時代、大球有機時代、大球無機時代三個器材完全不同的時代都獲得了世界單打冠軍的乒乓球運動員,而且三次冠軍含金量都挺高的——我是說戰勝的對手,至於比賽嘛,可惜了,三次都是世界盃。

但換個角度講,老薩能跨越10年,從23歲到33歲一直拿世界單打冠軍,本身就很神奇。雖然世界盃與奧運會、世乒賽不可同日而語,但世界盃冠軍還是好過他那奧運會第四名、世錦賽第二名的。所以說老薩因為一戰而頹廢,是不科學的。

可不得不承認的是,薩姆索諾夫技術風格的大轉變似乎又是與其成績表現息息相關,這些,我們將在下一節再專門聊一聊。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75):曼徹斯特世乒賽對決賽二人影響》

當然,薩姆索諾夫此刻要是知道10年後馬琳在札格雷布決賽中的表現的話一定會自我安慰好久;不過別人表現怎麼樣與自己又有什麼意義呢?結果很慘痛:世乒賽男單金牌,就如此擦肩而過了。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曼徹斯特決賽,對薩姆索諾夫的影響是如何?影響有多大?

薩姆索諾夫今天被人稱為“太極大師”,原因就在於他打球屬於以柔克剛、綿裡藏針的風格。但實際上剛出道的時候小薩的風格是很凶的,轉捩點似乎就在曼徹斯特世乒賽。我的感覺是,曼徹斯特一戰,薩姆索諾夫可能領悟到自己太毛躁只會進攻不會防守,所以想中庸一點,結果這一中庸,就有些過頭了。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瓦用那場球折服了小薩,讓他感悟到了一種攻防轉化、收放自如的境界,所以有意效仿之——這並不誇張,很多運動員公開承認過自己受老瓦影響,運動員學習更優秀的強者是很正常的事情。

也有可能,薩姆索諾夫還是覺得自己的身高更適合打防守反擊類型的球,所以才做了這樣的轉變。

不管怎麼說,21歲如日中天情況下在世界大賽決賽被打垮肯定對薩姆索諾夫有巨大打擊,大家可以看看7年後雅典奧運會上同為21歲、同樣被打垮的王皓後來幾年是精神狀態就知道:若沒有中國乒乓球隊強大的教練組悉心開導,說王皓可能要因此廢掉絕不是虛言!

但是有人說薩姆索諾夫因為97年的輸球而一蹶不振,那也不對。

薩姆索諾夫是一個神奇的運動員,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小球時代、大球有機時代、大球無機時代三個器材完全不同的時代都獲得了世界單打冠軍的乒乓球運動員,而且三次冠軍含金量都挺高的——我是說戰勝的對手,至於比賽嘛,可惜了,三次都是世界盃。

但換個角度講,老薩能跨越10年,從23歲到33歲一直拿世界單打冠軍,本身就很神奇。雖然世界盃與奧運會、世乒賽不可同日而語,但世界盃冠軍還是好過他那奧運會第四名、世錦賽第二名的。所以說老薩因為一戰而頹廢,是不科學的。

可不得不承認的是,薩姆索諾夫技術風格的大轉變似乎又是與其成績表現息息相關,這些,我們將在下一節再專門聊一聊。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75):曼徹斯特世乒賽對決賽二人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