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那不在世俗中的張愛玲

有一次去上海, 路過張愛玲的故居, 突然心底升起一些莫名的感動, 他們說這就是那個寫《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民國才女張愛玲住過的地方。

之前我聽說過她, 但從來沒有讀過她的任何文字, 那時候我只是把你當成一個八卦新聞裡的女主角在聽, 在去上海的時候, 我一個畫畫的兄弟說有時間看看張愛玲的文章, 並送我一套她的小說, 和別人寫她的傳記。 後來我真的看進去了, 看到了她的寂寞和冷靜, 看她的世俗和繁華, 也看到了我自己的人生……

我個人更偏愛張愛玲的短篇。 《傾城之戀》, 《紅玫瑰與白玫瑰》, 《金鎖記》, 《色戒》自不必說, 《第一爐香》, 《多少恨》是我隨手翻出的驚喜。

首先她是個十分有天分的作家, 詞句信手拈來, 遣詞造句的功底同時代幾乎無人能比, 犀利, 新奇, 恰到好處。

其次如果認為她格局小, 只寫情愛, 未免太小看她了。 例如《紅玫瑰與白玫瑰》被人熟知的——“一個男人一生會愛兩個女人,

久了紅的像一攤蚊子血, 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和白的待久了, 像飯黏子, 紅的變成了心口的一顆朱砂痣”(大意, 沒背下來), 而我覺得, 男主一開始為自己定下的條條框框, 想堅守的原則, 都無一例外甚至戲劇化的被自己打破。 她更想表達的是人們終究會在生活的“桃花扇”下撞得頭破血流。 在《色戒》裡, 女主在鑽戒店因為察覺到了一絲易先生對自己的垂憐, 甘願拿生命冒險。 這也許又從側面反應出, 這場戰爭亦或是政治鬥爭在張愛玲那裡只不過是人人角逐利益的場地。

最後, 她創造了許多讓我心疼而著迷的姑娘, 白流蘇, 石翠芝, 顧曼楨, 葛薇龍, 王佳芝……你會在她們身上看到無畏,

看到卑微, 看到一腔熱忱, 看到生命的韌性。 而這些角色何嘗沒有張愛玲自己的影子?瞎說一點。 很多人說她高傲倔強, 晚年孤獨淒涼。 也許在她看來, 人世一場本沒有什麼好或不好。 有點脾氣, 有點個性, 甘願承擔所有結果, 足矣。

因為她, 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學會安靜, 學會甯心靜氣的觀望另一個人的生命, 看她的生, 看她在人世間浮沉的開始, 看到她生存中歡樂和悲哀, 看到她絕望的心, 看到她從人世間的遁出, 看到她的死, 這樣一種觀望, 似乎應該讓人忘記自己, 完全沉浸在另一個人的生命長河裡, 應該是一種沉醉。 但事實上, 在這沉醉之上, 我感到一種心痛, 在另外一個人的生命中, 我看到了自己的生, 看到自己在人世間的沉浮,

也看到了自己的心。

她巨大低垂的眼簾, 一個在時間中緩緩走來的悲涼的眼神, 驚怯的強作鎮靜的手, 寡淡的笑容, 被窮或者孤寂蛀空了的“一襲生命華麗的衣袍”(張愛玲語), 以及帶著淡淡鴉片氣息的鬢髮和旗袍。 這些對半個世紀後不期而遇的我, 一個與草原對話遠遠比與人對話自由的人, 對城市有著天然的抵觸的人, 卻不可救藥的被她渾身充滿市井和自私的女人折服了。 一下子被她文字那一塊塊冰涼的美玉, 閃著奇光和潤澤透過淒淒切切的私語, 更強烈的打動我, 然後在她的文字裡飛翔。 感謝她給我這種飛翔的感覺。

張愛玲一定是孤獨的, 但她並未流於感傷, 也並沒有著意誇大人生苦難, 而是堅忍的承受個體生存的宿命,

展示一個女人對於荒涼世界的直覺和感觀, 客觀的再現人生中一切美好與醜陋的事物, 這種意義上你是看透了人世間的一切。

有時候冷靜是一種姿態。 對她更是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