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為什麼要老人帶孩子

上海的梁先生最近有些崩潰。

因為鄉下的父親說話十分開朗, 又強烈要求要帶兩年的孫子, 還一分錢不用給。

結果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 把兒子小華接到身邊時, 梁先生夫婦倆傻眼了。

那天鄰居家的同齡小朋友生日, 盛情邀請了小華一塊去吃蛋糕。

因為平時沒怎麼吃, 精緻好看的蛋糕對兒子有著非同一般的魔力。

鄰居按人頭切了一塊他不要, 非得把整個蛋糕據為己有。

鄰居小孩也急了, 跟媽媽哭訴說不要這個人來家裡, 還不肯分蛋糕給小華。

誰知小華爆出一句:“你媽的”, 在場大人瞬間沉默。

小華媽媽瞪了一眼梁先生,

氣不打一處來:“你看看, 都是跟你爸學的!”

梁先生也很無奈, 這都什麼玩意, 好的不學, 偏偏學了這些粗口。

再看另一個故事:小松今年8歲, 因為父母工作調動, 5歲就送到老家縣城裡給退休的幹部爺爺帶。

5歲前的小松還有些調皮搗蛋, 但給爺爺奶奶帶的這三年裡, 一回來變了個人似的。

做事有規有矩, 待人有禮貌, 眼神純淨, 心地十分善良, 校裡校外、鄰里鄉親都非常喜歡這個孩子。

那天爸爸在沙發躺著午休, 電視機一直開著。

小松原本在房間鼓搗著自己的玩具, 想出來客廳拿水喝, 他看到爸爸睡著了, 躡手躡腳的, 偷偷拿著遙控器, 把音量按到最低。

然後輕輕拿水壺倒滿水, 又躡手躡腳地走回房間, 連門都不敢關,

怕有丁點聲響吵到爸爸。

他就坐在房間的地墊上, 靜靜地看動畫書。

這一切, 其實都看在爸爸眼裡, 後來他問小松:“兒子, 中午爸爸看著電視你怎麼把聲音關沒了呢?”

小松一臉詫異:“我看你睡著了呀, 電視聲音大會吵到你。 ”

“誰教你的呀?”

“爺爺說別人午睡的時候一定不能發出聲響影響別人。 ”

爸爸十分欣慰, 晚上打了個電話回家, 感謝老父親對孫子的教育。

同樣是隔代老爺子帶孫子, 差距咋就那麼大?

其實, 差距根本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隔代育兒, 是被各種媒體煽風點火燥起來的一種偏見!

你看小華的爺爺, 性情暴烈, 喜歡說粗話, 自然小華跟爺爺時間久了, 張口就來粗話很正常。

小松的爺爺不一樣, 幹部出身, 作風優良, 可能年輕時受過良好教育, 綜合素質高, 小松在這樣的環境下薰陶久了, 多半會向爺爺的性格作風傾斜。

教育家塞德茲就說過一句話:人如同陶瓷器一樣, 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 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 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所以, 孩子誰帶不是重點, 重點是帶孩子的那個人怎麼樣!

但在很多年輕一代的觀念裡, 隔代育兒=反科學育兒, 當然不可置否一些老舊的錯誤方式。

但總的來說, 單單就帶孩子這事, 年輕人還真沒資格說老人。

不管誰帶孩子, 一切都在於人本身, 跟年齡、時代都無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