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金陵城,秦淮夢

從來沒有一座城市, 在經歷了六朝興廢、秦淮夢碎、烽火屠城之後, 依舊能夠坦然應對生活, 日子過得溫潤如初, 這座城便是中國南京, 又稱金陵。

南京讓人著迷的地方就在於它充滿了歷史遺留下來的諸多未解之謎:它的王氣最終成了“亡”氣;它的秦淮風月如真又似夢;它將墳墓置於市中心, 是陰氣森森, 還是一份大氣與坦然……

不揭開這些謎底, 你就永遠無法瞭解真正的南京。

迷案一

六朝興廢是因為金陵有亡氣?

幾乎所有的人提到南京, 都會隨口念叨出鄭板橋的一句詩:“一國亡來一國亡, 六朝興廢太匆忙。 ”世人都以為, 六朝興廢得怪金陵有“亡氣”。 其實不然。

“金陵王氣”之說歷來就有。 當年楚威王滅越國, 見鐘山紫氣升騰, 便埋下金制小人以鎮“王氣”, 稱金人陵寢為“金陵”, 金陵之名由此而來。 後諸葛亮出使東吳途經此地, 不禁脫口盛讚:“鐘山龍盤, 石頭虎踞, 此帝王之宅也。 ”

結果, 無數雄心豪傑真信了, 紛紛在此建都立業, 先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 而稱“六朝古都”;後又有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 故又稱“十朝都會”。

可成也王氣, 敗也王氣。 東吳後主孫皓自以為有石頭城天險, 結果落得個“一片降幡出石頭”;陳後主自恃有王氣, 大軍壓境依舊醉生夢死, 不久城破, 于胭脂井中被俘……

金陵王氣帶來了六朝繁華, 但建都於此的朝代都不長久。 沒有一個古老城市, 比它更適合聆聽亡國之音, 使得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禁不住要悲歎一番。

李白來到這裡, 悲歎“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劉禹錫站在烏衣巷口, 感慨“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其實, 關於六朝興廢, 劉禹錫早已一語道破:“興廢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山川形勝不過天然屏障, 不是靠預言打上“王氣”的標籤便能夠守住千秋萬代。

萬世江山還是得靠人事上的興盛, 若只是偏安一隅、沉迷享樂、懶政暴政, 帝王夢不過是個肥皂泡。

千百年的風雨打過去,

金陵就如一個見證歷史興衰的人,

人人以為它具有天降的紫氣東來,

其實更多是六朝興廢的淒風冷雨。

一個預言式的“王氣”標籤,

讓它憑空經受了太多的苦難。

謎案二

商女真的不知亡國恨嗎?

有人說,女人才是南京真正的主角。不論是《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還是“秦淮八豔”,總有說不完的故事。一條秦淮河,便是一部女子史。

只為了見識董小宛繡蘇繡、唱昆曲,明末四才子之一的冒辟疆專程跑到秦淮的繡樓;只因陳圓圓的傾城絕色,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迎清兵入關,斷送了大明江山……

金陵的繁榮,離不開秦淮河;而秦淮河水,造就了一個個風月女子。她們巧施粉黛,輕歌曼舞,笛韻悠揚,胡琴吱呀,槳聲燈影裡的秦淮夢,讓無數英雄才子甘為佳人一擲千金。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繪秦淮河的盛景:“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夫子廟旁,秦淮河畔,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淩波華燈映水。

但世人總是認為婊子無情,窯姐無義。杜牧在《夜泊秦淮》裡就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其實,秦淮風月不只是鶯歌豔舞,秦淮女子雖淪落風塵,嘗盡疾苦,卻風骨猶存。

譬如嫁給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的柳如是,當清軍兵臨城下,她寧死不降清廷,要求與錢一同沉水殉國,錢畏懼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憤而欲自沉,被錢氏拖住。

道貌每多虛偽徒,歡場亦有奇女子。怪不得一代大師陳寅恪傾盡晚年,只為這一煙花女子作傳。

她們迫于生存,從良家女子、大家閨秀淪落為煙花女子,身世浮沉亦標誌著朝代的興衰。她們沒有多少寄託,情義,便是她們最大的精神寄託。

就如電影裡的“金陵十三釵”,即便身在煉獄,也要在赴日軍宴會前合唱一曲《秦淮景》,歌聲中,她們美豔得不可方物。

商女不是不知亡國恨,

只是重情義超過了生死,

將一切悲歡融化在歌聲裡。

美豔的歌聲裡,藏著南京人的血性。

迷案三

南京是陰氣重還是煙水氣濃?

去過南京的人都說,南京陰氣很重,六朝興廢,秦淮如夢,大屠殺更是充滿血腥味,可當你真正深入南京,才會發現,歷史與風月都會消逝,沉澱下來的,是簡單而平凡的生活。

《儒林外史》有一則寫杜慎卿遊雨花臺,日色西斜,見兩個挑糞人挑了兩擔空桶歇在山上。一個對另一個說:“兄弟,今日貨已賣完,我們到永寧泉吃一壺茶,再來雨花臺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

六朝煙水氣是南京城的氣質,也是南京人的性格,既有煙的朦朧浪漫,亦有水的隨遇而安。很多人疑惑,南京經歷了那麼多的災難,為何還能如此雲淡風輕?

其實,南京跌宕起伏的一生,給了他們雲淡風輕的資本。千百年來,南京有過無數次的繁華,卻也無比短暫;經歷了多少次的烽火屠城,有著美夢幻滅刻骨銘心的痛。儘管在和平年代,他們也感受到了這座城與那個時代的悲歡,更願意珍惜眼下的平凡真實。

走在南京,處處可見古樸悠長的巷子,拐個彎,不同的店面便鋪展開來:鴨血粉絲店、餛鈍鍋貼店、洗衣店、烤鴨店……

南京人走在街上慢慢悠悠,別人笑他們“南京大蘿蔔”,他們也只是置之一笑,將每位來客當成兄弟,大大方方敞開一派山水遺址,甚至將墳墓置於市中心,中山陵與明孝陵相毗鄰;雨花臺與人馬合塚相遙望……

別人眼中的陰氣森森,其實是一份大氣與坦然。這些山水遺址、秦淮豔跡,宛如歷史給南京的一道道傷癒合後留下來的疤。

人們會憑弔歷史興衰,或遐想秦淮風月,

但懷古興歎過後,生活依然繼續,

以最安然的姿態,棲身於熙攘的市井。

六朝往事隨流水,槳聲燈影秦淮月。

金陵,是一個飽經風霜的男子,

看浮生若夢,山河寂寂;

金陵,亦是流落風塵的女子,

等往事成風,繁華落盡。

守著歷史上的淒涼,依舊過得溫潤如初。

謎案二

商女真的不知亡國恨嗎?

有人說,女人才是南京真正的主角。不論是《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還是“秦淮八豔”,總有說不完的故事。一條秦淮河,便是一部女子史。

只為了見識董小宛繡蘇繡、唱昆曲,明末四才子之一的冒辟疆專程跑到秦淮的繡樓;只因陳圓圓的傾城絕色,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迎清兵入關,斷送了大明江山……

金陵的繁榮,離不開秦淮河;而秦淮河水,造就了一個個風月女子。她們巧施粉黛,輕歌曼舞,笛韻悠揚,胡琴吱呀,槳聲燈影裡的秦淮夢,讓無數英雄才子甘為佳人一擲千金。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繪秦淮河的盛景:“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夫子廟旁,秦淮河畔,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淩波華燈映水。

但世人總是認為婊子無情,窯姐無義。杜牧在《夜泊秦淮》裡就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其實,秦淮風月不只是鶯歌豔舞,秦淮女子雖淪落風塵,嘗盡疾苦,卻風骨猶存。

譬如嫁給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的柳如是,當清軍兵臨城下,她寧死不降清廷,要求與錢一同沉水殉國,錢畏懼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憤而欲自沉,被錢氏拖住。

道貌每多虛偽徒,歡場亦有奇女子。怪不得一代大師陳寅恪傾盡晚年,只為這一煙花女子作傳。

她們迫于生存,從良家女子、大家閨秀淪落為煙花女子,身世浮沉亦標誌著朝代的興衰。她們沒有多少寄託,情義,便是她們最大的精神寄託。

就如電影裡的“金陵十三釵”,即便身在煉獄,也要在赴日軍宴會前合唱一曲《秦淮景》,歌聲中,她們美豔得不可方物。

商女不是不知亡國恨,

只是重情義超過了生死,

將一切悲歡融化在歌聲裡。

美豔的歌聲裡,藏著南京人的血性。

迷案三

南京是陰氣重還是煙水氣濃?

去過南京的人都說,南京陰氣很重,六朝興廢,秦淮如夢,大屠殺更是充滿血腥味,可當你真正深入南京,才會發現,歷史與風月都會消逝,沉澱下來的,是簡單而平凡的生活。

《儒林外史》有一則寫杜慎卿遊雨花臺,日色西斜,見兩個挑糞人挑了兩擔空桶歇在山上。一個對另一個說:“兄弟,今日貨已賣完,我們到永寧泉吃一壺茶,再來雨花臺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

六朝煙水氣是南京城的氣質,也是南京人的性格,既有煙的朦朧浪漫,亦有水的隨遇而安。很多人疑惑,南京經歷了那麼多的災難,為何還能如此雲淡風輕?

其實,南京跌宕起伏的一生,給了他們雲淡風輕的資本。千百年來,南京有過無數次的繁華,卻也無比短暫;經歷了多少次的烽火屠城,有著美夢幻滅刻骨銘心的痛。儘管在和平年代,他們也感受到了這座城與那個時代的悲歡,更願意珍惜眼下的平凡真實。

走在南京,處處可見古樸悠長的巷子,拐個彎,不同的店面便鋪展開來:鴨血粉絲店、餛鈍鍋貼店、洗衣店、烤鴨店……

南京人走在街上慢慢悠悠,別人笑他們“南京大蘿蔔”,他們也只是置之一笑,將每位來客當成兄弟,大大方方敞開一派山水遺址,甚至將墳墓置於市中心,中山陵與明孝陵相毗鄰;雨花臺與人馬合塚相遙望……

別人眼中的陰氣森森,其實是一份大氣與坦然。這些山水遺址、秦淮豔跡,宛如歷史給南京的一道道傷癒合後留下來的疤。

人們會憑弔歷史興衰,或遐想秦淮風月,

但懷古興歎過後,生活依然繼續,

以最安然的姿態,棲身於熙攘的市井。

六朝往事隨流水,槳聲燈影秦淮月。

金陵,是一個飽經風霜的男子,

看浮生若夢,山河寂寂;

金陵,亦是流落風塵的女子,

等往事成風,繁華落盡。

守著歷史上的淒涼,依舊過得溫潤如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