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少年不讀書,人生必失敗!震撼史冊也難成大器

《史記》, 最具有閱讀價值的人物莫過於項羽。 武功蓋世笑傲天下的英雄崛起, 背水一戰天下揚名的破釜沉舟, 堪稱文學典範的鴻門宴,

哀婉淒傷鐵漢柔情的霸王別姬, 天意弄人盪氣迴腸的烏江自刎……, 這一幕幕生命特寫的畫面, 無不震撼著千秋後世的萬眾人心。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這首《夏日絕句》, 將項羽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 拔高到無以復加的燦爛星漢!

一個如此偉大的英雄, 為什麼會失敗呢?真的是“此天之亡我, 非戰之罪也”嗎?

來看看另一位史學家班固在《前漢書》中對項羽的評價:

‍秦朝政令失誤, 陳勝率先起義, 英雄豪傑蜂擁跟隨, 互相爭鬥, 數不勝數。 項羽原本沒有自己的封地, 卻在民間乘勢而起, 經歷三年, 就率領五國諸侯滅亡秦朝, 分裂天下而威震海內, 封立王侯, 政令由項羽發佈, 號稱霸王, 王位雖然沒有善終,

近古以來是沒有出現過如此能人。 ‍——這一段是班固對項羽千古罕有的成就的肯定。

等到他背叛先入關者稱王的盟約, 暗殺懷王, 埋怨諸侯王們背叛自己, 他的處境就開始艱難了。 自負戰功, 逞個人的智慧而不效法古代聖賢, 認為自己在幹霸王的事業, 要用武力征伐來經營天下, 其結果是五年時間就亡了國, 至死還不覺悟, 不反思自己的過失, 竟然說“天要亡我, 不是作戰用兵的過錯”。 ——這一段是班固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原因分析。

在《史記》中, 項羽的待遇是帝王本紀;而《前漢書》中, 僅僅只是陳勝項羽合傳。 很顯然, 項羽在班固眼裡不過就是一個農民起義軍的草台班子, 因為天時地利而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很快就暴露出根基的問題——不懂效仿古代聖賢的品質, 失敗是必然。 不否認, 班固帶有迎合漢王朝和輕視農民的傾向, 同時也必須承認, 司馬遷過於喜歡項羽的個人魅力。

那麼, 古代聖賢的品質是什麼?民心、仁政、道義;項羽不懂這些道理, 因為他從小不讀書。 只是孤芳自賞的力能扛鼎,

沒有通曉聖賢的道理, 又怎麼會崇尚聖賢之術呢。

項羽小的時候曾學習讀書識字, 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 也沒有學成。 叔叔項梁很生氣。 項羽卻說:寫字, 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

說到底, 項羽的失敗在於叔叔項梁早期的教育, 讀了幾天書就輕鬆放棄, 做叔叔的隨他率性而為,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那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少年不讀書, 長大又沒有經歷社會大學的浸淫, 年紀輕輕就開啟奪取天下的征程, 武功再好也不過是一方諸侯的英雄, 成不了駕馭天下的帝王。

知識的底蘊限定了人生成就, 不信?再來用另一個人物進行對比:

400年後的曹操是怎麼做的, 同樣是天下紛亂的時代背景。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最終只是自封魏王;項羽成功後立即強迫他們叔侄迎奉的楚懷王搬遷, 在派人殺害。

曹操想殺名士孔融、禰衡, 先找殺人理由, 製造自己不在場證據後才動手;項羽違背“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 搞出一場鴻門宴的鬧劇, 結果被殺狗的樊噲一頓搶白而無地自容, 所謂的謀臣範增不過是局限在戰術層面的運用,遠比不上張良蕭何,倘若范增來到劉邦麾下,充其量與陳平同級;若換作曹操的謀略,他早就悄悄下手幹掉劉邦了……

曹操是史上翹楚的學問大家,所懼者,天下人心;項羽是書中小白,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者無所謂,結果也就要了他的命。

所謂的謀臣範增不過是局限在戰術層面的運用,遠比不上張良蕭何,倘若范增來到劉邦麾下,充其量與陳平同級;若換作曹操的謀略,他早就悄悄下手幹掉劉邦了……

曹操是史上翹楚的學問大家,所懼者,天下人心;項羽是書中小白,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者無所謂,結果也就要了他的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