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此國曾兩度入侵西藏,中國派軍直接打到其首都,結果從此成為藩國

尼泊爾位於青藏高原南麓, 北邊隔喜馬拉雅山與中國相鄰, 另外三面與印度相鄰, 國土14萬平方公里, 人口近3000萬, 是典型的農業國, 目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尼泊爾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這塊土地上曾經建立過基拉特王朝、李查維王朝、瑪拉王朝、尼泊爾王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等國家。 尼泊爾跟我國交往歷史久遠, 晉代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到過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蘭毗尼, 元朝時, 尼泊爾著名工藝家阿尼哥曾來華監造北京白塔寺, 1955年兩國建交以後, 兩國領導人互訪頻繁。

中尼兩國在大多數時期是友好相處的, 但也有兵戈相見的時候。 在清朝乾隆時期, 尼泊爾就曾兩次入侵中國西藏地區, 當時究竟因何而起呢, 銘蘇先生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18世紀中後期, 居住在尼泊爾西北部的廓爾喀部族興起, 逐步統一周邊的其他部落,

建立了尼泊爾王國(廓爾喀王國)。 由於王國境內高山遍佈, 地狹人稠, 農業生產落後, 導致生活物資不能完全自給, 於是王國開始向周邊不斷擴張, 企圖通過掠奪周邊地區的財富滿足本國需求。

1788年, 廓爾喀的素爾巴爾達布率廓爾喀兵3000人大舉入侵西藏, 先後佔領西藏南部邊境的聶拉木、濟嚨宗(今西藏吉隆東南)、宗喀宗(今吉隆)等地, 圍攻協噶爾宗(今西藏定日)。

由於廓爾喀人與西藏商貿往來密切, 前期已經對西藏的兵力部署瞭若指掌, 因此進攻起來有恃無恐。 而此時, 藏區只駐有少數的綠營兵和蒙古兵, 難以抵擋廓爾喀軍隊的進攻, 西藏地方政府緊急向乾隆皇帝奏報, 請求派兵支援, 打擊廓爾喀人。 乾隆皇帝急命從四川和青海等地調兵支援西藏打擊廓爾喀人, 廓爾喀人預計清廷會率大軍前來西藏, 如果兩軍發生大規模衝突, 必然得不到好處, 因此提前跟西藏地方政府議和, 西藏地方政府每年向廓爾喀支付300錠銀, 作為聶拉木、濟嚨宗、宗喀宗三地的贖金, 廓爾喀撤兵。

因此, 此時清軍到達西藏邊境的時候, 廓爾喀已退兵, 兩軍未發生接觸。 但考慮到西藏的長期安定, 清廷對西藏與廓爾喀邊境防務進行調整, 採取修建卡堡等措施加強了邊境的防衛。 同時調整了兩國的貿易政策, 隨後清軍撤回。

1790年廓爾喀派人向西藏地方政府索要300錠贖銀, 遭到西藏地方政府拒絕, 廓爾喀惱羞成怒, 於是以清廷官員違約為藉口, 決定再次發動對西藏的入侵。 乾隆皇帝這次派實戰經驗豐富的兩廣總督福康安率軍入藏征討廓爾喀, 清軍由於準備充分, 勢如破竹, 收復聶拉木、擦木、濟嚨, 西藏全境收復。 為了以絕後患, 徹底根除廓爾喀人對西藏邊境的威脅, 清軍攻入廓爾喀境內, 一路打到廓爾喀首都。

廓爾喀人怕首都被攻陷, 遭到滅國危險, 於是就派人前去清軍大營請求歸降, 清軍接受廓爾喀投降。

解除廓爾喀人對西藏的威脅後, 清政府制定了《欽定藏內善後章程》, 以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 廓爾喀成為大清的藩屬國, 每五年向清朝皇帝朝貢一次, 自此廓爾喀成為清朝最後一個也是最長久的藩屬國。

平定廓爾喀後,乾隆皇帝也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征戰,作《十全記》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自此廓爾喀成為清朝最後一個也是最長久的藩屬國。

平定廓爾喀後,乾隆皇帝也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征戰,作《十全記》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