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顴髎穴:臉部浮腫、齒痛,按這裡!

顴髎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常用腧穴之一, 別名權髎, 兌骨。 位置在目外眥直下, 顴骨凹陷處。 現代常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病證, 具有祛風消腫之效。

穴位位置

位於人體面部, 當目外眥直下, 顴骨下緣凹陷處。

取穴方法

側坐位, 在顴骨下緣平線與目外眥角垂線之交點處, 約與迎香穴同高, 按壓有明顯酸脹感即為顴髎穴。

出 處

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命 名

“顴”, 顴骨, 指穴所在的部。 “髎”, 孔隙, 小腸經氣血由本穴的地部空隙空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 故名。

主治疾病

口眼歪斜、眼瞼瞤動、齒痛、三叉神經痛等局部病證。

針灸療法

直刺0.3~0.5寸, 斜刺或平刺0.5~1寸。

艾灸療法

艾條雀啄灸顴髎穴5~20分鐘, 每天一次, 可以改善面部痙攣。

按摩療法

用大拇指按揉顴髎穴100~200次, 每天堅持按揉, 可以治面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