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論壇報:中國邁向經濟穩定的“長征之路”

【歐洲時報九天編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會達到預計的6.5%嗎?《論壇報》本周聚焦中國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會議,

特別注意到會議對未來經濟指導方針提出的“穩定”二字, 並對此發表了獨家評論。

中國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的經濟增幅為6.7%, 是26年來最低的一年, 今年經濟增幅預計為6.5%。 據法媒報導, 中國政府宣佈2017年的通脹率成功地控制在1.7%, 今年將繼續控制在3%以下。

經濟穩定需要政治上的穩定。 法媒分析, 去年召開的中國十九大確定了習近平為首的中央政府在國家經濟轉型中的集中領導地位。 習近平指出, “中國經濟應該從快速發展的時期轉向高品質發展的時期”, 就是指中國經濟不應該再以出口、信貸寬鬆和基礎建設來拉動經濟發展, 而是應該拉動內需, 發展服務業和提高生產品質。 法媒認為, 對於體量如此龐大的國家來說,

並非易事。

整頓經濟秩序

維持經濟穩定, 就需要減少信貸, 特別是減少給予償還能力脆弱企業的信貸。 法媒引述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披露, 中國在國家和私人兩個領域的累計負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6%, 僅銀行就持有超過150%的負債。 三分之二的企業負債集中在被稱作“僵屍企業”的國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多年來都在提醒中國需要減少用發放信貸支援中國經濟的做法, 而中國近年來也在採取眾多整頓措施。 法媒列舉了治理影子銀行、規範銀行結算制度、限制冶金、煤炭和太陽能板等國有工業的生產、擱置交通建設專案等例子。

治理環境

法媒注意到, 中國已高度重視環境問題, 尤其是為減少大氣污染採取了相關措施。

政府為此出臺了企業環保法規, 關閉了數萬家違規企業, 還推出了針對所有生產活動的環境稅和二氧化碳排放限額交易。

據新浪網報導, 2018年1月1日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 一個新稅種——“環境保護稅”自此取代了已存在十餘年的“排汙費”, 成為首個獨立型的環境稅。 而且環境保護稅法對大氣和水污染物設定了稅額上限,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參考排汙費標準, 在規定幅度內確定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 更能因地適宜, 有效地保護環境。

經濟品質全面升級

同時, 中國政府也致力消除經濟泡沫。 法媒認為, 雖然中國股市在2015年和2016年兩次股災後受到整頓, 但是中國房地產業依舊投機味很濃。

報紙披露, 僅房地產業就佔據了近一半的銀行貸款。 法媒認為, 如何更好地分配資源是中國政府始終面對並且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量投資建築業會削弱對其它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的投資力量, 特別是令新技術和數字產業受到影響。

中國確已擁有阿裡巴巴等國際規模的網上貿易企業, 產品品質的升級應當繼續推動出口更優質的、能夠和發達國家直接競爭的產品。 這些領域包括化學工業以及航太工業和機器人產業。

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

法媒指出, 中國推行的新絲路計畫體現了中國的全球競爭戰略, 對歐洲造成影響, 也會令與美國的關係緊張。 報紙注意到, 因幣值偏弱常受外界批評的人民幣近期大幅升值至6.5比1的水準,

在2017年升值率為6%。 這表明中國央行在控制人民幣升幅的前提下, 亦想促進人民幣匯率正常化, 進一步成為國際貨幣。

法媒在文末評價說, 中國信守軟實力政策, 力爭在國際舞臺上成為真正的國際大國。 2017年, 就在特朗普試圖奉行孤立主義之時, 中國在氣候和貿易保護等議題上體現了積極的態度, 獲得外界好評。 而在新的一年, 這個趨勢可能會繼續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