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國:前蜀、後蜀國主列表,哪個最厲害?哪個最差勁?

蜀國(907年—925年), 五代十國政權之一, 由王建所建, 定都于成都(今屬四川)。 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 曆二主, 共十八年。 前蜀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 曆二主, 共十八年。 前蜀建立後, 少有大規模戰爭, 社會生產基本上能正常進行, 但王建統治時賦稅很繁重。 王衍繼位後奢侈荒淫, 營建宮殿, 巡遊諸郡, 耗費大量財力, 加重人民的負擔。 太后、太妃賣官鬻爵, 臣僚也賄賂成風, 政治十分腐朽。 西元925年, 後唐莊宗李存勖發兵攻打前蜀, 王衍投降, 前蜀滅亡。

1、王建(847年—918年), 字光圖, 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 五代時期前蜀開國皇帝。 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軍, 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 因救護唐僖宗有功, 成為神策軍將領。 後被排擠出朝, 任利州刺史, 此後不斷發展勢力, 逐漸壯大。 文德元年(888年), 王建投奔成都, 為陳敬瑄所阻,

於是開始攻打西川。 歷經三年苦戰, 王建奪下西川, 被封為西川節度使。 此後, 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 佔有兩川、三峽, 取得山南西道, 被封為蜀王, 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天複七年(907年), 唐朝滅亡, 王建因不服後樑而自立為帝, 國號蜀, 史稱“前蜀”。 王建在位時期, 勵精圖治, 注重農桑, 興修水利, 擴張疆土, 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 蜀中得以大治。 917年(天漢元年), 王建改國號為漢, 改元天漢。 光天元年(918年), 王建又將國號改為“蜀”, 改元光天。 同年六月, 王建病故, 終年七十二歲, 廟號高祖, 諡號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葬于永陵。 皇太子王宗衍繼位, 改名王衍。

2、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 初名王宗衍, 字化源,

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縣)人。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最後一位皇帝, 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 母為徐賢妃。 光天元年(西元918年)六月初一日, 王建去世, 六月初二日, 皇太子王衍繼位。 王衍即位後, 荒淫無道, 委政于宦官、狎客, 好微服出遊民間, 日夜飲酒, 愛好奢侈, 營建宮殿, 巡遊諸郡, 耗費大量財力, 蜀人不得安寧。 太后、太妃賣官鬻爵, 臣僚賄賂公行, 政治十分腐朽。 乾德元年(919年), 加尊號為聖德明孝皇帝。 同光三年(925年), 後唐莊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繼岌、郭崇韜等發兵攻打前蜀, 王衍帶著棺材, 自己綁縛著出降後唐, 前蜀滅亡。 後來, 王衍在被送赴洛陽途中, 李存勖遣人將他和他的親族一起殺害, 時年二十八歲, 後被封為通正公。 王衍很有文才, 能作浮豔之詞,
著有《甘州曲》、《醉妝詞》等, 流傳於世。

後蜀(934年—965年), 又稱孟蜀, 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 孟知祥所建, 定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 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 其疆域較前蜀而言要小, 其中後蜀的疆域東線和北線最為顯著。

東由襄樊退至重慶一帶, 北也由甘陝退到廣元。 同光三年(925年)後唐舉兵滅前蜀, 後唐朝廷不久又發生兵變, 後唐莊宗李存勖身亡, 平蜀主將郭崇韜亦因此事變身亡, 西川節度使副大使孟知祥隨竊取蜀中兵權, 平定叛將李紹琛, 整頓吏治, 成都始安, 隨即斷決與後唐朝廷的行政關係, 效仿前蜀開國皇帝王建割據一偶, 中原大亂結束之後, 新即位的後唐明帝李嗣源授他為西川節度使,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為蜀王, 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都稱帝, 年號明德, 國號蜀, 史稱後蜀。 孟知祥之子孟昶頗能勵精圖治, 境內很少發生戰爭, 是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 後蜀維持近三十年和平。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 宋太祖發兵攻伐後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將當地所有反抗全部鎮壓下去。

1、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西南)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開國皇帝。孟知祥是晉王李克用的侄婿(一說女婿),在後唐深受重用,歷任中門使、馬步軍都虞候、北京留守等職,後出任西川節度使。後唐明宗年間,孟知祥逐漸產生據蜀自立之心,不聽後唐朝廷詔令,甚至一度舉兵反叛。他於長興四年(933年)吞併東川,盡占兩川之地,被拜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劍南兩川節度使,封蜀王。應順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建立後蜀,並於四月改元明德。不久,潞王李從珂與皇帝李從厚爭位,後唐內亂,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武定軍節度使孫漢韶皆歸附後蜀。明德元年(934年)六月,張虔釗、孫漢韶抵達成都。孟知祥設宴招待,卻在席間突然發病。他立兒子孟昶為皇太子,命其監國。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逝。孟昶繼位,追諡孟知祥為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廟號高祖,以其墓為和陵。他在位僅七個月,終年六十一歲。

2、孟昶(chǎ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贊 ,字保元 ,祖籍邢州龍崗(今河北省邢臺市 ),生於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誅殺了恃功驕橫的大將李仁罕,滿朝懾服。又攻取秦、鳳、階、成四州,盡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適逢中原多故,境內少有戰事,經濟發展,但孟昶本人亦頗為奢侈淫靡。廣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趙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965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師。孟昶到達汴京後,被授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七天后(7月12日),孟昶去世,時年四十七歲,追贈尚書令、楚王,諡號“恭孝”。孟昶好學能文,《全唐詩》存其詩一首。

宋太祖發兵攻伐後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將當地所有反抗全部鎮壓下去。

1、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西南)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開國皇帝。孟知祥是晉王李克用的侄婿(一說女婿),在後唐深受重用,歷任中門使、馬步軍都虞候、北京留守等職,後出任西川節度使。後唐明宗年間,孟知祥逐漸產生據蜀自立之心,不聽後唐朝廷詔令,甚至一度舉兵反叛。他於長興四年(933年)吞併東川,盡占兩川之地,被拜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劍南兩川節度使,封蜀王。應順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建立後蜀,並於四月改元明德。不久,潞王李從珂與皇帝李從厚爭位,後唐內亂,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武定軍節度使孫漢韶皆歸附後蜀。明德元年(934年)六月,張虔釗、孫漢韶抵達成都。孟知祥設宴招待,卻在席間突然發病。他立兒子孟昶為皇太子,命其監國。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逝。孟昶繼位,追諡孟知祥為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廟號高祖,以其墓為和陵。他在位僅七個月,終年六十一歲。

2、孟昶(chǎ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贊 ,字保元 ,祖籍邢州龍崗(今河北省邢臺市 ),生於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誅殺了恃功驕橫的大將李仁罕,滿朝懾服。又攻取秦、鳳、階、成四州,盡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適逢中原多故,境內少有戰事,經濟發展,但孟昶本人亦頗為奢侈淫靡。廣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趙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965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師。孟昶到達汴京後,被授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七天后(7月12日),孟昶去世,時年四十七歲,追贈尚書令、楚王,諡號“恭孝”。孟昶好學能文,《全唐詩》存其詩一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