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錢穆:我與錢鐘書父子的交往

(錢穆在課堂上)

民十二之秋季, 餘轉入無錫省立第三師範任教。 學校舊規, 任國文課之教師, 必隨班遞升, 從一年級至此班四年畢業,

再回任一年級。

全校應有國文教師共四人。 余應聘時, 四年級國文教師為錢基博子泉。 余之去三師, 即其所介紹。 子泉提倡古文辭, 負盛名。 曾私人創一定期刊物, 忘其名, 按期出一紙四面。 餘讀其創刊, 即投稿解釋《易·坤卦》“直方大”三字, 獲載其第二期。 及是, 聞餘自集美回, 遂來相邀, 余即應之。

三年級國文教師為吳江沈昌直潁若, 年較子泉尤長。 喜詩, 尤愛東坡。 為人謙和, 以詩人兼儒家風。

二年級國文教師急切未洽聘得人。 余任一年級又暫兼二年級課。 一年後, 有新人來, 余遂專任初教之一年級班, 並為其班主任, 直到該班四年畢業。 此刻在臺北之糜文開, 即為其時班上之一人。 曾隨外交使節赴印度, 留住多年, 愛讀泰戈爾書, 有譯本,

並與其夫人台大教授裴普賢女士同治《詩經》, 頗有著述。

時子泉已在上海聖約翰及光華大學任教, 因任三師四年班課, 欲待其班畢業, 故仍留校兼課。 每週返, 課畢, 余常至其室長談。 時其子鍾書方在小學肄業, 下學, 亦常來室, 隨父歸家。 子泉時出其課卷相示, 其時鍾書已聰慧異常人矣。 子泉家近三師, 彼一年離校後, 遇其返, 余亦常至其家。 其雙胞同胎弟基厚孫卿, 亦甚有名。 故余與子泉兄弟及鍾書相識甚稔。

(錢基博與錢鍾書)

及餘去清華大學任教, 鍾書亦在清華外文系為學生, 而兼通中西文學, 博及群書。 宋以後《集部》殆無不過目。 鍾書畢業清華後, 留學英倫。 歸, 又曾一度與餘同在西南聯大任教。 後隨其父同任教于湖北省之國立某師範學院。 然與其父為學意趣已漸相異。

抗戰勝利後之某年暑期, 餘赴常熟出席一講學會。 適子泉、鍾書父子俱在, 同住一旅館中, 朝夕得相聚。 餘告子泉, 國難尚未已, 國、共思想鬥爭, 學校風波仍將迭起。 餘此下決意不再在北平、天津、南京、上海四處任教,

暫避至較僻處, 俾可一意教學, 避免此外之許多麻煩。

子泉即轉面告鍾書, “汝聽賓四叔言如何”。 江浙錢氏同以五代吳越武肅王為始祖, 皆通譜。 無錫錢氏在惠山有同一宗祠, 然餘與子泉不同支。 年長則稱叔, 遇高年則稱老長輩。 故余稱子泉為叔, 鍾書亦稱余為叔。

時子泉決意仍返湖北, 而鍾書則改在上海任教, 兩人對時局意態不同。 兩人同治文學, 而意態亦不同。 鍾書亦時稱餘言以微諷其父。

然余在中學任教, 集美、無錫、蘇州三處, 積八年之久, 同事逾百人, 最敬事者, 首推子泉。 生平相交, 治學之勤, 待人之厚, 亦首推子泉。 余離大陸不久, 即聞其卒於湖北。 惜哉。 鍾書去北京初聞其任毛澤東英文秘書。 最近見報載, 始知系傳聞之誤。

本文選摘自錢穆著《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九州出版社出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