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全球人氣度特高的足球遊戲,賣情懷的《PES 2018》完全測試

每個男生的心裡都有這樣兩個夢——在球場上揮汗如雨迸發青春的激情, 在賽道上極速狂飆感受心跳的刺激。 儘管足球巨星與F1的賽道始終只屬於少數人,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虛擬的世界中去圓上這兩個男人的夢想。 作為體育競技類遊戲的最典型代表與鼻祖, 《實況足球》(《Pro Evolution Soccer》、《Winning Eleven》)、《FIFA》以及《極品飛車》(《Need For Speed》)在2017年底都推出了最新一作, 而這就將是一個男人圓夢的地方。

受篇幅影響, 我們將以一款遊戲一篇內容的形式分別進行測試。

雖是賣情懷, 依舊“範特西”

仍然還記得1995年~1996年在SFC上玩《Winning Eleven》的情形, 那時候一個遊戲室裡90%的遊戲機都在玩這款遊戲, 而且價格高達5元/小時甚至更高。 《Winning Eleven》, 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勝利十一人”, 正是傳世經典巨作《PES》的前身。 作為《Winning Eleven》系列的國際版本, 《PES》系列自從擴展到電腦平臺上以來, 就一直保持著一年一代的推出速度。 而在2017年底的時候, 最新的《PES 2018》也如約而至。

作為全球人氣度最高的足球遊戲, 《PES 2018》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競技感受?作為與時俱進的大型3D遊戲巨作, 它對平臺性能的要求又有多高呢?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PES 2018》。

要說全球最成功的足球競技類遊戲, 我想玩家們一定會分為兩個涇渭分明的陣營—FIFA死忠以及PES鐵粉。 其實坦白講, 這幾年來雖然《FIFA》系列已經通過“不恥下問”和學習借鑒迎頭趕上了《PES》系列, 但作為曾經是最受玩家歡迎的足球競技類遊戲, 《PES》才可以說是這一遊戲領域的鼻祖。 從SFC上的《Winning Eleven》到後來的《Pro Evolution Soccer》, 《PES》系列的底蘊和人氣的確是《FIFA》這一員後來的新貴所無法比擬的。

儘管《PES》這些年來每年一更新的慣例不變, 但每一作的推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玩家們的詬病, 總是讓人感覺不甚完美——或許這就是愛之深,

責之切吧。 雖然這一市場的份額被後來的小弟《FIFA》搶佔了不少, 但好歹“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每一作《PES》的推出, 總是能讓狂熱的粉絲們為之買單, 而最新的《PES 2018》自然也不例外。 它總是能讓你一邊挑刺, 一邊玩得不亦樂乎, 或許這就是PES系列特有的魅力吧, 或者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經典的傳承。

畫質:真實細膩感提升

坦白講, 多年來, 在PC上玩《PES》系列的玩家總是會感覺自己好像是“後媽的孩子”—不但畫質相比遊戲主機有較大差異, 而且在系統等各個方面也有一定的閹割。 不過這一情況在《PES 2018》上卻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在遊戲發佈之初, KONAMI就曾官方宣稱PC將會是《PES 2018》的核心戰地, 而最終的事實也證明, KONAMI並沒有忽悠玩家—將近20GB的遊戲容量相比前作可憐的5GB出頭可說是有了天壤之別。

這也讓玩家們對這一作的畫質有了更高的期待—在被《FIFA》系列的畫質壓制許多年之後, 《PES 2018》在畫質上能否與《FIFA》一戰呢?

數倍於前作的容量帶來的就是畫質上的直觀提升。 KONAMI在這一作上採用了FOX引擎來打造整個遊戲畫質系統, 突出真實的控球感。 在遊戲中, 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畫面效果相比前作有了近乎質的飛躍, 尤其是在人物的建模上, 無論是面部特徵還是球衣、肢體乃至毛髮特徵, 都有了非常細膩的表現。

另外在體育場的細節處理上,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觀眾席上的細節處理非常到位。在前幾作上,觀眾席的處理一向都非常簡陋,觀眾模型渲染和動作都顯得比較生硬粗陋,很多時候看過去甚至是模糊一團。但在《PES 2018》上,明顯能看出這一部分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觀眾席上觀眾的模型構建與渲染顯得更加用心,細節也是更加的突出。此外就是在球員的個體建模渲染上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球員的面部特徵更為突出、細膩、逼真,幾近有了CG電影的觀感,讓人感覺是更加的柔和與自然。

在球場方面的處理上,大量光照與陰影效果的應用也使得球場的整體觀感更為真實,球場周圍飄動的旗幟與受到足球衝擊之後震盪的球網及閘柱的動態效果都讓人對這一作的畫面產生了良好的印象。整體來說,如果說此前《FIFA》系列的畫質相對《PES》系列一直都有壓倒性優勢的話,那麼在《PES 2018》上我們則看到了KONAMI正視自己缺點而努力改進的決心,雖然相比最新的《FIFA 18》在畫質感官上仍有一點小差距,但這個差距我認為已經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

對於一款可以說是家用主機的移植遊戲來說,相比《FIFA》這種PC平臺的“原生”遊戲,在畫質的優化上有一定的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而這個差距,現在正在無限縮小,這也是我等PES迷所喜聞樂見的。而且坦白講,對比《FIFA 18》和《PES 2018》來看,個人覺得在比賽的動態渲染效果、人物特效和看臺部分的渲染上,《PES 2018》已經接近了《FIFA 18》的水準。

不過還是有一點需要吐槽的是,《PES 2018》在球場草皮的渲染處理上仍然顯得非常隨意,或許是為了追求遊戲性,在遊戲中可以看到球場的草皮完全就是一片綠色而已,就好像是水泥地上塗抹了一層顏料,沒有像《FIFA》一樣在球場草皮上偶爾能看到接近於真實草皮的那種動態效果,相對來說顯得有些死板。

系統:更真實的AI

一直以來,《PES》的粉絲們都有兩個涇渭分明的陣營—真實派與理想派。在SFC、PS時代時,《PES》(《Winning Eleven》)主要強調遊戲性,而在帶球、傳球、控球、觸球、射門等處理上採用了理想化的處理,所以那時我們經常都能看到足球是粘在球員腳下的,絕大部分時候,球員都能帶著球在球場上做出一些違反物理定律的事情。

隨著硬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玩家們要求的逐步提高,理想派的玩家逐漸減少,而追求更真實的遊戲效果的玩家不斷增加,尤其是在《FIFA》的刺激下,《PES》系列的這一弊病顯得更為突出。所以,這些年來,KONAMI也一直在遊戲系統上不斷向著更高AI、更加真實的方向上發展,而這一作的進步,更是有目共睹。

在《PES 2018》上,控球方面有了明顯的改進,現在球員控球顯得更加真實和隨心所欲,通過戰略控球的細節處理,完全可以帶球突破強大對手的防守。而在觸球的AI上,也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採用腳背、腳弓、膝蓋、大腿乃至胸膛、頭等不同部位觸球,將帶來不一樣的反彈效果與控制效果,這被KONAMI稱之為FULL BODY TOUCH,也就是可以利用身體的各個部分來實現更為真實、自然的控球效果,甚至實現自然的陷阱控制。

同時,在足球的軌跡上也顯得更加的真實,包括帶球、轉身等動作,在不同熟練度的技術指標下,都有著明顯不一樣的效果差距,需要熟練的球員才能做出更靈活的應對。此外感受最明顯的則是球員AI的集體提升,尤其是對對方球員的警惕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比如電腦作為防守方時,當你傳球時,經常會出現電腦球員快速插位移動到傳球和接球球員之間,從而阻止甚至攔截你的傳球,而能力值越高的球員,這一個性的表現更為明顯。

系統:更豐富的遊戲模式

《PES》系列的遊戲模式一直都是最受玩家歡迎的地方,從最初的雙人對戰、玩家對電腦、世界盃模式到後來的聯賽模式、大師聯賽以及一球成名等,近年來又加入了線上的MyClub等模式更是讓玩家們稱道不已。在《PES 2018》上,系列傳承的各種模式基本都得到了繼承,而且還加入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名為“Co-OP”的線上合作模式。“Co-OP”也是KONAMI本次在推廣《PES 2018》時所大力推廣的重點。“Co-OP”線上合作模式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玩家們可以邀請最多2名好友一起組成隊伍,與電腦或其他玩家組隊進行線上的對戰。

在這種對戰模式下,3名玩家將分別操控場上同一隊伍的3名隊員,通過各種精確的走位與配合,來取得最終比賽的勝利。同時,PES聯賽也在模式上進行擴大,更多的如隨機選擇陣容對戰模式的加入,讓遊戲有了更多豐富的變化,也更加的好玩。

而在玩家們非常喜歡的“大師聯賽”模式中,也有了一些較大的變化,比如在轉會上,玩家現在需要操心的地方不多了,很多的細節,如薪酬談判等,都已經交給了體育總監電腦執行,玩家們需要做的只是下達搜索指令以及答應或拒絕轉會,這樣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比賽本身上,畢竟《PES》系列的本源還是足球對戰競技,而不是足球經理式的玩法。

當然,這也是見仁見智的,很多玩家或許也會喜歡在俱樂部的管理運營上有更多的話語權,讓“大師聯賽”融入更多的經營要素,這就要看你自己的口味了。

系統:全中文解說

如果說《PES 2018》相對於《FIFA 18》來說還有什麼特別的優勢的話,我覺得全中文的解說肯定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核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2004年的《PES8》也就是《實況足球8》中,知名足球解說王濤錄製了這一作的全中文解說補丁,當時在國內的玩家圈裡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後面陸續多年裡,中文解說補丁一直都是國內玩家追求《PES》系列的一大特色。

到後來,KONAMI官方考慮到中國玩家的龐大基數與需求,就乾脆邀請了王濤擔任比賽的中文版解說,《PES 2018》也不例外。在這一作中,王濤將擔任主播,而和他搭檔的仍然是《PES 2017》中已經亮相的,大家非常熟悉的苗錕。在繼承了前一作的中文解說成功之後,在《PES 2018》裡,王濤和苗錕的搭檔將會以更多連珠的妙語引來你會心的微笑。

最關鍵的是,對於國內的PES愛好者來說,中文版的解說有著天生無可比擬的優勢與親切感,這一點也讓它在面對《FIFA 18》時占得了不小的先手優勢。不過畢竟中文版的解說是預先錄製好的一些場景判斷解說,所以在擬真性上還是有一些欠缺,多數比賽中的重複情況較為明顯,尤其是開場時王濤調侃苗錕身高的梗更是萬年不變。不過相信真正的PES玩家也不會在乎這些小瑕疵,畢竟有全中文的解說,就已經讓人很滿意了。

吐槽:授權不完整,難辨認

這一作最讓玩家吐槽的地方應該就是那些難以辨識的球隊了!由於並未獲得遊戲內出現的所有俱樂部的授權,因此我們就看到在遊戲中經常會蹦出一些讓你看著熟悉,但是名字又對不上號的俱樂部,就好像是在給你聯絡暗號—儘管你有些心知肚明,但就是沒法說破一樣。

比如,你知道“MAN RED”是哪只俱樂部嗎?或許對著俱樂部的成員來辨認,再結合“MAN RED”所處的英超聯賽,從RED和MAN上我們當然可以一眼看出其實這就是曼聯。但是如果是對五大足球聯賽不熟悉的玩家呢?他們是否還是能一眼看出這就是曼聯呢?我看未必!同樣的情況還有MAN BLUE、MD WHITE、NORTH EAST LONDON等,你都知道是哪些俱樂部嗎?所以如果要省事兒的話,大家還是從網上去下載一個玩家們製作的俱樂部名和球員漢化的補丁吧。

相比之下,《FIFA 18》則幾乎獲得五大聯賽所有球隊的授權,在這一點上相比《PES 2018》的優勢是巨大的。順便再吐槽一點,這一代作品的大師聯賽中,比賽前序載入時間實在太長太長,甚至讓人有些崩潰的感覺,如果KONAMI對此不進行補丁修正,勢必會嚴重影響遊戲心情。如果你長期要玩“大師聯賽”,我們還是建議您盡可能將遊戲安裝在SSD上,可以節省那麼一點兒Loading的時間。

實測《PES 2018》,極致特效最好玩

測試平臺一覽

處理器:AMD銳龍7 1800X

主機板:ROG CROSSHAIR Ⅵ HERO

記憶體:芝奇Trident Z DDR4 3200 8GB×2

硬碟:東芝饑餓鯊VX500 512GB SSD

顯示器:華碩MG28UQ

顯卡:GT 1030、GTX 1050、GTX 1050 Ti、GTX 1060 6GB、GTX 1070

作為採用FOX引擎打造的新一代《PES》力作,《PES 2018》對顯卡的要求高不高呢?怎樣的顯卡配置能愉快地玩耍《PES 2018》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實際測試一番吧。

我們在基於AMD銳龍1800X搭配Z370主機板及16GB DDR4 2400記憶體的平臺上,採用不同等級的顯卡對《PES 2018》進行了實際測試。測試的目的主要是看在何種等級的顯卡下,《PES 2018》能夠實現在1080p、2.5K以及4K解析度環境下的全特效遊戲。正如MC此前多次強調過的一樣,在如今的遊戲環境下,我們基本只提倡全特效下的遊戲效果,任何開著高解析度卻設置低特效換取高幀率的遊戲行為都是不可取的,也與當今的大型遊戲3D設計初衷相違背。

測試中我們選取了從GeForce GT 1030到GeForce GTX Titan Xp的從入門級到頂級的全系列NVIDIA Pascal架構顯卡,以此來看看在各個解析度下需要何種等級的顯卡才能滿足絕對流暢(60fps或更高)或基本流暢(30fps或更高)的遊戲需求。由於《PES 2018》遊戲本身有最高60fps或30fps的鎖幀限制,我們也遵從遊戲本身的設定,沒有額外增加補丁或工具去除這一限制。

可以看出,由於遊戲本身30fps和60fps的幀率限制,所以我們看到整個測試的結果基本都分佈在30fps和60fps左右這兩個檔次上。其中入門級的GeForce GT 1030在1080p解析度和最高畫質的設定下,也只能保持30fps左右的幀率,只能算作是基本可以流暢遊戲,比賽過程中偶爾會產生延遲感,整個遊戲體驗並不算太好。在將畫質設置為“中”之後,遊戲幀率能攀升到45fps左右,此時遊戲體驗還算比較流暢,基本沒有延遲或卡頓的情況。不過在4K(3840×2160)解析度下,GT 1030明顯就力不從心了,不到15fps的遊戲幀率基本沒法正常遊戲。

再看GeForce GTX 1050和GTX 1050 Ti,這兩款中低端顯卡在1080p和2.5K(2560×1440)解析度下都能保證60fps左右的遊戲幀率,遊戲效果也是非常優秀,非常流暢。不過在4K解析度和最高畫質設置下,它們也都只能保證30fps左右的基本流暢效果,此時遊戲體驗並不算特別好。

從GeForce GTX 1060開始,終於能夠在4K解析度和最高畫質下非常流暢地運行《PES 2018》了。從測試結果來看,GTX 1060能夠保證52fps左右的4K遊戲效果,應該說是比較優秀的遊戲體驗了。而在2.5K和1080p解析度下,除去測試誤差的影響,GTX 1060都能達到60fps的遊戲限制最高幀率,體驗非常優秀。

GTX 1070以上的顯卡,測試中在4K解析度和最高畫質下都能達到60fps的幀率上限,已經屬於“牛刀殺雞”的效果,在這裡我們也就不放這些高端顯卡的測試成績了。

可以清晰地看出,要在4K解析度和最高畫質下玩《PES 2018》,你最少需要一塊GTX 1060 6GB以上檔次的顯卡。但是如果只需要1080p解析度和最高畫質的話,這個要求就會降低很多,一張GTX 1050顯卡就能完全滿足你。當然,我們看到GT 1030在1080p解析度和最高畫質設置下,也能達到30fps上下的遊戲幀率,但是這種遊戲體驗並不算太好,我們並不提倡。如果確實沒有升級的計畫,那麼也建議大家降低一檔畫質換取流暢的遊戲效果,畢竟對這種體育競技類遊戲來說,流暢度才是取勝的關鍵。

另外在體育場的細節處理上,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觀眾席上的細節處理非常到位。在前幾作上,觀眾席的處理一向都非常簡陋,觀眾模型渲染和動作都顯得比較生硬粗陋,很多時候看過去甚至是模糊一團。但在《PES 2018》上,明顯能看出這一部分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觀眾席上觀眾的模型構建與渲染顯得更加用心,細節也是更加的突出。此外就是在球員的個體建模渲染上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球員的面部特徵更為突出、細膩、逼真,幾近有了CG電影的觀感,讓人感覺是更加的柔和與自然。

在球場方面的處理上,大量光照與陰影效果的應用也使得球場的整體觀感更為真實,球場周圍飄動的旗幟與受到足球衝擊之後震盪的球網及閘柱的動態效果都讓人對這一作的畫面產生了良好的印象。整體來說,如果說此前《FIFA》系列的畫質相對《PES》系列一直都有壓倒性優勢的話,那麼在《PES 2018》上我們則看到了KONAMI正視自己缺點而努力改進的決心,雖然相比最新的《FIFA 18》在畫質感官上仍有一點小差距,但這個差距我認為已經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

對於一款可以說是家用主機的移植遊戲來說,相比《FIFA》這種PC平臺的“原生”遊戲,在畫質的優化上有一定的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而這個差距,現在正在無限縮小,這也是我等PES迷所喜聞樂見的。而且坦白講,對比《FIFA 18》和《PES 2018》來看,個人覺得在比賽的動態渲染效果、人物特效和看臺部分的渲染上,《PES 2018》已經接近了《FIFA 18》的水準。

不過還是有一點需要吐槽的是,《PES 2018》在球場草皮的渲染處理上仍然顯得非常隨意,或許是為了追求遊戲性,在遊戲中可以看到球場的草皮完全就是一片綠色而已,就好像是水泥地上塗抹了一層顏料,沒有像《FIFA》一樣在球場草皮上偶爾能看到接近於真實草皮的那種動態效果,相對來說顯得有些死板。

系統:更真實的AI

一直以來,《PES》的粉絲們都有兩個涇渭分明的陣營—真實派與理想派。在SFC、PS時代時,《PES》(《Winning Eleven》)主要強調遊戲性,而在帶球、傳球、控球、觸球、射門等處理上採用了理想化的處理,所以那時我們經常都能看到足球是粘在球員腳下的,絕大部分時候,球員都能帶著球在球場上做出一些違反物理定律的事情。

隨著硬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玩家們要求的逐步提高,理想派的玩家逐漸減少,而追求更真實的遊戲效果的玩家不斷增加,尤其是在《FIFA》的刺激下,《PES》系列的這一弊病顯得更為突出。所以,這些年來,KONAMI也一直在遊戲系統上不斷向著更高AI、更加真實的方向上發展,而這一作的進步,更是有目共睹。

在《PES 2018》上,控球方面有了明顯的改進,現在球員控球顯得更加真實和隨心所欲,通過戰略控球的細節處理,完全可以帶球突破強大對手的防守。而在觸球的AI上,也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採用腳背、腳弓、膝蓋、大腿乃至胸膛、頭等不同部位觸球,將帶來不一樣的反彈效果與控制效果,這被KONAMI稱之為FULL BODY TOUCH,也就是可以利用身體的各個部分來實現更為真實、自然的控球效果,甚至實現自然的陷阱控制。

同時,在足球的軌跡上也顯得更加的真實,包括帶球、轉身等動作,在不同熟練度的技術指標下,都有著明顯不一樣的效果差距,需要熟練的球員才能做出更靈活的應對。此外感受最明顯的則是球員AI的集體提升,尤其是對對方球員的警惕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比如電腦作為防守方時,當你傳球時,經常會出現電腦球員快速插位移動到傳球和接球球員之間,從而阻止甚至攔截你的傳球,而能力值越高的球員,這一個性的表現更為明顯。

系統:更豐富的遊戲模式

《PES》系列的遊戲模式一直都是最受玩家歡迎的地方,從最初的雙人對戰、玩家對電腦、世界盃模式到後來的聯賽模式、大師聯賽以及一球成名等,近年來又加入了線上的MyClub等模式更是讓玩家們稱道不已。在《PES 2018》上,系列傳承的各種模式基本都得到了繼承,而且還加入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名為“Co-OP”的線上合作模式。“Co-OP”也是KONAMI本次在推廣《PES 2018》時所大力推廣的重點。“Co-OP”線上合作模式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玩家們可以邀請最多2名好友一起組成隊伍,與電腦或其他玩家組隊進行線上的對戰。

在這種對戰模式下,3名玩家將分別操控場上同一隊伍的3名隊員,通過各種精確的走位與配合,來取得最終比賽的勝利。同時,PES聯賽也在模式上進行擴大,更多的如隨機選擇陣容對戰模式的加入,讓遊戲有了更多豐富的變化,也更加的好玩。

而在玩家們非常喜歡的“大師聯賽”模式中,也有了一些較大的變化,比如在轉會上,玩家現在需要操心的地方不多了,很多的細節,如薪酬談判等,都已經交給了體育總監電腦執行,玩家們需要做的只是下達搜索指令以及答應或拒絕轉會,這樣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比賽本身上,畢竟《PES》系列的本源還是足球對戰競技,而不是足球經理式的玩法。

當然,這也是見仁見智的,很多玩家或許也會喜歡在俱樂部的管理運營上有更多的話語權,讓“大師聯賽”融入更多的經營要素,這就要看你自己的口味了。

系統:全中文解說

如果說《PES 2018》相對於《FIFA 18》來說還有什麼特別的優勢的話,我覺得全中文的解說肯定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核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2004年的《PES8》也就是《實況足球8》中,知名足球解說王濤錄製了這一作的全中文解說補丁,當時在國內的玩家圈裡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後面陸續多年裡,中文解說補丁一直都是國內玩家追求《PES》系列的一大特色。

到後來,KONAMI官方考慮到中國玩家的龐大基數與需求,就乾脆邀請了王濤擔任比賽的中文版解說,《PES 2018》也不例外。在這一作中,王濤將擔任主播,而和他搭檔的仍然是《PES 2017》中已經亮相的,大家非常熟悉的苗錕。在繼承了前一作的中文解說成功之後,在《PES 2018》裡,王濤和苗錕的搭檔將會以更多連珠的妙語引來你會心的微笑。

最關鍵的是,對於國內的PES愛好者來說,中文版的解說有著天生無可比擬的優勢與親切感,這一點也讓它在面對《FIFA 18》時占得了不小的先手優勢。不過畢竟中文版的解說是預先錄製好的一些場景判斷解說,所以在擬真性上還是有一些欠缺,多數比賽中的重複情況較為明顯,尤其是開場時王濤調侃苗錕身高的梗更是萬年不變。不過相信真正的PES玩家也不會在乎這些小瑕疵,畢竟有全中文的解說,就已經讓人很滿意了。

吐槽:授權不完整,難辨認

這一作最讓玩家吐槽的地方應該就是那些難以辨識的球隊了!由於並未獲得遊戲內出現的所有俱樂部的授權,因此我們就看到在遊戲中經常會蹦出一些讓你看著熟悉,但是名字又對不上號的俱樂部,就好像是在給你聯絡暗號—儘管你有些心知肚明,但就是沒法說破一樣。

比如,你知道“MAN RED”是哪只俱樂部嗎?或許對著俱樂部的成員來辨認,再結合“MAN RED”所處的英超聯賽,從RED和MAN上我們當然可以一眼看出其實這就是曼聯。但是如果是對五大足球聯賽不熟悉的玩家呢?他們是否還是能一眼看出這就是曼聯呢?我看未必!同樣的情況還有MAN BLUE、MD WHITE、NORTH EAST LONDON等,你都知道是哪些俱樂部嗎?所以如果要省事兒的話,大家還是從網上去下載一個玩家們製作的俱樂部名和球員漢化的補丁吧。

相比之下,《FIFA 18》則幾乎獲得五大聯賽所有球隊的授權,在這一點上相比《PES 2018》的優勢是巨大的。順便再吐槽一點,這一代作品的大師聯賽中,比賽前序載入時間實在太長太長,甚至讓人有些崩潰的感覺,如果KONAMI對此不進行補丁修正,勢必會嚴重影響遊戲心情。如果你長期要玩“大師聯賽”,我們還是建議您盡可能將遊戲安裝在SSD上,可以節省那麼一點兒Loading的時間。

實測《PES 2018》,極致特效最好玩

測試平臺一覽

處理器:AMD銳龍7 1800X

主機板:ROG CROSSHAIR Ⅵ HERO

記憶體:芝奇Trident Z DDR4 3200 8GB×2

硬碟:東芝饑餓鯊VX500 512GB SSD

顯示器:華碩MG28UQ

顯卡:GT 1030、GTX 1050、GTX 1050 Ti、GTX 1060 6GB、GTX 1070

作為採用FOX引擎打造的新一代《PES》力作,《PES 2018》對顯卡的要求高不高呢?怎樣的顯卡配置能愉快地玩耍《PES 2018》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實際測試一番吧。

我們在基於AMD銳龍1800X搭配Z370主機板及16GB DDR4 2400記憶體的平臺上,採用不同等級的顯卡對《PES 2018》進行了實際測試。測試的目的主要是看在何種等級的顯卡下,《PES 2018》能夠實現在1080p、2.5K以及4K解析度環境下的全特效遊戲。正如MC此前多次強調過的一樣,在如今的遊戲環境下,我們基本只提倡全特效下的遊戲效果,任何開著高解析度卻設置低特效換取高幀率的遊戲行為都是不可取的,也與當今的大型遊戲3D設計初衷相違背。

測試中我們選取了從GeForce GT 1030到GeForce GTX Titan Xp的從入門級到頂級的全系列NVIDIA Pascal架構顯卡,以此來看看在各個解析度下需要何種等級的顯卡才能滿足絕對流暢(60fps或更高)或基本流暢(30fps或更高)的遊戲需求。由於《PES 2018》遊戲本身有最高60fps或30fps的鎖幀限制,我們也遵從遊戲本身的設定,沒有額外增加補丁或工具去除這一限制。

可以看出,由於遊戲本身30fps和60fps的幀率限制,所以我們看到整個測試的結果基本都分佈在30fps和60fps左右這兩個檔次上。其中入門級的GeForce GT 1030在1080p解析度和最高畫質的設定下,也只能保持30fps左右的幀率,只能算作是基本可以流暢遊戲,比賽過程中偶爾會產生延遲感,整個遊戲體驗並不算太好。在將畫質設置為“中”之後,遊戲幀率能攀升到45fps左右,此時遊戲體驗還算比較流暢,基本沒有延遲或卡頓的情況。不過在4K(3840×2160)解析度下,GT 1030明顯就力不從心了,不到15fps的遊戲幀率基本沒法正常遊戲。

再看GeForce GTX 1050和GTX 1050 Ti,這兩款中低端顯卡在1080p和2.5K(2560×1440)解析度下都能保證60fps左右的遊戲幀率,遊戲效果也是非常優秀,非常流暢。不過在4K解析度和最高畫質設置下,它們也都只能保證30fps左右的基本流暢效果,此時遊戲體驗並不算特別好。

從GeForce GTX 1060開始,終於能夠在4K解析度和最高畫質下非常流暢地運行《PES 2018》了。從測試結果來看,GTX 1060能夠保證52fps左右的4K遊戲效果,應該說是比較優秀的遊戲體驗了。而在2.5K和1080p解析度下,除去測試誤差的影響,GTX 1060都能達到60fps的遊戲限制最高幀率,體驗非常優秀。

GTX 1070以上的顯卡,測試中在4K解析度和最高畫質下都能達到60fps的幀率上限,已經屬於“牛刀殺雞”的效果,在這裡我們也就不放這些高端顯卡的測試成績了。

可以清晰地看出,要在4K解析度和最高畫質下玩《PES 2018》,你最少需要一塊GTX 1060 6GB以上檔次的顯卡。但是如果只需要1080p解析度和最高畫質的話,這個要求就會降低很多,一張GTX 1050顯卡就能完全滿足你。當然,我們看到GT 1030在1080p解析度和最高畫質設置下,也能達到30fps上下的遊戲幀率,但是這種遊戲體驗並不算太好,我們並不提倡。如果確實沒有升級的計畫,那麼也建議大家降低一檔畫質換取流暢的遊戲效果,畢竟對這種體育競技類遊戲來說,流暢度才是取勝的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