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守將海齡:屠殺上萬漢人,誓死抗英 失敗後舉家自焚

近年來, 為宣傳歷史文化名城, 鎮江出版了不少書籍, 對人們認識瞭解鎮江起了很大作用。

在論述第一次鴉片戰爭最後一戰, 即1842年的“鎮江之戰”時, 對清軍副都統海齡高度評價!

然而從現實的史料來看, 可以肯定:他一定是個很荒唐的將軍。 是非功過, 大家看完自己評價。

因為, 他先以鋤奸名義屠鎮江萬余漢人, 海齡手下兵馬很積極, 有效削弱了自己的抵抗力量。

在實際抗英戰爭中, 又曾誓死抗英, 兵敗舉家自焚, 但手下兵馬卻率先不戰而逃。

(清軍鎮江副都統海齡)

英軍來襲, 鎮江備戰

1842年6月, 英軍發動揚子江戰役, 攻陷吳淞炮臺, 隨後溯流而上, 直逼鎮江。

英軍擁有大小船艦76艘, 上載海陸軍士兵1.2萬多人, 炮725門。 準備切斷大清漕運, 逼清和談。

當時, 鎮江軍則有旗兵1583名, 後臨時從外地調集漢兵2700名駐守西南郊(為何漢兵駐守城外)。

1842年7月14日, 英軍攻下圌(chuí )山, 距江蘇鎮江市區30公里。

1842年7月15日, 英國海軍陸戰隊登陸焦山, 遭到守衛的蒙族軍人堅決抵抗, 蒙軍全部戰死。

1842年7月21日, 中英鴉片戰爭中的一場戰役, 鎮江之戰全面打響。

海齡以漢人可能勾結英軍為由, 對鎮江城漢人下狠手

英軍來襲之前, 海齡以城內漢人可能會勾結英軍為由,

下令“鋤奸”!或認為,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

鎮江人所作“竹枝詞”記:“都統差人捉漢奸, 各家閉門膽俱寒。 誤投羅網冤難解, 小校場中血未幹。 ”

另有《出圍城記》記:“人疑副都統欲盡漢人而後止”。

當有了這個“正義理由”, 燒殺搶掠是少不了的。 殺了多少, 無正式統計, 似乎也不值得滿清當局統計。

後來, 粗略統計, 當時因此而死的鎮江市民, 大概在萬餘人。

《劍橋晚清史》中說, “最糟糕的是鎮江的一位將軍, 他確信, 在英國人從前面進攻時, 該城的漢奸一定會從後面襲擊滿洲人。 於是他命令一看見形跡可疑的人就抓起來, 此後他的居民一看到滿洲士兵走近時就驚恐地逃走。 顯然有些士兵一見有逃跑者就把他們殺死, 用他們的屍體去領賞。

這樣的恐怖籠罩各地。 如在上海, 英國人的炮聲就被一些居民誤認為是中國當局在下令屠城。 ”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 鎮江 "西門激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