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複習資料」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第三講)

今天是我們如何培養孩子注意力系列微課的最後一講, 重點分享兩個主題:

一、在家庭生活教養孩子的過程中, 影響孩子注意力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影響孩子注意力發展的家庭環境因素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家庭環境。 可能很多家長都沒想到, 家庭環境怎麼會對孩子的注意力發展有影響?實際上影響還是挺大的。

1. 家庭關係

先說家庭環境裡的家庭關係, 比如夫妻關係不太好, 經常吵架、冷戰, 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在擔心爸爸媽媽會不會又吵架、爸爸媽媽今天開心不開心等, 總是在這種心理狀況下, 孩子自然很難做到注意力集中。 其次,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由老人幫著帶孩子, 爸爸媽媽跟上一代人的關係如何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婆媳關係處理不好, 孩子夾在中間會覺得很難過,

總是很糾結, 不知道應該聽媽媽的話還是聽奶奶的。 對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 有些家裡經常會有親戚朋友來玩, 甚至留宿, 一來是家庭環境會比較嘈雜吵鬧, 二來勢必會打亂孩子的生活秩序和生活習慣, 對孩子的注意力發展也有一些不良的影響。

2. 家居環境

除了人文環境, 家庭環境裡還包括物理環境, 就是家居生活環境。 如果家裡比較髒亂, 東西擺放得亂七八糟, 孩子長期生活在雜亂無章的環境下, 對注意力的發展會造成較大影響。 舉個簡單的例子, 孩子想看書, 但是桌子上有一大堆東西, 他拿書碰到杯子, 轉身又碰到碗, 或者別的什麼玩具, 他的注意力就會跟著轉移。 因為沒有好的行為習慣,

做事的條理性、秩序性往往也很差。 另外, 如果長期生活在比較密封的環境內, 空氣也不太好, 容易讓人的心情煩躁。 其實我們大人也會有這樣的感受, 就是靜不下心的感覺。

最後,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現在的很多家長因為工作比較忙, 生活壓力大, 加上有些家長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 常常把自己的焦慮情緒掛在臉上, 或者通過語言、行為表露。 其實孩子是可以接收到這些負面情緒的。 之前我也跟家長們溝通過,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是我自己的事情, 我不高興跟孩子又沒有關係。 但孩子不是這樣想的, 孩子在看到父母不高興的時候, 第一反應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讓爸爸媽媽很生氣或很焦慮, 心情不好。

所以當孩子經常處於父母的這種情緒下生活, 更多的是在關注在你的情緒, 而不是他做的事情。 比如說孩子表面在看書, 實際上不時偷偷地瞟兩眼爸爸媽媽是什麼狀態, 情緒是不是好一點了。 對他的注意力培養就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其實家長們也不需要什麼技能技巧, 只要自己能夠注意, 自己先把自己打理好, 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他的家庭環境是安全的, 平和的, 他就可以靜下心來, 集中精力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注意力發展的影響

1. 過多的關注和溺愛

現在家庭的結構是孩子不多, 但是帶孩子的人多, 除了父母, 往往還有祖父母或外公外婆, 三四個、四五個大人關注一兩個孩子,

很容易造成過度關注和溺愛。 很多家長可能會想:我關注的多了, 我溺愛了, 頂多也就是自理能力差, 嬌氣, 怎麼會跟注意力有關係?實際上, 跟注意力的關係非常大。 因為家長的過度關注和溺愛會讓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主動性, 沒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 一個人在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時, 往往都是三心二意的狀態, 注意力自然就很難集中起來。 而且家長過度關注的孩子給外界的感覺就是整天無所事事, 東轉轉、西逛逛,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你說他的注意力能好到哪裡去?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注意力肯定就會差。 關於這一點之前我也跟家長分享過很多次, 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實際上就是對他綜合能力的培養。 如果家長從一出生就注意培養孩子,到什麼年齡段做什麼樣的事情,而且一定是讓他自己去做。一般情況下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會發生問題的。

2. 無心的干擾

比如說兩三歲大的孩子,本來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獨立玩耍5-10分鐘。結果家長經常自作多情地跑過去關注他,誇兩句,問一下渴了沒有、餓了沒有,一會兒送口水喝、一會兒送個蘋果吃……對孩子來說,你正在破壞他的注意力。但這些都是老人帶孩子最愛做的事情。我不知道咱們群裡的家長是不是有同感,如果家裡有類似現象,建議你們立刻停止。一定要等孩子一口氣完成一件事後再去誇他,關心他,中間千萬不要打斷他。如果你總是打斷他,本來孩子的注意力挺好的,也被你破壞了。最嚴重的後果就是上學以後的寫作業問題。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在網上看過陪孩子寫作業的吐槽文章,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的過度關注和打擾,導致到了上學以後,孩子真正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就做不到了。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藉口多得很。

3. 要求過於嚴厲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或過於嚴厲,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家長的嚴厲和高要求讓孩子覺得非常緊張,特別是家長的要求讓孩子覺得達不到,不願意做,注意力就很難集中。或者是家長的嚴厲讓孩子很擔心,總怕做錯或做不好而挨駡,他就不敢做;或者在做事的過程中表現得很猶豫,瞻前顧後。這對孩子注意力的發展都非常不利的,容易形成注意力渙散,很難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

4. 干涉過多

還有的家長喜歡在孩子做事情的過程中批評、干涉孩子:你這樣做不對,我告訴你應該怎樣做;你這樣做不行,你應該這樣這樣去做……總也忍不住去指導一下,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本來孩子可能有一個完整的思路,自己計畫著怎樣把這件事情做下去,結果被家長時不時地批評、評價打斷了。注意力也就很難再集中了。而且這種家長會發現孩子特別不願意做事,做什麼都不對,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因為孩子得到的評價永遠都是不認可,嚴重打擊了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注意力自然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5. 要求過多

還有一種不當的教養方式,就是家長在跟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一下子說好幾個,一連串的要求。這樣其實也會讓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因為你提的要求太多,他不知道到底去做哪個,一會兒想做這個一會兒又想做那個,結果哪一樣也沒有完成。既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積極性,又影響了他注意力的發展。所以,建議家長在給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尤其是4歲以前的孩子,一次就提1個要求,最多不能超過2個;4歲以上的孩子一次最多提3個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孩子集中精力把你的要求完成。

6. 說話模棱兩可

還有一個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教養方法,就是家長喜歡說一些模棱兩可,不是很清晰的話,讓孩子摸不著頭腦:到底我是做還是不做?我是要向東還是向西?對於孩子來說,他得去猜你的想法,因為孩子的經驗不如家長的多,所以很多時候他未必能猜准你要他做的是什麼。猜一次、猜兩次、猜三次……總也猜不對的時候他就不願意做了。而且他做的過程中也會一直是在想:這個事情到底對不對?是不是媽媽/爸爸想要的?這必然會影響他做事情時候的注意力。做完了之後如果孩子做得不對,家長再批評一下,又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建議家長話說不要模棱兩可,對孩子提的要求一定要明確告訴他。

7. 飲食誤區

在日常飲食上家長們也有一些誤區。比如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甜食如果吃得過多,也會影響注意力的發展。因為糖果等甜食往往都加了很多成分,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說,容易影響注意力神經的發育,進而影響注意力的發展。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叫鈴木鎮一,他給學生提的要求之一就是學生去上課之前的半個小時內不允許吃甜食,因為甜食會讓大腦非常興奮,孩子過於興奮的情況下自然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家長們都很愛用甜食哄孩子,特別是在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我還是建議家長控制一下孩子甜食的攝入量,儘量不要喝飲料,少吃甜食。

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接下來我就跟家長們分享一下在家庭環境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些小方法。錯誤的做法我在前面已經告訴家長了,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有針對性地去改變自己的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往有利於孩子注意力發展的方向去做。還有一些具體的做法,我想結合上節課我跟大家說過的孩子注意力的四種類型來分享。

首先,兩個大方向要把握好: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自理能力、禮貌禮儀等,之前我專門講過針對行為習慣和自我服務方面的微課,家長可以參考我給的一些方法,借鑒著去做。

二,要有良好的大運動能力。一個人的運動能力對其注意力的發展影響非常大,注意力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大運動能力發展的好壞。

由於我們現在的家長很多自己就不愛運動,所以孩子也不愛運動,特別是一些戶外大運動。家長們可能也諮詢過社會上的一些培訓注意力的機構,解決方案都是讓孩子們在教室裡,針對一些細節性的東西進行訓練。這些訓練方法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是要想真正解決注意力的問題,一定要把大運動能力培養起來,包括跑、跳、鑽、爬,手眼口腦與四肢的協調能力,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能力,感覺統合和諧了,注意力能力才會好。其實不僅是注意力問題,包括記憶力、觀察力,這些都會受影響。

家長們要經常帶著孩子到戶外玩,比如攀岩、游泳,現在冬天北方地區還可以玩雪、滑冰,對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每週讓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兩次,徹底放鬆放鬆,把肢體都活動開,把所謂的剩餘能量都釋放出去,回來以後你會發現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而且往往表現得特別乖,特別聽話。因為孩子通過運動徹底放鬆了,他接下來再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比較順心。其實成年人也是這樣,我們有的時候也會想讓自己徹底放鬆一下,出一身透透汗,就覺得非常舒服。

下面,我就跟家長們具體分享一下幾種不同注意力類型的孩子應該怎樣去培養。

1. 視覺型注意力

這種類型的孩子更多的是用眼睛看著才能注意,所以你給他的東西必須是讓他能看得到的,這樣他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才會更好。這種孩子就需要用圖片、圖表、小影片等方法去刺激他,才能夠起到鍛煉注意力的作用。

比如說我們在家裡,可以用一盒幾百個火柴棍扔到地上,雜亂無章地扔到地上,然後讓孩子拿一個小棍,把火柴一根一根地挑出來,集中到一個地方碼齊了。每天玩一些這樣的遊戲,對視覺型注意力孩子的培養會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小孩子可以給他水果、蔬菜等不同畫面的卡片讓他去找指定的圖片;稍微大一點,四五歲的孩子,如果已經認識數位了,就可以玩一些找數位之類的遊戲,比如把1-10十個數字隨機寫在紙上,給孩子一根筆讓他把某一個數位全部圈出來。還有穿珠,除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還有利於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在串珠的過程中,剛開始隨意串,等他稍微熟練一些以後,就可以按形狀、顏色分類串,比如按照3個紅色3綠色3個黃色的排序方式串珠子,不僅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也是對孩子數學能力的培養。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讓他畫畫,然後看圖說話。這些方式對視覺型注意孩子的注意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而且這些材料都是物美價廉的,不需要花多少錢又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平時也可以隨時隨地的玩,不一定要花錢報什麼班去培養。

2. 聽覺型注意力

聽覺型注意的孩子主要靠耳朵聽聲音來注意,你覺得他好像眼睛沒看著你,手上還在玩自己的東西,或者處在一種游離狀態下,但是你說的話他都記住了。我們在培養這類孩子的注意力時,要多使用讓他去聽的遊戲,孩子才會更感興趣,更願意坐下來配合你。

如果家裡有機械表,你可以讓孩子聽秒針走動的滴答聲,孩子對這種細微的聲音特別感興趣。之前我在幼稚園的時候就用這種方式鍛煉孩子的注意力,效果比講故事更好。因為講故事的時候講述者會有表情、肢體上的動作,對於聽覺型注意的孩子反而會分散他的注意力;而手錶秒針的滴答聲是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的,可以幫助孩子全神貫注地去聽。讓孩子一邊聽一邊數秒針走了幾下,比如從一數到十然後再倒回來數;還可以複述故事,你講一遍故事,然後讓孩子複述一遍;聽聲報數的遊戲也不錯,你拍幾下手然後讓孩子回答拍了幾下,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讓他節奏報數,說出來是幾聲快幾聲慢;或者成語接龍、數位接龍、聽聲音找動物等遊戲,都可以試試。遊戲的選擇原則就是給孩子一種聲音讓他去聽,讓他把聲音記在腦子裡,再去找跟聲音相關的東西。這種遊戲方式在培養注意力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因為你跟孩子講的過程中,他不僅要聽,還要記住,之後還要按你的要求去完成任務。

3. 動作型注意力

這種孩子經常被誤認為是“多動症”,總是坐不住,但是你會發現無論是在幼稚園裡學的東西還是家長在家裡跟他說的事情,他都記住了,這就是動作型注意力的孩子最典型的表現。培養這種孩子的注意力,就要使用動得比較多的遊戲來進行。

比如拋接球,可以拿一個小皮球在家裡進行,把小球拋起、接住、再拋起,一邊拋球一邊計數,並且讓孩子大聲把數字說出來,這樣不但可以增加過程的趣味性,通過計數給孩子設定了目標,也能保證他高度集中精力去做這件事。還有“你推我接”這樣的遊戲,用我們最常見的乒乓球,家長和孩子分別從球案兩邊推過來推過去;或者踢球、投籃,類似的動作型遊戲都可以,但一定要有一個目標,一邊玩一邊計數、報數,以促進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剪紙、捏泥等活動也都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總之,動覺型注意的孩子都需要用跟動作相關聯的遊戲去訓練他的注意力。

還有一個我們在幼稚園經常帶孩子玩的小遊戲,效果也很好,推薦給家長們。遊戲的名字叫做“大海撈針”,其實挺簡單,就是在一個碗裡放入紅豆和綠豆,或者你也可以多放幾種豆子,讓孩子分別把不同的豆子挑出來。小一點的孩子讓他用手捏,除了培養注意力,對他的小肌肉群,還有手眼協調的能力都是鍛煉;4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增加難度,讓他用筷子夾,一個一個地夾出來,再一個一個地夾進去。家長們可以每天吃飯前讓孩子撿10個豆子,撿出來再撿進去,撿完了吃飯。是非常簡單易行的一種遊戲方法。

4. 混合型注意力

這種類型的孩子就是怎麼都行,上面講的三種方式在這種注意力類型的孩子身上都有體現。對應的遊戲形式也要複雜一些,不是單一型的,要把以上三種類型綜合起來,才能對孩子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例如聽詞做動作,你說“跑”,孩子就做一個跑的動作,你說“走”,他馬上再做一個走的動作,這樣的遊戲才能夠就是引起他的注意力。

除了聽詞做動作,在這裡我也給家長們再推薦幾個類似的小遊戲:

①水果變變變:用蘋果、梨、橘子三種水果,家長舉起蘋果並且喊出蘋果這個詞的時候孩子要拍手,聽到梨的時候跺腳,聽到橘子的時候站著別動。看、聽、動三種刺激形式混合在一起,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讓把混合型注意的孩子吸引過來,願意跟著玩。

②猜猜看:準備一些不同材質的東西,比如一條毛巾、一個杯子、一塊肥皂,就是觸覺感覺差異比較大的幾種物品,讓孩子閉上眼睛觸摸,猜一猜摸到的是什麼。

③聽節奏做動作:可以拿一個盤子或碗打節奏,家長敲打一段節奏,然後讓孩子按照節奏做動作,比如快節奏的時候拍腿、拍肩膀,慢節奏的時候拍臉,並且讓孩子跟著節拍來拍打。等到做熟練了再把動作要求反過來,這也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個好方法。

我跟大家分享的這些培養注意力的小遊戲都是比較簡單易行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操做,目的就是家長們可以在家帶孩子一起玩。但我覺得注意力更多的是一種品質,或者說是一種習慣,不是一下兩下就能夠練出來的,需要長期去做。只要我們家長跟孩子一起堅持幾年,到了上學的時候,他的注意力的品質或習慣就已經基本養成了,在學習方面會有很明顯的體現。

家長們一定不要只是聽聽而已,或者聽了以後做了一兩次,然後因為工作忙等藉口而沒有堅持下來。希望家長們從現在起,能夠每天帶著孩子一起做一兩個小遊戲,同時注意調整自己的家庭環境,調整自己教養孩子的方式方法。相信孩子未來的注意力一定會越來越好。

每一篇內容都凝聚了汗水,如果覺得有用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群哦

成為我們的活躍用戶,日後必有福利

如果家長從一出生就注意培養孩子,到什麼年齡段做什麼樣的事情,而且一定是讓他自己去做。一般情況下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會發生問題的。

2. 無心的干擾

比如說兩三歲大的孩子,本來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獨立玩耍5-10分鐘。結果家長經常自作多情地跑過去關注他,誇兩句,問一下渴了沒有、餓了沒有,一會兒送口水喝、一會兒送個蘋果吃……對孩子來說,你正在破壞他的注意力。但這些都是老人帶孩子最愛做的事情。我不知道咱們群裡的家長是不是有同感,如果家裡有類似現象,建議你們立刻停止。一定要等孩子一口氣完成一件事後再去誇他,關心他,中間千萬不要打斷他。如果你總是打斷他,本來孩子的注意力挺好的,也被你破壞了。最嚴重的後果就是上學以後的寫作業問題。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在網上看過陪孩子寫作業的吐槽文章,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的過度關注和打擾,導致到了上學以後,孩子真正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就做不到了。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藉口多得很。

3. 要求過於嚴厲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或過於嚴厲,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家長的嚴厲和高要求讓孩子覺得非常緊張,特別是家長的要求讓孩子覺得達不到,不願意做,注意力就很難集中。或者是家長的嚴厲讓孩子很擔心,總怕做錯或做不好而挨駡,他就不敢做;或者在做事的過程中表現得很猶豫,瞻前顧後。這對孩子注意力的發展都非常不利的,容易形成注意力渙散,很難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

4. 干涉過多

還有的家長喜歡在孩子做事情的過程中批評、干涉孩子:你這樣做不對,我告訴你應該怎樣做;你這樣做不行,你應該這樣這樣去做……總也忍不住去指導一下,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本來孩子可能有一個完整的思路,自己計畫著怎樣把這件事情做下去,結果被家長時不時地批評、評價打斷了。注意力也就很難再集中了。而且這種家長會發現孩子特別不願意做事,做什麼都不對,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因為孩子得到的評價永遠都是不認可,嚴重打擊了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注意力自然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5. 要求過多

還有一種不當的教養方式,就是家長在跟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一下子說好幾個,一連串的要求。這樣其實也會讓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因為你提的要求太多,他不知道到底去做哪個,一會兒想做這個一會兒又想做那個,結果哪一樣也沒有完成。既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積極性,又影響了他注意力的發展。所以,建議家長在給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尤其是4歲以前的孩子,一次就提1個要求,最多不能超過2個;4歲以上的孩子一次最多提3個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孩子集中精力把你的要求完成。

6. 說話模棱兩可

還有一個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教養方法,就是家長喜歡說一些模棱兩可,不是很清晰的話,讓孩子摸不著頭腦:到底我是做還是不做?我是要向東還是向西?對於孩子來說,他得去猜你的想法,因為孩子的經驗不如家長的多,所以很多時候他未必能猜准你要他做的是什麼。猜一次、猜兩次、猜三次……總也猜不對的時候他就不願意做了。而且他做的過程中也會一直是在想:這個事情到底對不對?是不是媽媽/爸爸想要的?這必然會影響他做事情時候的注意力。做完了之後如果孩子做得不對,家長再批評一下,又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建議家長話說不要模棱兩可,對孩子提的要求一定要明確告訴他。

7. 飲食誤區

在日常飲食上家長們也有一些誤區。比如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甜食如果吃得過多,也會影響注意力的發展。因為糖果等甜食往往都加了很多成分,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說,容易影響注意力神經的發育,進而影響注意力的發展。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叫鈴木鎮一,他給學生提的要求之一就是學生去上課之前的半個小時內不允許吃甜食,因為甜食會讓大腦非常興奮,孩子過於興奮的情況下自然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家長們都很愛用甜食哄孩子,特別是在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我還是建議家長控制一下孩子甜食的攝入量,儘量不要喝飲料,少吃甜食。

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接下來我就跟家長們分享一下在家庭環境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些小方法。錯誤的做法我在前面已經告訴家長了,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有針對性地去改變自己的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往有利於孩子注意力發展的方向去做。還有一些具體的做法,我想結合上節課我跟大家說過的孩子注意力的四種類型來分享。

首先,兩個大方向要把握好: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自理能力、禮貌禮儀等,之前我專門講過針對行為習慣和自我服務方面的微課,家長可以參考我給的一些方法,借鑒著去做。

二,要有良好的大運動能力。一個人的運動能力對其注意力的發展影響非常大,注意力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大運動能力發展的好壞。

由於我們現在的家長很多自己就不愛運動,所以孩子也不愛運動,特別是一些戶外大運動。家長們可能也諮詢過社會上的一些培訓注意力的機構,解決方案都是讓孩子們在教室裡,針對一些細節性的東西進行訓練。這些訓練方法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是要想真正解決注意力的問題,一定要把大運動能力培養起來,包括跑、跳、鑽、爬,手眼口腦與四肢的協調能力,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能力,感覺統合和諧了,注意力能力才會好。其實不僅是注意力問題,包括記憶力、觀察力,這些都會受影響。

家長們要經常帶著孩子到戶外玩,比如攀岩、游泳,現在冬天北方地區還可以玩雪、滑冰,對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每週讓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兩次,徹底放鬆放鬆,把肢體都活動開,把所謂的剩餘能量都釋放出去,回來以後你會發現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而且往往表現得特別乖,特別聽話。因為孩子通過運動徹底放鬆了,他接下來再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比較順心。其實成年人也是這樣,我們有的時候也會想讓自己徹底放鬆一下,出一身透透汗,就覺得非常舒服。

下面,我就跟家長們具體分享一下幾種不同注意力類型的孩子應該怎樣去培養。

1. 視覺型注意力

這種類型的孩子更多的是用眼睛看著才能注意,所以你給他的東西必須是讓他能看得到的,這樣他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才會更好。這種孩子就需要用圖片、圖表、小影片等方法去刺激他,才能夠起到鍛煉注意力的作用。

比如說我們在家裡,可以用一盒幾百個火柴棍扔到地上,雜亂無章地扔到地上,然後讓孩子拿一個小棍,把火柴一根一根地挑出來,集中到一個地方碼齊了。每天玩一些這樣的遊戲,對視覺型注意力孩子的培養會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小孩子可以給他水果、蔬菜等不同畫面的卡片讓他去找指定的圖片;稍微大一點,四五歲的孩子,如果已經認識數位了,就可以玩一些找數位之類的遊戲,比如把1-10十個數字隨機寫在紙上,給孩子一根筆讓他把某一個數位全部圈出來。還有穿珠,除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還有利於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在串珠的過程中,剛開始隨意串,等他稍微熟練一些以後,就可以按形狀、顏色分類串,比如按照3個紅色3綠色3個黃色的排序方式串珠子,不僅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也是對孩子數學能力的培養。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讓他畫畫,然後看圖說話。這些方式對視覺型注意孩子的注意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而且這些材料都是物美價廉的,不需要花多少錢又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平時也可以隨時隨地的玩,不一定要花錢報什麼班去培養。

2. 聽覺型注意力

聽覺型注意的孩子主要靠耳朵聽聲音來注意,你覺得他好像眼睛沒看著你,手上還在玩自己的東西,或者處在一種游離狀態下,但是你說的話他都記住了。我們在培養這類孩子的注意力時,要多使用讓他去聽的遊戲,孩子才會更感興趣,更願意坐下來配合你。

如果家裡有機械表,你可以讓孩子聽秒針走動的滴答聲,孩子對這種細微的聲音特別感興趣。之前我在幼稚園的時候就用這種方式鍛煉孩子的注意力,效果比講故事更好。因為講故事的時候講述者會有表情、肢體上的動作,對於聽覺型注意的孩子反而會分散他的注意力;而手錶秒針的滴答聲是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的,可以幫助孩子全神貫注地去聽。讓孩子一邊聽一邊數秒針走了幾下,比如從一數到十然後再倒回來數;還可以複述故事,你講一遍故事,然後讓孩子複述一遍;聽聲報數的遊戲也不錯,你拍幾下手然後讓孩子回答拍了幾下,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讓他節奏報數,說出來是幾聲快幾聲慢;或者成語接龍、數位接龍、聽聲音找動物等遊戲,都可以試試。遊戲的選擇原則就是給孩子一種聲音讓他去聽,讓他把聲音記在腦子裡,再去找跟聲音相關的東西。這種遊戲方式在培養注意力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因為你跟孩子講的過程中,他不僅要聽,還要記住,之後還要按你的要求去完成任務。

3. 動作型注意力

這種孩子經常被誤認為是“多動症”,總是坐不住,但是你會發現無論是在幼稚園裡學的東西還是家長在家裡跟他說的事情,他都記住了,這就是動作型注意力的孩子最典型的表現。培養這種孩子的注意力,就要使用動得比較多的遊戲來進行。

比如拋接球,可以拿一個小皮球在家裡進行,把小球拋起、接住、再拋起,一邊拋球一邊計數,並且讓孩子大聲把數字說出來,這樣不但可以增加過程的趣味性,通過計數給孩子設定了目標,也能保證他高度集中精力去做這件事。還有“你推我接”這樣的遊戲,用我們最常見的乒乓球,家長和孩子分別從球案兩邊推過來推過去;或者踢球、投籃,類似的動作型遊戲都可以,但一定要有一個目標,一邊玩一邊計數、報數,以促進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剪紙、捏泥等活動也都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總之,動覺型注意的孩子都需要用跟動作相關聯的遊戲去訓練他的注意力。

還有一個我們在幼稚園經常帶孩子玩的小遊戲,效果也很好,推薦給家長們。遊戲的名字叫做“大海撈針”,其實挺簡單,就是在一個碗裡放入紅豆和綠豆,或者你也可以多放幾種豆子,讓孩子分別把不同的豆子挑出來。小一點的孩子讓他用手捏,除了培養注意力,對他的小肌肉群,還有手眼協調的能力都是鍛煉;4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增加難度,讓他用筷子夾,一個一個地夾出來,再一個一個地夾進去。家長們可以每天吃飯前讓孩子撿10個豆子,撿出來再撿進去,撿完了吃飯。是非常簡單易行的一種遊戲方法。

4. 混合型注意力

這種類型的孩子就是怎麼都行,上面講的三種方式在這種注意力類型的孩子身上都有體現。對應的遊戲形式也要複雜一些,不是單一型的,要把以上三種類型綜合起來,才能對孩子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例如聽詞做動作,你說“跑”,孩子就做一個跑的動作,你說“走”,他馬上再做一個走的動作,這樣的遊戲才能夠就是引起他的注意力。

除了聽詞做動作,在這裡我也給家長們再推薦幾個類似的小遊戲:

①水果變變變:用蘋果、梨、橘子三種水果,家長舉起蘋果並且喊出蘋果這個詞的時候孩子要拍手,聽到梨的時候跺腳,聽到橘子的時候站著別動。看、聽、動三種刺激形式混合在一起,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讓把混合型注意的孩子吸引過來,願意跟著玩。

②猜猜看:準備一些不同材質的東西,比如一條毛巾、一個杯子、一塊肥皂,就是觸覺感覺差異比較大的幾種物品,讓孩子閉上眼睛觸摸,猜一猜摸到的是什麼。

③聽節奏做動作:可以拿一個盤子或碗打節奏,家長敲打一段節奏,然後讓孩子按照節奏做動作,比如快節奏的時候拍腿、拍肩膀,慢節奏的時候拍臉,並且讓孩子跟著節拍來拍打。等到做熟練了再把動作要求反過來,這也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個好方法。

我跟大家分享的這些培養注意力的小遊戲都是比較簡單易行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操做,目的就是家長們可以在家帶孩子一起玩。但我覺得注意力更多的是一種品質,或者說是一種習慣,不是一下兩下就能夠練出來的,需要長期去做。只要我們家長跟孩子一起堅持幾年,到了上學的時候,他的注意力的品質或習慣就已經基本養成了,在學習方面會有很明顯的體現。

家長們一定不要只是聽聽而已,或者聽了以後做了一兩次,然後因為工作忙等藉口而沒有堅持下來。希望家長們從現在起,能夠每天帶著孩子一起做一兩個小遊戲,同時注意調整自己的家庭環境,調整自己教養孩子的方式方法。相信孩子未來的注意力一定會越來越好。

每一篇內容都凝聚了汗水,如果覺得有用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群哦

成為我們的活躍用戶,日後必有福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