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假如盧庚戌沒上過清華大學

Start here:

1970年12月, 盧庚戌出生在遼寧營口, 東北土地上的一座小城。 19歲時, 他以市理科狀元的成績, 考取了清華大學建築系。

不論在當時還是如今,

這都算得上是個大喜訊。 即便在狀元雲集的清華大學, 建築系也是最難考的專業之一。

不到20歲, 盧庚戌便頂著高考狀元的光環, 坐著火車來到了北京。 他幻想過從此當個建築師, 但沒想過會碰上了音樂。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 以他的高考成績, 應該還會讀個別的名牌大學。 但會不會就此偏離19歲時設定的人生軌道, 盧庚戌自己說, “或許不會那麼快, 或者壓根兒就沒可能”。

盧庚戌上大學那年, 是1989年。 校園裡被高談闊論的, 不再是理想宣言, 更多是風花雪月。 剛入清華的盧庚戌, 一進門便開始在校園裡彈吉他, 寫詞, 唱歌, 在心底埋下了某種執念, 後來影響了他的一生。

在鄰校北大, 一把吉他彈四年, 能換N個女朋友。 但在清華,

盧庚戌唱了四年校園民謠, 也只積攢了一點名氣, 一堆朋友, 和一些不成熟的作品。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 他應該不會認識輟學回家的高曉松。 那一年高曉松把剛寫好的《同桌的你》帶回學校, 盧庚戌是這首歌的第一波聽眾。 他把歌給學會了, 再唱給更多學弟學妹聽。

沒想到, 這首歌很快風靡了整個校園, 乃至全國。

大盧庚戌一屆的高曉松, 曾在脫口秀裡評價過清華建築系:他們的歌唱得不錯。 調侃之余, 高曉松所指的人, 想必其中便有學弟盧庚戌。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 他應該不會那麼快發覺, 一個理科生竟然還會寫歌詞。 上大學沒多久, 他索性和專業背道而馳, 狂補國內外文學詩篇, 反復打磨歌詞, 前後耗時七年寫成了一首歌, 後來取名為《一生有你》。

等《一生有你》寫好了, 盧庚戌才意識到, 有些部分並不適合自己唱。 論唱歌他是半路出家, 是彈琴以後的本能反應。 這時候他又想起了清華, 於是回到學校, 想尋找一個搭檔。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 他應該不會認識李健, 那個來自哈爾濱的東北老鄉, 小他四歲的清華學弟。

李健能上清華, 和唱歌有很大關係。 1993年, 正讀高三的李健參加了清華大學舉辦的文藝愛好者冬令營, 結果以一首《說句心裡話》獲得了全國第一名, 為後來的高考加了50分, 最終被保送至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盧庚戌和李健, 都在清華玩音樂。 圈子就這麼大, 兩個人能認識, 是挺簡單的事。 那時, 李健似乎並沒想把音樂當成事業, 畢業後被分配到廣電總局, 當了兩年網路工程師。

後來還是盧庚戌, 他看出來了李健想唱歌的心並沒死。 於是跟他提議, 兩人組合一起做音樂, “人多力量大”。

盧庚戌很快說動了李健。 他把工作辭了, 跟盧庚戌一起組成搭檔, 就叫“水木年華”。

盧庚戌告訴民謠故事:“是我把李健帶上了音樂的‘邪路’, 除了父母之外, 對李健影響最大的人應該是我。 ”

說這句話時, 盧庚戌和李健早已經“分手”整十五年。 在今天看來, 李健仍是當時盧庚戌的最佳人選。 盧庚戌自己也坦言, 不為別的, 只因為他唱得好, 尤其是抒情歌。 把《一生有你》拿給李健來合唱, 盧庚戌感覺一切都對了。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他應該不會玩音樂,也不會認識李健,不會有《一生有你》,更不會有水木年華。那段屬於校園民謠的黃金年代,或許只有老狼、高曉松和《同桌的你》。

時至今日,盧庚戌還會被媒體問起和李健有關的問題。他沒有避而不談,反倒看得比以前平淡。有時候,盧庚戌還會調侃幾句:“各種版本的原因我都看過了,還有人說我們打了一架,當時真把我給樂壞了。”

李健也曾說,“離開的時候,我總覺得合作夥伴的分開就像一對戀人、一對夫妻自己。我和盧庚戌都是不會吵架的人,如果真吵起來,可能也就不會分開了。”

2014年初,盧庚戌的首部電影《怒放之青春再見》正值宣發期,找來李健和老狼等人合唱過一首宣傳曲。李健二話沒說就來了,這成了二人近年來的最後一次交集。

這部11月就要開拍的電影,依然沿用了水木年華當年的成名曲,也就是《一生有你》。電影情節所講述的,還是屬於盧庚戌的清華故事。

提到人物,盧庚戌把許多朋友都拍了進去,比如高曉松、老狼、宋柯(原麥田音樂創始人、現阿裡音樂董事長)、王小川(搜狗CEO)、龔宇(愛奇藝創始人、CEO)……

當然,還有他和李健。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他可能不會喜歡鮑勃·狄倫和萊昂納德·柯恩的歌,也不會喜歡蘭波的詩,更寫不出水木年華鼎盛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比如《在他鄉》《蝴蝶花》《一生有你》。

這些年,盧庚戌還在堅持寫歌,只是少了當年的那般青春熱血、衝動迷惘,少了少年的無知與無畏,多了成熟後的積累,以及歲月的沉澱。

2017年初,盧庚戌出了一張自認為不接地氣的新專輯,名叫《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裡面的歌詞更多來自意象化的詩歌。盧庚戌自己清楚,這跟前幾年的心路歷程有關,都挺虛無主義的。

那些水木年華的老歌迷們,起初有些也沒認出來。後來還是聽見熟悉的嗓音,才知道果真是那個盧庚戌,好多往事和記憶又找回來了。

伴隨著新專輯是一輪全國巡演,歌迷在現場逐漸接受了盧庚戌的新歌。但更多是在台下點名,要聽那些被熟知的老歌。

巡演結束回到家,看見年邁的母親在房間裡步履蹣跚,還想著給兒子做一口好飯吃,盧庚戌內心一陣痛。想起之前為母親寫過一首歌,時隔三年這才錄好了。

這首《當有一天我老了》終於發佈。盧庚戌自己說,就是在寫實,寫我看見的,和我經歷的。進棚錄歌的時候,包括調音師、混音師,還有助理在內,一眾人都在邊聽邊哭。盧庚戌說,男人在動情時也會止不住流淚。

這是寫歌之前沒想過的,就算是那些能在現場大合唱的經典老歌,也少有這份實實在在的感動。盧庚戌突然意識到,似乎快五十歲了,又要做一把歌壇新人。

盧庚戌告訴自己,完全接受新人的身份,並且開始學著享受一切重來的感覺。他也會去聽這些年火起來的民謠歌手,比如李志、趙雷、宋冬野。他還學會去翻歌底下的留言,發現喜歡聽他新歌的那撥年輕人,也在聽陳鴻宇、周雲蓬,會有一瞬間的滿足感,感覺自己更年輕了一些。

“他們都是出色的,”盧庚戌跟民謠故事說,“現在的民謠不比二十年前差,有些反而品質更好。接受了這個事實,就不怕被拿去比較。”

他不再像水木年華時那麼過分要求自己,當年工體能演,現在livehouse照樣演。相比之下,盧庚戌更喜歡後者。他說,不求千萬人的認可,能在一小撮人裡產生共鳴,就已經足夠了。

盧庚戌在巡演現場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很多人應該不會知道他是誰,不會有這篇看似標題党的文章,不會有清華大學盧庚戌。

他應該不會在大學畢業後,住進那間租來的房子。冬天時要燒煤爐子取暖,屋子裡滿布著嗆嗓子的黑煙,他坐在靠近床邊的板凳上,趴在床沿攤開一張白紙,反復修改著《一生有你》的歌詞。

突然二十年便過去,北京的冬天又快來了。(完)

盧庚戌感覺一切都對了。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他應該不會玩音樂,也不會認識李健,不會有《一生有你》,更不會有水木年華。那段屬於校園民謠的黃金年代,或許只有老狼、高曉松和《同桌的你》。

時至今日,盧庚戌還會被媒體問起和李健有關的問題。他沒有避而不談,反倒看得比以前平淡。有時候,盧庚戌還會調侃幾句:“各種版本的原因我都看過了,還有人說我們打了一架,當時真把我給樂壞了。”

李健也曾說,“離開的時候,我總覺得合作夥伴的分開就像一對戀人、一對夫妻自己。我和盧庚戌都是不會吵架的人,如果真吵起來,可能也就不會分開了。”

2014年初,盧庚戌的首部電影《怒放之青春再見》正值宣發期,找來李健和老狼等人合唱過一首宣傳曲。李健二話沒說就來了,這成了二人近年來的最後一次交集。

這部11月就要開拍的電影,依然沿用了水木年華當年的成名曲,也就是《一生有你》。電影情節所講述的,還是屬於盧庚戌的清華故事。

提到人物,盧庚戌把許多朋友都拍了進去,比如高曉松、老狼、宋柯(原麥田音樂創始人、現阿裡音樂董事長)、王小川(搜狗CEO)、龔宇(愛奇藝創始人、CEO)……

當然,還有他和李健。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他可能不會喜歡鮑勃·狄倫和萊昂納德·柯恩的歌,也不會喜歡蘭波的詩,更寫不出水木年華鼎盛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比如《在他鄉》《蝴蝶花》《一生有你》。

這些年,盧庚戌還在堅持寫歌,只是少了當年的那般青春熱血、衝動迷惘,少了少年的無知與無畏,多了成熟後的積累,以及歲月的沉澱。

2017年初,盧庚戌出了一張自認為不接地氣的新專輯,名叫《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裡面的歌詞更多來自意象化的詩歌。盧庚戌自己清楚,這跟前幾年的心路歷程有關,都挺虛無主義的。

那些水木年華的老歌迷們,起初有些也沒認出來。後來還是聽見熟悉的嗓音,才知道果真是那個盧庚戌,好多往事和記憶又找回來了。

伴隨著新專輯是一輪全國巡演,歌迷在現場逐漸接受了盧庚戌的新歌。但更多是在台下點名,要聽那些被熟知的老歌。

巡演結束回到家,看見年邁的母親在房間裡步履蹣跚,還想著給兒子做一口好飯吃,盧庚戌內心一陣痛。想起之前為母親寫過一首歌,時隔三年這才錄好了。

這首《當有一天我老了》終於發佈。盧庚戌自己說,就是在寫實,寫我看見的,和我經歷的。進棚錄歌的時候,包括調音師、混音師,還有助理在內,一眾人都在邊聽邊哭。盧庚戌說,男人在動情時也會止不住流淚。

這是寫歌之前沒想過的,就算是那些能在現場大合唱的經典老歌,也少有這份實實在在的感動。盧庚戌突然意識到,似乎快五十歲了,又要做一把歌壇新人。

盧庚戌告訴自己,完全接受新人的身份,並且開始學著享受一切重來的感覺。他也會去聽這些年火起來的民謠歌手,比如李志、趙雷、宋冬野。他還學會去翻歌底下的留言,發現喜歡聽他新歌的那撥年輕人,也在聽陳鴻宇、周雲蓬,會有一瞬間的滿足感,感覺自己更年輕了一些。

“他們都是出色的,”盧庚戌跟民謠故事說,“現在的民謠不比二十年前差,有些反而品質更好。接受了這個事實,就不怕被拿去比較。”

他不再像水木年華時那麼過分要求自己,當年工體能演,現在livehouse照樣演。相比之下,盧庚戌更喜歡後者。他說,不求千萬人的認可,能在一小撮人裡產生共鳴,就已經足夠了。

盧庚戌在巡演現場

假如盧庚戌沒上清華,很多人應該不會知道他是誰,不會有這篇看似標題党的文章,不會有清華大學盧庚戌。

他應該不會在大學畢業後,住進那間租來的房子。冬天時要燒煤爐子取暖,屋子裡滿布著嗆嗓子的黑煙,他坐在靠近床邊的板凳上,趴在床沿攤開一張白紙,反復修改著《一生有你》的歌詞。

突然二十年便過去,北京的冬天又快來了。(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