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馬鞍山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帶動 全力推進“三個走在前列”

近年來, 馬鞍山市按照“三個走在前列”要求, 大力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 以創新發展、開放聯動和党的建設為抓手, 實現高品質發展,

讓“三個走在前列”成為新時代江東這片熱土上的最強音, 全面開創新時代馬鞍山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這是一段克難奮進的航程——全市上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構建創新生態鏈條, 不斷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逆勢晉位爭先, 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呈現出新態勢。

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航程——全市上下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全面等高對接蘇浙滬, 主動融入國家“三大戰略”, 構建了面向國內國際開放合作的新格局。

這是一段譜寫華章的航程——全市上下堅持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党建, 有力營造積極向上、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為建設更高水準小康社會凝聚了澎湃力量。

歷史性成就彪炳史冊,

新時代藍圖催人奮進。 馬鞍山市委九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 做好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推動馬鞍山實現高品質發展, 必須以更加清醒的自覺、更加務實的舉措, 真正把“三個走在前列”要求落到實處, 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貢獻。

堅持創新驅動 鍛造發展“新引擎”

創新, 是這座城市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旗幟。 近年來, 馬鞍山市始終堅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連續8次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成功躋身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市行列。

依託創新, 傳統產業告別“傻大黑粗”, 煥發青春活力。 這塊富有靈氣、充滿生機的熱土, 不斷蓄積創新發展動能, 在創新領域由“追趕”逐漸轉變為“並跑”“領跑”。 創新的碩果盈枝和千帆競發, 得益於該市多年來始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發揮專利優勢, 提升創新能力。 華菱西廚經過近幾年挖潛技改、升級提檔, 現已成為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擁有國家發明專利、適用專利40余項, 自主研發的100多種規格型號的西廚裝備, 遠銷歐美、中東等眾多國家和地區, 擁有多項國際注冊商標、安徽省著名商標, 成為安徽省出口名牌企業。 而這只是該市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的一個縮影。

過去五年,

全市有45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學技術獎, 評選表彰市級科技獎133項;累計申請專利31164件、授權專利18417件, 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連續五年保持全省第3;認定登記技術合同數1610項, 增長7.55%;累計成交額47.6億元, 增長252.8%。

建設創新平臺, 完善創新體系。 2017年, 該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准建設, 和縣台創園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星創天地”, 盛農糧食科技產業園2018年獲批第二批 “國家級星創天地”。 新認定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17家, 其中國家級3家。 全市眾創空間達24家, 藍海眾創空間獲批備案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認定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連續3年獲評優秀(A級)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被認定 “中國創新驛站馬鞍山基層網站”、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政產學研協作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該市博望區在建的“裕祥高端智慧機床”專案,不僅引入北京鳳凰集團資金,還引進了濟南鑄造鍛壓研究所的“智力”,讓該研究所的科學技術入股。該項目總投資10.26億元,三期專案全部建成後,每年可新增稅收2.35億元,顯示出“智造”的高附加值能量。近年來,該市政產學研合作高度活躍,先後與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組織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150餘次,簽訂產學研合作專案600余項。新組建6家省級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總數達11家。新組建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5家,聯盟總數為9家。積極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在全市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安工大工業技術研究院、安徽省皖江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冶華天(安徽)節能環保研究院、安徽聯和特種泵閥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大學(馬鞍山)高新技術研究院等8家研究院相繼組建,產業研究院總數增至10家。

創新,就要蓄勁、揚帆,勇立潮頭。一股創新的精氣神,在詩城大地升騰,咬定改革不放鬆,奮力譜寫再造新優勢、再創新輝煌的嶄新篇章。

站在長三角 放眼全世界

全面融入長三角,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歐合作深入推進,港口輸送量突破億噸大關、“以港興市”邁出新步伐……啟動一條江,帶動一座城。從2011年的不足10億美元到2016年的超20億美元,馬鞍山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數字印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2017年前11個月,該市實現進出口32.7億美元,外貿運量累計達到1586.99萬噸,排名全省第一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1.6億美元,超過2016年總額。

以港興市輻射廣。馬鞍山以港口發展臨港經濟,構築外向型產業體系,通過港口、航道干支聯動,最終達到通江達海。目前鄭蒲港已成為長江“水水轉運”節點港,初步實現江海聯運的樞紐港地位,有力促進長江內陸省份實現直接進出口。

開放平臺是開放型經濟的門戶。近年來,處在轉型期的馬鞍山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和口岸資源優勢,在“一區一港多口岸”(即綜合保稅區、一類對外開放港口和肉類、糧食進口指定口岸)三大平臺建設上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喜獲“國際通行證”和對外開放“金字招牌”。

為撬動經濟發展新引擎,該市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為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引入源頭活水。通過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協會招商、標準化廠房招商等創新方式,圍繞主導產業和產業鏈,完善產業地圖,制定專項招商方案,拉長做深產業鏈。同時,強化以港招商,大力招引符合長江經濟帶產業政策的新型環保臨港產業項目,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加快現有港口企業內部改革,加快上市步伐,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僅去年1月-11月,全市臨港產業新簽約項目達到54個,總投資62.2億元人民幣。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7個,5億元以上項目2個。臨港產業新開工項目32個,總投資83.1億元。

等高對接融合深。作為長三角成員,馬鞍山從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到全面對接、深度融合,該市作為安徽全面融入長三角的 “橋頭堡”、東向發展的“東大門”,始終以開放的姿態逐夢“融合之路”。融入長三角,最先行動的是交通。從現有路網來看,該市已實現“多條大路通南京”,從規劃藍圖來看,快速通道還將更加豐富,甯馬軌道交通對接等多項工程正穩步推進,一張規模化的“一體化交通網”初步形成。全面融入長三角,產業合作是重頭戲,其中以甯馬合作最為深入。僅“十二五”期間,南京企業在馬投資的項目達350多個,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馬鞍山企業在南京投資的專案達300多個、投資額近200億元。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該市強化錯位競爭、互補發展,構建與長三角配套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整合全市開發園區,做大做強招商承載平臺,承接南京、上海、北京、武漢等都市圈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合理佈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以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提升群眾幸福感。近年來,馬鞍山在科技、文化、旅遊、教育、衛生、社保等多個領域與南京市展開全面合作,如啟動甯馬兩市市民卡,建立馬鞍山與南京、合肥“三名工作室”交流合作機制,簽訂甯馬教育合作協定,在醫療衛生方面重點建立雙向轉診、人才培養、繼續教育、業務交流等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在文旅方面積極開展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和文藝演出合作交流,擴大在“甯鎮揚馬”都市圈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對外開放活力足。作為全省開放的 “橋頭堡”,該市始終堅持兩眼向外,努力構建面向國際國內開放的新格局。 2017年5月,馬鞍山歐洲投資企業聯盟成立,“對歐合作”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為推動對歐合作進程,該市全面啟動中歐產業合作園建設,加快推進歐洲項目引進、運營機制完善、園區功能配套、公共服務提升等工作,打造對歐合作的重要平臺。同時與義大利維羅納華人商會、德國中國商會、英中貿易協會等機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成立了駐德國經貿聯絡處,與中國歐盟商會、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結下友誼,逐步構建與歐洲經貿交流合作的新通道。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正主動爭取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紅利,瞄準海外市場投資興業。

開放,是擁抱機遇的胸懷,是揚帆遠征的動力。號角吹響,征鼓雷動。未來,一個更加現代化的馬鞍山市將呈現在大眾面前。

聚精會神抓黨建 風清氣正萬象新

“現在到村裡辦事很方便,去了就能找到人。 ”“遇著點事,只要找到村裡,就會有人會幫我們跑路辦好”……這些群眾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的變化,得益於基層黨建工作的加強和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的提升。近年來,馬鞍山市認真貫徹落實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決策部署,強化管黨治黨責任,聚精會神抓黨建,不斷優化政治生態,為全市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固本強基,築牢服務民生之本。 2016年以來,馬鞍山市創新推進村居“大管家”服務平臺、村居工作者管理平臺和村居黨建工作保障機制,即“兩平臺一機制”建設,將其作為黨建主抓手。在村居工作者管理平臺建設方面,著重深化村居幹部職級管理,優化村居幹部隊伍結構,啟動基層黨組織細胞。在推進村居“大管家”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堅持群眾需求導向,整合資源力量,優化服務流程,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水準。該市還通過完善村居黨建工作保障機制,從組織領導、陣地建設、經費投入、制度體系、督查考核等各個方面,激發村居幹部幹事創業的活力和動力。截至目前,全市村居“大管家”黨員幹部走訪群眾13萬多次,受理事項、解決問題1.4萬多件,辦結率達91.3%,用行動贏得了民心與稱讚。

創新引領,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馬鞍山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基層黨建納入全市綜合考評,精細化實施、績效化考評,建立目標管理體系;制定了幹部綜合考核工作實施意見,實行“發展”和“黨建”雙百分制考核,以切實把幹部考准、考實。對履行主體責任不力、黨內問題突出的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嚴肅追究責任,倒逼領導幹部從思想上重視黨建,在行動中抓好黨建,相繼開展“基層黨組織長期不換屆、黨建工作主體責任不到位、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管理不規範”等多個專項整治活動。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該市制定“兩表兩單”,開發建設“小馬先鋒”“馬鞍山組工”微信推送平臺,即時推送學習資料,開展“戴黨徽、亮身份、作承諾、當先鋒、樹形象”活動和“爭創先進黨支部、爭當優秀黨員”活動,實行“一日一支部、一日一黨員、一日一刊播”,動員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服務發展、抗洪救災等工作中爭優創先。

持之以恆,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馬鞍山持續吹奏改進作風號角,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關切,推動了黨風政風的持續改進和黨群幹群關係的日益密切。

(馬鞍山市委宣傳部)

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被認定 “中國創新驛站馬鞍山基層網站”、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政產學研協作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該市博望區在建的“裕祥高端智慧機床”專案,不僅引入北京鳳凰集團資金,還引進了濟南鑄造鍛壓研究所的“智力”,讓該研究所的科學技術入股。該項目總投資10.26億元,三期專案全部建成後,每年可新增稅收2.35億元,顯示出“智造”的高附加值能量。近年來,該市政產學研合作高度活躍,先後與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組織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150餘次,簽訂產學研合作專案600余項。新組建6家省級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總數達11家。新組建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5家,聯盟總數為9家。積極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在全市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安工大工業技術研究院、安徽省皖江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冶華天(安徽)節能環保研究院、安徽聯和特種泵閥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大學(馬鞍山)高新技術研究院等8家研究院相繼組建,產業研究院總數增至10家。

創新,就要蓄勁、揚帆,勇立潮頭。一股創新的精氣神,在詩城大地升騰,咬定改革不放鬆,奮力譜寫再造新優勢、再創新輝煌的嶄新篇章。

站在長三角 放眼全世界

全面融入長三角,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歐合作深入推進,港口輸送量突破億噸大關、“以港興市”邁出新步伐……啟動一條江,帶動一座城。從2011年的不足10億美元到2016年的超20億美元,馬鞍山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數字印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2017年前11個月,該市實現進出口32.7億美元,外貿運量累計達到1586.99萬噸,排名全省第一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1.6億美元,超過2016年總額。

以港興市輻射廣。馬鞍山以港口發展臨港經濟,構築外向型產業體系,通過港口、航道干支聯動,最終達到通江達海。目前鄭蒲港已成為長江“水水轉運”節點港,初步實現江海聯運的樞紐港地位,有力促進長江內陸省份實現直接進出口。

開放平臺是開放型經濟的門戶。近年來,處在轉型期的馬鞍山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和口岸資源優勢,在“一區一港多口岸”(即綜合保稅區、一類對外開放港口和肉類、糧食進口指定口岸)三大平臺建設上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喜獲“國際通行證”和對外開放“金字招牌”。

為撬動經濟發展新引擎,該市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為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引入源頭活水。通過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協會招商、標準化廠房招商等創新方式,圍繞主導產業和產業鏈,完善產業地圖,制定專項招商方案,拉長做深產業鏈。同時,強化以港招商,大力招引符合長江經濟帶產業政策的新型環保臨港產業項目,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加快現有港口企業內部改革,加快上市步伐,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僅去年1月-11月,全市臨港產業新簽約項目達到54個,總投資62.2億元人民幣。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7個,5億元以上項目2個。臨港產業新開工項目32個,總投資83.1億元。

等高對接融合深。作為長三角成員,馬鞍山從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到全面對接、深度融合,該市作為安徽全面融入長三角的 “橋頭堡”、東向發展的“東大門”,始終以開放的姿態逐夢“融合之路”。融入長三角,最先行動的是交通。從現有路網來看,該市已實現“多條大路通南京”,從規劃藍圖來看,快速通道還將更加豐富,甯馬軌道交通對接等多項工程正穩步推進,一張規模化的“一體化交通網”初步形成。全面融入長三角,產業合作是重頭戲,其中以甯馬合作最為深入。僅“十二五”期間,南京企業在馬投資的項目達350多個,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馬鞍山企業在南京投資的專案達300多個、投資額近200億元。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該市強化錯位競爭、互補發展,構建與長三角配套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整合全市開發園區,做大做強招商承載平臺,承接南京、上海、北京、武漢等都市圈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合理佈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以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提升群眾幸福感。近年來,馬鞍山在科技、文化、旅遊、教育、衛生、社保等多個領域與南京市展開全面合作,如啟動甯馬兩市市民卡,建立馬鞍山與南京、合肥“三名工作室”交流合作機制,簽訂甯馬教育合作協定,在醫療衛生方面重點建立雙向轉診、人才培養、繼續教育、業務交流等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在文旅方面積極開展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和文藝演出合作交流,擴大在“甯鎮揚馬”都市圈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對外開放活力足。作為全省開放的 “橋頭堡”,該市始終堅持兩眼向外,努力構建面向國際國內開放的新格局。 2017年5月,馬鞍山歐洲投資企業聯盟成立,“對歐合作”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為推動對歐合作進程,該市全面啟動中歐產業合作園建設,加快推進歐洲項目引進、運營機制完善、園區功能配套、公共服務提升等工作,打造對歐合作的重要平臺。同時與義大利維羅納華人商會、德國中國商會、英中貿易協會等機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成立了駐德國經貿聯絡處,與中國歐盟商會、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結下友誼,逐步構建與歐洲經貿交流合作的新通道。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正主動爭取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紅利,瞄準海外市場投資興業。

開放,是擁抱機遇的胸懷,是揚帆遠征的動力。號角吹響,征鼓雷動。未來,一個更加現代化的馬鞍山市將呈現在大眾面前。

聚精會神抓黨建 風清氣正萬象新

“現在到村裡辦事很方便,去了就能找到人。 ”“遇著點事,只要找到村裡,就會有人會幫我們跑路辦好”……這些群眾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的變化,得益於基層黨建工作的加強和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的提升。近年來,馬鞍山市認真貫徹落實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決策部署,強化管黨治黨責任,聚精會神抓黨建,不斷優化政治生態,為全市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固本強基,築牢服務民生之本。 2016年以來,馬鞍山市創新推進村居“大管家”服務平臺、村居工作者管理平臺和村居黨建工作保障機制,即“兩平臺一機制”建設,將其作為黨建主抓手。在村居工作者管理平臺建設方面,著重深化村居幹部職級管理,優化村居幹部隊伍結構,啟動基層黨組織細胞。在推進村居“大管家”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堅持群眾需求導向,整合資源力量,優化服務流程,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水準。該市還通過完善村居黨建工作保障機制,從組織領導、陣地建設、經費投入、制度體系、督查考核等各個方面,激發村居幹部幹事創業的活力和動力。截至目前,全市村居“大管家”黨員幹部走訪群眾13萬多次,受理事項、解決問題1.4萬多件,辦結率達91.3%,用行動贏得了民心與稱讚。

創新引領,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馬鞍山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基層黨建納入全市綜合考評,精細化實施、績效化考評,建立目標管理體系;制定了幹部綜合考核工作實施意見,實行“發展”和“黨建”雙百分制考核,以切實把幹部考准、考實。對履行主體責任不力、黨內問題突出的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嚴肅追究責任,倒逼領導幹部從思想上重視黨建,在行動中抓好黨建,相繼開展“基層黨組織長期不換屆、黨建工作主體責任不到位、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管理不規範”等多個專項整治活動。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該市制定“兩表兩單”,開發建設“小馬先鋒”“馬鞍山組工”微信推送平臺,即時推送學習資料,開展“戴黨徽、亮身份、作承諾、當先鋒、樹形象”活動和“爭創先進黨支部、爭當優秀黨員”活動,實行“一日一支部、一日一黨員、一日一刊播”,動員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服務發展、抗洪救災等工作中爭優創先。

持之以恆,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馬鞍山持續吹奏改進作風號角,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關切,推動了黨風政風的持續改進和黨群幹群關係的日益密切。

(馬鞍山市委宣傳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