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氏育兒家訓只有兩個詞!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這副對聯上聯說的是三蘇”蘇詢和他的兩兒子一蘇軾、蘇轍, 既是散文家,又長於詩詞。 下聯蘇氏家族之所以才識卓異, 震吉爍今, 號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其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著重要關係, 他們的成功給了我們可貴的啟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蘇氏教子的成功之處在於: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 並沒有用“棍棒”、“恐嚇”之類簡單強制的教育方法, 面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導, 終於獲得成功。 蘇氏育兒家訓只有兩個詞“讀書”與“求實”。

蘇洵的兩個孩子蘇軾和蘇轍小的時候十分頑皮, 蘇洵總是教育他們要好讀書。 在多次說服教育不見成效的情況下, 蘇洵決定改變教育他們的法。 從此, 每當孩子在玩耍的時候, 他就有意躲在角落裡讀書。 孩子一來, 便放意將書“藏”起來。 蘇軾和蘇轍心生好奇, 以為父親一定瞞著他在看什麼好書。

兩人出於強烈的好奇心, 趁父親不在家時, 把書“偷”出來並認真的讀起來。 從此, 逐漸養成讀書的習慣, 切實感受到了讀書的無窮樂趣樂趣, 終於成為一代名家。

在教育孩子這方面, 蘇軾不亞于他父親蘇洵。 他繼承了父親傳承的“讀書”的家訓,

同時教導孩子“求實”。 教育孩子大凡研究做學問、考證事物, 切不可人云亦云, 或者光憑道聼塗説就妄下結論。

有一天, 蘇軾與兒子蘇邁談古論今, 談論到潘陽湖畔石鐘山的由來, 蘇邁從《水經注》等古書中找出許多說法, 蘇軾都覺得牽強附會、不太可信。 並親身教導孩子石鐘山這個問題, 還必須實地考察求實才能解決呢!“石鐘名稱由來”這一問題, 在蘇軾父子倆的心中一懸就是5 年。 一直到元豐七年, 蘇邁到饒州德興縣擔任縣尉, 48 歲的蘇軾送他到湖口, 順便帶著蘇邁一起考察石鐘山, 才有了解決的機會。

為了讓孩子理解“求實”的重要性, 蘇軾又提筆撰文。 於是, 蘇邁乃至後人就讀到了出自蘇軾筆下名留青史的佳作《石鐘山記》。 身教勝過言傳。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植物的生長尚有自然規律, 更何況是育人這長期、複雜、系統的過程, 它更需要我們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時時處處做孩子們行動的榜樣。

“環境對人的薰陶太重要了, 對孩子的教育要重視環境的選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真正說到了要害上。

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育要想取得實際效果, 必須講求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 那就得遵循教育規律, 要適應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 不能簡單粗暴。 這很值得做父母的學習借鑒, 父母教育孩子時要以孩子的思想標準為出發點, 而不是以自己為出發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蘇氏育兒家訓中,父母要學習的不僅是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用適合自己形的好方法去教育孩子,還要學會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養成'讀書'、'求實'的好習慣,更能為孩子成才保駕護航,是孩子能夠受益一生的大好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蘇氏育兒家訓中,父母要學習的不僅是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用適合自己形的好方法去教育孩子,還要學會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養成'讀書'、'求實'的好習慣,更能為孩子成才保駕護航,是孩子能夠受益一生的大好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