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觸目驚心的香港保險行銷手段

看了之前的文章, 應該不會再有人去買香港保險了。 但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去買呢?就是被忽悠了, 是怎麼忽悠的呢?您聽我講講!

手段1:保障疾病種類多, 保費低

香港保險業務員在大陸展業時, 會講到中國大陸的重疾保險, 保障的疾病種類少, 普遍為25種, 多的為40或者50種, 遠沒有香港重疾產品的80種或者100種疾病種類多, 並且大陸保費相當的貴, 香港重疾險產品在相同保障情況下, 為大陸重疾險保費的60%到70%。

其實在2013年大陸費改之前, 上面的言論也不能說是錯的, 但2013年費改之後, 大陸保險創新的積極性非常高, 而香港保險同行目前還拿香港保險和大陸幾年前甚至是十幾年前的產品進行對比, 這就是掩耳盜鈴了。

我們看看現在的情況:

以工商銀行旗下子公司工銀安盛保險為例, 其重疾險產品禦享人生, 重疾80種, 理賠100%保額, 最多可理賠三次, 輕症30種, 按照保額的20%額外理賠,

最多也是理賠三次, 若罹患重疾或者輕症豁免未交保費, 最高理賠金額達到保額的3.6倍, 並且是終身保障, 還可以享受全球的就醫綠色通道服務。

我們看一下這幾年在大陸賣的比較火的一款香港重疾險:加裕倍安保, 重疾種類是53種, 理賠100%保額, 額外1種理賠50%保額, 輕症38種20%保額, 額外1種10%理賠, 少兒疾病7種20%理賠, 並且少兒疾病僅僅只保障至18周歲, 如果是成年人, 疾病加起來也就93種, 另外, 除了重疾53種, 其他疾病理賠均占保障額度, 也就是說共用一個保額, 最多理賠金額也低於工銀安盛的產品。

我們在從保費上進行對比, 工銀安盛的禦享人生, 30歲女性, 10萬保額, 繳費10年, 每年繳費3560元, 加裕倍安保10萬保額, 繳費10年, 每年繳費3853元,

從這裡可以算出, 加裕倍安保的保費比禦享人生貴了8%, 10年貴了80%。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 甲狀腺癌的理賠, 目前已經占到了重疾理賠的30%, 大陸保險甲狀腺癌按照重疾理賠, 可以理賠100%保額。 而加裕倍安保, 甲狀腺癌僅能理賠20%的保額。 僅從這一點上來講, 香港的重疾險至少要比大陸的便宜25%的保費, 性價比才相當, 現在的情況反而更貴了。

工銀安盛在大陸是一家中檔規模的保險公司, 我也只是舉了一個例子。 大陸還有很多保險公的重疾險產品, 保費更便宜的有之, 保障內容更豐富的也有之。

手段2:理賠方便, 香港社會是法制社會, 嚴承保, 寬理賠。

國內重疾險的理賠, 一些險企已經推出“前置”服務, 一旦確診重疾, 保險代理人會輔導客戶準備理賠資料、理賠單據和並幫助進行理賠申請, 理賠款在幾天即可到賬。 就拿百年人壽這樣一家在國內不算很知名的保險公司來說, 他都有“直付速賠”功能, 客戶只需將相關理賠資料收集並上傳APP, 最快兩分鐘內到賬, 現在為止已經服務6000余位元客戶。

如果買的是香港重疾險, 可能享受不了這種近似VIP的服務了, 沒有代理人陪同, 只能電話或郵件諮詢保險公司, 中間耗費的時間非常漫長, 請問病情可以等待嗎?

手段3:人民幣貶值, 該配置香港保險, 因為香港保險是美元計價的

很多人買香港的儲蓄分紅險, 是覺得人民幣會貶值,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2014年2月,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為1:6.0408,之後美元開始升值,到2016年12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到1:6.9633,三年左右的時間,如果有人剛好在美元最低點6.0408買入,在最高點6.9633賣出,那麼總的收益率在15%左右,每年平均收益率也就5%左右,前提還得是這個人要采準時間點。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在這個時間段買進又賣出呢?總的收益率真的能達到15%嗎?而且即使每年5%的收益率,其實以目前國內的投資水準,輕輕鬆松就能達到甚至更高。更何況,今年以來人民幣又重新步入升值通道,你的香港保單是不是該退出了?哦,退不出來,哦,我忘了,退可以,但現金價值為0 。別說人民幣不會貶值,就是會貶值,買保險來對沖匯率風險,您不覺得可笑麼

手段4:鼓吹香港保險收益高

我只能說收益不高,吹牛的水準不是一般的高。不多說了,直接上資料。

按照香港保監處規定,從2017年開始,要求在港保險公司需在官網公佈分紅保單的紅利履行率。履行率是什麼?就是預期分紅實現比例,2017年1月9日,發文《香港各大保險公司公佈分紅水準,最低只有演示分紅22%》。這22%不是收益率,而是收益的實現率,什麼意思呢?就是保險計畫書上告訴您分紅100塊,實際只給了您22塊。

這是人民精算師的1月份截圖,讓我感覺到意外的是,同年7月26日,文章《請信誠人壽董事長湯爾祺先生回答兩個關於香港保誠的問題》,文中也給了香港保誠官網公佈的分紅實現率截圖,可資料卻與“人民精算師”此前的截圖不一樣。

同是2016年度報告,2012年生效的美元期交保單,特別紅利履行比率今年1月份是22%,7月份是65%,有人說是不是這兩個有一個在說謊?不,因為兩篇文章在發文之後,我都到保誠的官網去核實過,確實如此。唯一的可能是保誠曾在中間對已經公佈的資料做過修改。這就太可怕了。

另外反正你已經在篡改資料了,乾脆篡改得好看一點得了,從22%改到65%還是很難看啊。

講到這裡,大家也就知道了,“雋升”儲蓄保障計畫如何為您提供回報。它提供的回報只存在於紙面上的演示回報、預期回報,就好比我拿一張A4紙,上面寫了“這張紙價值500萬”,但你卻無法拿去兌現。

據我所知,信誠人壽董事長湯爾祺先生也是保誠亞洲區總裁,香港保誠也歸他管,我想讓湯爾祺先生解釋一下香港保誠修改分紅資料的原因。

手段5:排隊買保險說

有人說到香港買保險排隊,說明香港保險銷售很火爆。排隊是真的,火爆是假的。因為香港買保險要全程攝像,客戶本人親臨現場,一天也處理不了幾個客戶的投保流程,能不排隊嗎?如果大陸的保險公司也這麼做,那麼隊伍不知要排到哪裡去。你一個香港700億的保費排隊這麼長,大陸去年2萬多億的保費難道是假的數據嗎?我想大陸每天理賠的人員應該都比香港買保險的人員多吧。

為什麼香港保險公司把流程搞得這麼麻煩?為了留下證據啊,在香港,客戶跟保險公司打官司,基本都得輸。這裡面,投保全程錄影可是起了大作用的。剛剛也講到了,333件的理賠糾紛中,僅僅只有2件理賠,其他的你自己想吧。

我建議一定要買香港保險的各位親,在投保錄影的時候,不要人家問什麼都說好,要把當時業務員跟你講的都在錄影底下確認一下。要有效利用錄影,不要被錄影利用了。

手段6:英國保誠二戰中省下來的理賠金都給了香港保誠

這個……我只能說,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想像力了。是我看過的最有創意也最無恥的銷售誤導。

大概是說,二戰的時候,很多人死了,導致英國保誠有很多保險金沒有人領取,這筆錢,英國保誠給了香港保誠,所以香港保誠的保單收益高。

但凡有點正常神智的人應該都不會相信這個吧。

更何況,大陸的信誠人壽也是英國保誠的子公司,大陸的保險市場遠大於香港。英國保誠就算腦子抽風了,真把二戰當中黑下來的理賠金給自己的子公司,應該也會給信誠人壽吧。我也沒聽過信誠人壽在國內銷售保單時講過這樣的笑話,即便講了,你會相信嗎?

提到信誠人壽咱再多說幾句,保誠集團在大陸和香港都設立了子公司,為什麼還要讓香港子公司到大陸來非法展業?這家公司的內部管理這麼混亂嗎?是的,就這麼混亂。真這麼混亂麼?是的,真這麼混亂,同樣這麼混亂的,還有友邦集團、宏利金融等。

以上我簡單列舉了香港保險忽悠大陸客戶的6個手段,其實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後問個問題,如果香港保險真的如香港保險業務員宣傳得這麼好,幹嘛還大老遠跑到大陸來行銷呢?

是覺得人民幣會貶值,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2014年2月,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為1:6.0408,之後美元開始升值,到2016年12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到1:6.9633,三年左右的時間,如果有人剛好在美元最低點6.0408買入,在最高點6.9633賣出,那麼總的收益率在15%左右,每年平均收益率也就5%左右,前提還得是這個人要采準時間點。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在這個時間段買進又賣出呢?總的收益率真的能達到15%嗎?而且即使每年5%的收益率,其實以目前國內的投資水準,輕輕鬆松就能達到甚至更高。更何況,今年以來人民幣又重新步入升值通道,你的香港保單是不是該退出了?哦,退不出來,哦,我忘了,退可以,但現金價值為0 。別說人民幣不會貶值,就是會貶值,買保險來對沖匯率風險,您不覺得可笑麼

手段4:鼓吹香港保險收益高

我只能說收益不高,吹牛的水準不是一般的高。不多說了,直接上資料。

按照香港保監處規定,從2017年開始,要求在港保險公司需在官網公佈分紅保單的紅利履行率。履行率是什麼?就是預期分紅實現比例,2017年1月9日,發文《香港各大保險公司公佈分紅水準,最低只有演示分紅22%》。這22%不是收益率,而是收益的實現率,什麼意思呢?就是保險計畫書上告訴您分紅100塊,實際只給了您22塊。

這是人民精算師的1月份截圖,讓我感覺到意外的是,同年7月26日,文章《請信誠人壽董事長湯爾祺先生回答兩個關於香港保誠的問題》,文中也給了香港保誠官網公佈的分紅實現率截圖,可資料卻與“人民精算師”此前的截圖不一樣。

同是2016年度報告,2012年生效的美元期交保單,特別紅利履行比率今年1月份是22%,7月份是65%,有人說是不是這兩個有一個在說謊?不,因為兩篇文章在發文之後,我都到保誠的官網去核實過,確實如此。唯一的可能是保誠曾在中間對已經公佈的資料做過修改。這就太可怕了。

另外反正你已經在篡改資料了,乾脆篡改得好看一點得了,從22%改到65%還是很難看啊。

講到這裡,大家也就知道了,“雋升”儲蓄保障計畫如何為您提供回報。它提供的回報只存在於紙面上的演示回報、預期回報,就好比我拿一張A4紙,上面寫了“這張紙價值500萬”,但你卻無法拿去兌現。

據我所知,信誠人壽董事長湯爾祺先生也是保誠亞洲區總裁,香港保誠也歸他管,我想讓湯爾祺先生解釋一下香港保誠修改分紅資料的原因。

手段5:排隊買保險說

有人說到香港買保險排隊,說明香港保險銷售很火爆。排隊是真的,火爆是假的。因為香港買保險要全程攝像,客戶本人親臨現場,一天也處理不了幾個客戶的投保流程,能不排隊嗎?如果大陸的保險公司也這麼做,那麼隊伍不知要排到哪裡去。你一個香港700億的保費排隊這麼長,大陸去年2萬多億的保費難道是假的數據嗎?我想大陸每天理賠的人員應該都比香港買保險的人員多吧。

為什麼香港保險公司把流程搞得這麼麻煩?為了留下證據啊,在香港,客戶跟保險公司打官司,基本都得輸。這裡面,投保全程錄影可是起了大作用的。剛剛也講到了,333件的理賠糾紛中,僅僅只有2件理賠,其他的你自己想吧。

我建議一定要買香港保險的各位親,在投保錄影的時候,不要人家問什麼都說好,要把當時業務員跟你講的都在錄影底下確認一下。要有效利用錄影,不要被錄影利用了。

手段6:英國保誠二戰中省下來的理賠金都給了香港保誠

這個……我只能說,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想像力了。是我看過的最有創意也最無恥的銷售誤導。

大概是說,二戰的時候,很多人死了,導致英國保誠有很多保險金沒有人領取,這筆錢,英國保誠給了香港保誠,所以香港保誠的保單收益高。

但凡有點正常神智的人應該都不會相信這個吧。

更何況,大陸的信誠人壽也是英國保誠的子公司,大陸的保險市場遠大於香港。英國保誠就算腦子抽風了,真把二戰當中黑下來的理賠金給自己的子公司,應該也會給信誠人壽吧。我也沒聽過信誠人壽在國內銷售保單時講過這樣的笑話,即便講了,你會相信嗎?

提到信誠人壽咱再多說幾句,保誠集團在大陸和香港都設立了子公司,為什麼還要讓香港子公司到大陸來非法展業?這家公司的內部管理這麼混亂嗎?是的,就這麼混亂。真這麼混亂麼?是的,真這麼混亂,同樣這麼混亂的,還有友邦集團、宏利金融等。

以上我簡單列舉了香港保險忽悠大陸客戶的6個手段,其實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後問個問題,如果香港保險真的如香港保險業務員宣傳得這麼好,幹嘛還大老遠跑到大陸來行銷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