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中國北斗導航這麼牛,為什麼手機定位卻還用美國的GPS?

一定程度上, GPS都成了導航的代名詞了, 手機導航也不例外。 北斗導航起步晚, 自然應用也還需要時日。 但這其中存在一些誤解。

北斗系統發展到現在, 已經經過了從北斗試驗系統,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北斗一號, 到現在的北斗區域系統,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北斗二號, 再發展到北斗全球系統, 也就是北斗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 2020實現全球覆蓋。

手機定位還用美國的GPS, 這是不準確的, 事實上現在的手機中也有不少的國產手機支援了北斗系統, 比如華為手機等等。

但是也不能否認, 北斗導航離GPS的知名度和話語權還任重道遠。

提到手機製造已經全球化分工, 產業鏈已經分佈全球, 但掌控核心技術的依然更加有話語權依然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

而且已經在海事和車載導航領域廣泛應用, 但是手機導航為什麼還是GPS的天下呢?

1、產業鏈掌控力偏低

不得不承認的是, 中國入局導航系統的時間較晚, 而且導航實際上從技術、晶片、終端產品等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普及絕對不僅僅是技術達標或者技術成熟就能夠達成的, 還得有產業鏈掌控力才行。 比如能不能搞定晶片廠商, 贏得晶片廠商的支援就變得至關重要。

2、GPS滲透率高, 早已融入生活方方面面, 先入為主並形成了用戶習慣

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 GPS全球覆蓋率已經達到98%, 除開軍用, 目前國內只有海事領域由北斗導航主導, 車載導航領域北斗導航有一定滲透, 而在手機行業, 目前幾乎所有的智慧手機都在使用GPS導航定位, 生活中所需要用到導航的方方面面也基本都是GPS, 可以說他的滲透率非常高, 早就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對於日常出行來說, 基本是不可或缺了。

3、衛星覆蓋度確實有差距

如果單從精度上面來講, 在中國區域北斗較GPS相差不遠, 最為麻煩的是北斗只能在中國使用, 出了中國就不行了, 因為衛星沒有覆蓋全世界。 所以往往即便國產手機在國內可以使用北斗導航,

但是當出口的時候卻也不得不使用GPS, 而且目前的趨勢來看, 國產手機出口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4、制式或者說技術原理的差異

最重要的是GPS是主動式, 就是發送資訊給手機, 由手機自己來處理, 這樣處理速度, 容量大多了, 而北斗與終端是互動式的, 資料有往來處理。

5、認知方面的原因

現在不少國產手機是可以使用北斗導航的, 只不過手機系統並沒有明確的告知使用者使用了北斗, 甚至系統的一些標識依然是GPS, 會給人一種只使用了GPS的錯覺。

6、補貼力度不夠

車載導航, 尤其是後裝的車載導航採用北斗導航和GPS雙模形式, 是因為政府對北斗有補貼, 而且優惠力度還不小, 所以自然有不少企業願意推。 而在國產手機領域, 貌似還沒有開展大規模的補貼。 補貼不一定值得提倡, 也不一定是萬能的, 但是作為一個市場的後入者, 還是挺有必要的。

可以預見的未來。

北斗導航的前景還是光明的。

北斗系統目前還只能覆蓋我國和周邊地區,預計2018年覆蓋一帶一路地區,2020年才能實現全球覆蓋,所以現在國外品牌手機中沒有北斗系統也是正常的情況,預計到了2020年北斗全球覆蓋之後,北斗系統的應用,尤其是基於手機的這種大眾應用能夠再上一個臺階。

可以預見的未來。

北斗導航的前景還是光明的。

北斗系統目前還只能覆蓋我國和周邊地區,預計2018年覆蓋一帶一路地區,2020年才能實現全球覆蓋,所以現在國外品牌手機中沒有北斗系統也是正常的情況,預計到了2020年北斗全球覆蓋之後,北斗系統的應用,尤其是基於手機的這種大眾應用能夠再上一個臺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