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尋覓世外桃源 山西郭峪古堡畫影飄渺

厚重城牆折射歲月的光

郭峪, 雖然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 確實是我山西之行的最大驚喜。 在去山西之前, 我對郭峪的印象只是北京798一個展覽會外的廣告, 一張古樸的城樓圖片讓我在腦海裡留下了對郭峪的些許記憶。 那是一座非常殘破的城牆, 上面有一個小亭子, 很孤獨, 很無助......但無論是孤獨還是無助, 我記住了。

到了以後我發現, 郭峪對我來說, 就是一個金礦!在中國歷史上, 堅固的城池總是會在紛亂的年代出現, 比如秦時長城、明代南京等, 自然古老的郭峪也不例外, 據村中僅剩無幾的石碑記錄, 郭峪建村在唐代, 建城郭于明朝, 是一個有著古老歷史城堡。

凝固在城牆上的樂章

在郭峪古城城牆上漫步和在平遙古城牆城牆上行走的感覺很不一樣, 清淨原始。 漫步一圈後下城牆在郭峪城內行走, 發現城中的道路並不規則, 多為交錯的狹窄胡同, 地勢也有起有伏。 除從東門入城的下街外, 幾乎再難找出一條貫通東西南北的寬闊直行街道。 這些鱗次櫛比的街道胡同內, 官宅民居交錯密佈其中。

目前, 郭峪城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有40院、房屋1100間, 多以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局的四合院為主。 “郭峪三莊上下伏, 舉人秀才兩千五。 ”明清時期就流傳很廣的民謠, 讓人深切感到, 當時在郭峪村居住的官宦豪門實在是太多了。

郭峪最高樓豫樓

在郭峪城內西北方向, 一幢高聳的建築鶴立雞群, 那就是豫樓。 原來, 郭峪城池建好5年後, 為加強防禦,

王重新又出資在城中央修建了這座“堡中堡”, 並按照八卦之意, 取名為“豫樓”, 有“順以動, 故天地如之”的含義。 豫樓樓長15米, 寬7.5米, 高30米, 上下共七層, 底層牆厚2米, 隨樓層遞高逐級遞縮, 直至第七層時, 牆厚縮為0.8米。 讓人吃驚的是, 豫樓內底層有地下暗道, 分別通向王家十三院和城外。 目前, 這套系統目前依然保存完好。

金代建築湯帝廟

郭峪的生靈孕育了郭峪的文明, 溫厚的民風隱於這座神秘的古堡之中。 從郭峪古堡最高點豫樓出來後, 就走向古堡的西門, 參觀郭峪古城中的一個湯帝廟, 這才瞭解到晉東南地區的道教供奉的是商湯帝, 而不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

大廟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創修,明正德年間(1506--1522)擴建,嘉靖年間曾毀於火災,修復于萬曆年間,清順治九年(1652)又拆舊整修。大廟正殿及戲臺的斗拱都保存完好,上尚存依稀彩繪,十分難得。廟裡還有戲臺,正對著商湯帝。可惜廟有些破敗了。

大廟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創修,明正德年間(1506--1522)擴建,嘉靖年間曾毀於火災,修復于萬曆年間,清順治九年(1652)又拆舊整修。大廟正殿及戲臺的斗拱都保存完好,上尚存依稀彩繪,十分難得。廟裡還有戲臺,正對著商湯帝。可惜廟有些破敗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