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生科普:腸胃不適,這6個檢查項目你不可不知!

本文共計2163字, 閱讀本文約需2.5分鐘!

網路配圖

小明(化名), 今年只有17歲, 胃部不適已經長達一年了, 但是家長認為只是普通的胃病,

再加上小明明年要備戰高考, 便沒有足夠的重視, 胃不舒服的時候只是通過胃藥來緩解不適。 等到後來, 小明自己實在難以忍受, 便去醫院做了胃鏡檢查, 檢查後發現他的胃體大彎、胃竇粘膜粗糙, 而且有廣泛結節樣隆起、表面糜爛、胃體蠕動緩慢, 已經發展成了惡性腫瘤。

只有17歲的胃癌患者, 真的是讓人又驚訝又心痛, 不過這也給我們帶來反思, 如果能及早糾正他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 如果能及早把體檢提上日程, 那麼這種悲劇是不是可以避免呢?尤其是胃腸道出現了不適, 應該及早做相關檢查, 從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用於診斷胃腸道疾病, 常見的6個檢查項目!

1、大便常規

網路配圖

大便裡能有什麼資訊?醫生除了可以從大便的顏色、硬度、形狀和次數來判斷胃腸道的狀態之外, 大便常規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別就是可以檢查消化道有無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 及早發現胃腸炎、肝病, 還可作為消化道腫瘤的診斷篩查。

檢查大便常規時, 會給病人一個小盒用以盛放大便,

如果是成型的大便可以用竹簽挑取蠶豆大小即可, 如果是水樣便可直接盛取, 如果是膿血便就主要需要挑取膿血部分。

注意事項:如果要檢查腸胃是否出血, 就需要注意檢查前兩日不要吃動物的血、肝臟以及菠菜等, 否則會干擾檢查結果, 出現假陽性。

2、肛門指檢

網路配圖

肛門指檢是指醫生將戴有手套的手指插進患者的肛門中, 用以初步診斷張腸癌在內的機器附近多種器官的疾病如:直腸息肉、前列腺肥大和癌腫、盆腔囊腫以及某些婦科類疾病。

目前來說, 肛門指檢最大的價值是可以早期發現直腸癌, 而且是是早期發現直腸癌的一種既簡單又無痛苦的檢查方法。 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人長期便血, 如果不及時做檢查, 很容易就誤診為痔瘡, 等到發現直腸癌, 很多可能已經到了晚期階段。

需檢查人群:凡是年過30歲, 如果近期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加、便秘和腹瀉便秘交替, 或是雖然便意頻頻卻無大便排出, 肛門有不適合墜脹感, 有便血或大便表面附有黏液膿血等,

都應做肛門指檢, 用以排查直腸癌。

3、胃鏡

網路配圖

胃鏡是借助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通過咽部、食道探入到病人的胃部, 並可進入十二指腸, 用以檢查胃和十二指腸有無病變。

胃鏡分為普通胃鏡、清醒鎮靜胃鏡和麻醉胃鏡。 其中普通胃鏡是檢查前口含局麻藥,等藥起作用後吐掉,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接受檢查。清醒鎮靜胃鏡除,則是用局麻加靜脈注射鎮靜劑,在清醒狀態下檢查。如果對胃鏡異常害怕,精神過度緊張,就需要做麻醉胃鏡,由麻醉醫師靜脈注射麻醉劑達到全身麻醉後進行胃鏡檢查。

需檢查人群: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有消化性潰瘍、胃炎等疾病以及厭食、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還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的,需要做胃鏡檢查。

注意事項:胃鏡檢查前一天晚餐注意要吃少纖維、易消化食物,以確保胃鏡檢查時胃能完全排空,檢查當天應禁食、禁水,應有家人陪同,以防檢查出現風險。

4、結腸鏡

網路配圖

結腸鏡是指腸鏡從患者肛門進入,逆行向上可檢查到整個大腸及回腸末端有無病變,並對部分腸道疾病進行治療,如摘除大腸息肉、給腸道出血及時止血以及去除大腸異物等。

需檢查人群:如果患者經常有腹痛、腹脹、腹部有包塊、反復大便不暢、腹瀉、便秘、黏液便或大便帶血、其他部位癌症手術後長時間出現消化道症狀、大腸癌及大腸息肉術後、膽囊切除術後十年以上以及已經明確直腸或乙狀結腸癌變等,則需要儘早做結腸鏡檢查。

注意事項:檢查前3天應進食流質或少渣半流質飲食,檢查當天上午空腹,檢查前一天晚上服用清腸劑(醫院會給開的)並大量飲水以使腸道糞質排泄乾淨,達到徹底的清腸作用。

5、小腸內鏡、膠囊內鏡、超聲內鏡

網路配圖

小腸內鏡、膠囊內鏡、超聲內鏡用以檢查小腸是否發生病變。小腸疾病很多都是出血性疾病,占所有胃腸道出血的5%左右。

其中小腸內鏡可以從口腔或肛門進入,檢查手段和胃鏡、結腸鏡類似,但是價格昂貴、耗時長、病人難於耐受,常需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檢查,而且對檢查醫生的水準要求更高。

膠囊內鏡很小(僅1.1cm*2.6cm),內有電池、燈泡、攝像機、電波發射器,由患者口服,吞下後隨著胃腸蠕動從食管向胃、小腸、大腸順序推進,攝像機自動拍攝並把圖像信號傳送到懸掛在病人腹部的感測器,之後記錄在資料記錄儀上,能使小腸病變一目了然。檢查完畢後膠囊隨糞便排出體外。膠囊內鏡雖然檢查技術更加先進,但是費用昂貴,另外在小腸道狹窄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梗阻。

超聲內鏡可通過胃腸進行超聲掃描來判斷胃腸深層的疾病,對胃腸壁及其周圍的腫瘤等病變診斷有很大幫助。

6、鋇餐檢查

網路配圖

鋇餐檢查是指通過口服鋇餐作為消化道造影劑,再通過X射線照射,用以診斷胃腸及其他消化道病變,如:食管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腸道出血、胃腸腫瘤、胃擴張、結腸息肉、腸梗阻、胃腸內異物等重大疾病。

注意事項:檢查前禁水禁食最少在6個小時以上,有胃病的人一般胃排空較慢,則需禁水禁食12個小時。

寫在最後

上述就是幾種常見的用於檢查胃腸道疾病的專案,其中消化道內鏡檢查因為是一種侵入檢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適合併發症,因此很多人比較畏懼這種檢查,這可能會致使一些病變甚至腫瘤不能及時被發現,從而耽誤最佳治療時機。我們需要克服這種心理或者選擇無痛內鏡方式,盡可能的不要因小失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上述檢查,每種檢查都有禁忌人群,做之前需要詳細跟醫生溝通,選擇自己合適的檢查方式。

其中普通胃鏡是檢查前口含局麻藥,等藥起作用後吐掉,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接受檢查。清醒鎮靜胃鏡除,則是用局麻加靜脈注射鎮靜劑,在清醒狀態下檢查。如果對胃鏡異常害怕,精神過度緊張,就需要做麻醉胃鏡,由麻醉醫師靜脈注射麻醉劑達到全身麻醉後進行胃鏡檢查。

需檢查人群: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有消化性潰瘍、胃炎等疾病以及厭食、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還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的,需要做胃鏡檢查。

注意事項:胃鏡檢查前一天晚餐注意要吃少纖維、易消化食物,以確保胃鏡檢查時胃能完全排空,檢查當天應禁食、禁水,應有家人陪同,以防檢查出現風險。

4、結腸鏡

網路配圖

結腸鏡是指腸鏡從患者肛門進入,逆行向上可檢查到整個大腸及回腸末端有無病變,並對部分腸道疾病進行治療,如摘除大腸息肉、給腸道出血及時止血以及去除大腸異物等。

需檢查人群:如果患者經常有腹痛、腹脹、腹部有包塊、反復大便不暢、腹瀉、便秘、黏液便或大便帶血、其他部位癌症手術後長時間出現消化道症狀、大腸癌及大腸息肉術後、膽囊切除術後十年以上以及已經明確直腸或乙狀結腸癌變等,則需要儘早做結腸鏡檢查。

注意事項:檢查前3天應進食流質或少渣半流質飲食,檢查當天上午空腹,檢查前一天晚上服用清腸劑(醫院會給開的)並大量飲水以使腸道糞質排泄乾淨,達到徹底的清腸作用。

5、小腸內鏡、膠囊內鏡、超聲內鏡

網路配圖

小腸內鏡、膠囊內鏡、超聲內鏡用以檢查小腸是否發生病變。小腸疾病很多都是出血性疾病,占所有胃腸道出血的5%左右。

其中小腸內鏡可以從口腔或肛門進入,檢查手段和胃鏡、結腸鏡類似,但是價格昂貴、耗時長、病人難於耐受,常需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檢查,而且對檢查醫生的水準要求更高。

膠囊內鏡很小(僅1.1cm*2.6cm),內有電池、燈泡、攝像機、電波發射器,由患者口服,吞下後隨著胃腸蠕動從食管向胃、小腸、大腸順序推進,攝像機自動拍攝並把圖像信號傳送到懸掛在病人腹部的感測器,之後記錄在資料記錄儀上,能使小腸病變一目了然。檢查完畢後膠囊隨糞便排出體外。膠囊內鏡雖然檢查技術更加先進,但是費用昂貴,另外在小腸道狹窄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梗阻。

超聲內鏡可通過胃腸進行超聲掃描來判斷胃腸深層的疾病,對胃腸壁及其周圍的腫瘤等病變診斷有很大幫助。

6、鋇餐檢查

網路配圖

鋇餐檢查是指通過口服鋇餐作為消化道造影劑,再通過X射線照射,用以診斷胃腸及其他消化道病變,如:食管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腸道出血、胃腸腫瘤、胃擴張、結腸息肉、腸梗阻、胃腸內異物等重大疾病。

注意事項:檢查前禁水禁食最少在6個小時以上,有胃病的人一般胃排空較慢,則需禁水禁食12個小時。

寫在最後

上述就是幾種常見的用於檢查胃腸道疾病的專案,其中消化道內鏡檢查因為是一種侵入檢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適合併發症,因此很多人比較畏懼這種檢查,這可能會致使一些病變甚至腫瘤不能及時被發現,從而耽誤最佳治療時機。我們需要克服這種心理或者選擇無痛內鏡方式,盡可能的不要因小失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上述檢查,每種檢查都有禁忌人群,做之前需要詳細跟醫生溝通,選擇自己合適的檢查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