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細看失真: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真的有十八個嗎?

其實不用韓馥勸, 袁紹早就想舉兵了。 而且他從洛陽跑出來, 還是有所憑仗的。 一方面是袁家的門生故吏遍地, 隨便到哪找個地方都沒問題。 更重要的是因為王匡的存在。 我們回顧一下, 當時何進密詔董卓進京的時候, 招了三個人前將軍董卓、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 而且派出去一個人——王匡。 何進、袁紹讓太山人王匡回老家招募弓箭手。 但在王匡歸途的時候, 聽說何進死了, 然後王匡就回鄉避難了。

圖1、虎牢關中的王匡及部下(《虎牢關》)

董卓掌權之後, 徵用了王匡任河內郡守。 王匡在史書裡沒有出現在董卓任命的人員名單中, 可按時間推算, 王匡當上河內郡守肯定是在董卓掌權之後。 那王匡當上這個一方諸侯的河內郡守, 有可能是董卓有意拉攏提拔的, 也有可能是董卓當時根本無暇顧及地方官員任命, 而由朝廷裡的其他人運作任命的。


關於王匡怎麼當上郡守的我們不用去細追究, 但王匡實實在在已經是河內郡郡守了。 而且他和袁紹的關係, 那肯定是不用說。 在密謀反對董卓的陣營裡, 此時王匡和袁紹走的是最近的。

圖2、集結好的諸侯們(《虎牢關》)

轉過年來的初平元年(西元190年), 在橋瑁那份偽造書信的點燃下,

洛陽以東已經有了四撥舉兵反對董卓的人馬。 第一撥離洛陽最近, 就在王匡任太守的河內郡, 和王匡在一起的是他的老同事袁紹, 同時這一撥有冀州刺史韓馥在鄴城做糧草供應。 第二撥人最多, 都吞併在酸棗, 其中包括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邈的弟弟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以及剛剛自籌兵馬的曹操。 第三撥, 在潁川, 只有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撥在魯陽, 只有袁紹同父異母、但是嫡出的後將軍袁術。

圖3、袁術軍中(《虎牢關》)

這四撥人馬, 互相之間搞了串聯, 共同推舉職位並不是最高的袁紹為盟主。 以上所說的這些人, 就是我們在三國演義裡所說的“十八路諸侯”真正的組成, 算一算其實只有四路人馬, 而且有名有姓的人加起來一共也只有十二個。 如果再加上後來加入的孫堅的話, 也只有十三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