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門難出貴子,原因可能在這裡……

1

前幾天, 同學群裡聊天。 起因是緣于前段時間家鄉出臺了一系列教育利好政策。

這當然是造福千秋的好事, 同學們也都很高興,

為著家鄉越來越好的政策和發展。

但群裡還有一片擔憂, 那就是:政策是非常好, 可政策能落實到地嗎?這個實施的過程又有多長呢?我們的孩子, 黃金時間就那麼幾年, 能等得到嗎?

就在大中城市的家長們為著孩子沒時間趕上各種培訓班, 輔導課而焦慮時, 更多鄉縣及小城市的家長們, 也為著上孩子上輔導班而鬧心, 這種鬧心, 是不想讓孩子們上輔導班。

有著基層生活經歷的人們都知道, 每年, 各地教育局都要出臺一系列禁令:禁止在職教師補課, 開辦課外輔導班。

禁令歸禁令, 這種行為卻屢盡不止:教師隊伍裡總有那麼一部分害群之馬, 頂風冒事。

開辦輔導班也不是什麼壞事, 壞就壞在:有的辦輔導班的教師, 在正常學校上課時間,

悠著教, 重點要點稍做保留, 保留到哪裡呢?保留到自己下課後的課外輔導班。 顯而易見, 上課外輔導班的孩子, 在領悟知識時, 因老師提點更透徹, 掌握更扎實牢固。

送孩子上自己老師的輔導班還能拉進和老師的關係, 家長們被一系列無形的利弊綁架著, 不得不再送孩子去上自己老師的“寫作業班”。

同學群裡, 大家對這種現象頗為苦惱無奈:外邊的孩子們, 上輔導班是深學多學, 是先修班;而我們的孩子, 卻是把義務教育課堂上就該完成的教學內容, 放到放學後學!!!這對孩子的時間和精力, 都是巨大的浪費!對老白姓的教育經費無異於篡取!

外面是風起雲湧、疊加式的教育拼搏, 除了制度資源完善的義務教育,

還更有各類品質杠杠的課外輔導班。 而有些鄉縣呢?頂梁的義務教育, 被無良教師層層扒剝、傷痕累累, 課外輔導班, 又水準參差不齊, 還常以營利為最高目的……

現在, 家鄉的教育的希望就在眼前, 同學們卻無法歡呼, 因為任何政策的落實都要時間。

孩子不是實驗品, 等不起。

那麼這種階層教育的差異還有救嗎?難道出身小地方, 普通的孩子就只能聽天由命嗎?

這是個沒有標準答案卻仍然被每個父母都關心的問題。 寒門到底能出貴子否?能。 但請謹記一點: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 都有一個用心托起他的家庭。

2

2017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父母是外交官, 怎麼講呢, 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 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 都是潛移默化的。 因此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比較牢靠, 所以最後自然就水到渠成。 ”

即使是起點很高的熊軒昂, 也依然是靠著父母的“營造”獲得了高考狀元。

寒門孩子, 若要前途寬廣, 必不可以少的, 一定是父母的精心和用心。

女兒鋼琴學校有個男孩子的經歷, 被家長們傳為佳話:

那個男孩兒, 小學上的是這所小城裡風氣並不太好的一所學校, 但是該男孩兒的媽媽對孩子極其用心:

男孩兒從幼稚園就開始學鋼琴, 每節課, 媽媽都陪聽, 回家天天陪練。 男孩兒從上一年級開始, 就在媽媽的輔導下, 學英語。 那時小城裡還沒有像樣的英語培訓機構, 他媽媽就用笨法兒輔導兒子, 開始時, 每天讓孩子記一個單詞, 等男孩兒掌握了足夠量的單詞, 每天要求孩子學一個句子。

日積月累的堅持, 讓男孩兒不但成績出挑, 品行兼優, 還有著高度的自律。 小學畢業時, 男孩兒憑著流利的英語口語, 十級的鋼琴水準, 優異的全科成績, 從那所各方面都不太好的小學, 被市里唯一一家外國語學校選走了。

男孩兒母親本來是這所小城醫院的護士,孩子到市里上初中後,她辭掉工作,跟到市里,在學校旁租了間房子陪讀。

三年後,男孩兒因各方面表現優異,被學校保送了一所新加坡的優質高中。而保送名額,每年才兩個。據小城的人們傳講:“那所新加坡高中可好了,不但學費住宿費全包,連吃飯都不用自己掏錢呢!”

可以預見,這個男孩兒以後可選擇的道路,一定是寬廣的。

孩子是環境的產物,更是家庭的產物。在並不佔優勢的大環境下,憑著母親的鑽研和堅持,父親的默默支持,這男孩兒趟出了一條比周圍人更閃亮的路。

3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最好的努力輔助孩子,就是稱職的父母。

老公是上世紀90年代村子裡走出來的“農轉非”中專生。中專生現在不值得一提,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是村人眼裡的香餑餑,佼佼者。成績優異的農家子弟,最好的出路,莫過於上中專。

當時老公家裡一貧如洗,但公婆堅決支持老公兄弟上學。目不識丁的婆婆,沒有辦法給到老公很多幫助。她能想到的,是留給孩子們足夠的看書時間。只要老公看書,家裡再多農活,婆婆都不要老公兄弟幫忙,都自己扛。

只要老公想買書,婆婆就是借錢,也要滿足他的願望。當年,有一本號稱顛覆國人學習習慣的書——《學習的革命》問世,那本厚厚的,現在看來沒多大用處的理論書,被老公花30塊錢買了回來。30塊錢,是全家一冬天買菜的錢,讓老公買了那本並無卵用的書。

書沒起到多大作用,但卻傳遞給老公一種思想,那就是:知識是好的,學習永遠是被支持的。

靠著這股被支持的力量,老公穩穩做了多年學霸。

優秀孩子成長的背後,從來沒有無緣無故。所有你能看見的光鮮表面,都透著孩子父母的智慧和汗水。

4

前幾天,被同學介紹,結識了家鄉的一個姐妹。她的女兒已經挺優秀,但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她辭掉工作陪讀,帶孩子在天津上小學。她的做法並不被親人和朋友們理解,但我知道,她是在盡自己所能,為孩子開闢一條更廣闊的道路。我非常欽佩她。

還有更多父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開闢更好的環境和未來。這些努力,有的是物質投入,還有更多的是自我鑽研和提升。他們的做法裡,除了對孩子的重視,還有相信的力量。儘管他們相信的寒門貴子,不過是孩子跳出了原有的階層,更上了一層樓,但這對於每個個體的孩子的命運而言,又是何其幸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有關信念的故事:主人公安迪被誣陷殺人入獄,進了肖申克監獄服刑。在獄友們被監獄生活“體制化”,並覺得越獄幾乎為天方夜譚時,他堅信信念的力量。靠著智慧和信念,安迪不但服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還用一把小鐵錘,用20年時間鑿出了一條逃生隧道,最終成功越獄,囊獲監獄長非法洗得的37萬鉅款,獲得燦爛的重生生活。

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雷同這部影片裡監獄中的體制化生活。越獄重生很難,但是有信念和努力,生活就一定有希望。

教育階層差異已然非常明顯,教育資源也嚴重不平衡,資源稀缺的普通父母,除了相信和竭盡所能的努力,還有什麼更能托起一個孩子未來前途的可能性呢?!那些缺少信念和不願主動學習育兒戰術的普通家庭,把孩子前途孤注一擲地賭在順其自然上,孩子跳出寒門的幾率當然是微乎其微。

最好的教育和生活,從來都是:生生不息,努力不止。加油吧,爸爸媽媽們,加油吧,孩子們。

被市里唯一一家外國語學校選走了。

男孩兒母親本來是這所小城醫院的護士,孩子到市里上初中後,她辭掉工作,跟到市里,在學校旁租了間房子陪讀。

三年後,男孩兒因各方面表現優異,被學校保送了一所新加坡的優質高中。而保送名額,每年才兩個。據小城的人們傳講:“那所新加坡高中可好了,不但學費住宿費全包,連吃飯都不用自己掏錢呢!”

可以預見,這個男孩兒以後可選擇的道路,一定是寬廣的。

孩子是環境的產物,更是家庭的產物。在並不佔優勢的大環境下,憑著母親的鑽研和堅持,父親的默默支持,這男孩兒趟出了一條比周圍人更閃亮的路。

3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最好的努力輔助孩子,就是稱職的父母。

老公是上世紀90年代村子裡走出來的“農轉非”中專生。中專生現在不值得一提,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是村人眼裡的香餑餑,佼佼者。成績優異的農家子弟,最好的出路,莫過於上中專。

當時老公家裡一貧如洗,但公婆堅決支持老公兄弟上學。目不識丁的婆婆,沒有辦法給到老公很多幫助。她能想到的,是留給孩子們足夠的看書時間。只要老公看書,家裡再多農活,婆婆都不要老公兄弟幫忙,都自己扛。

只要老公想買書,婆婆就是借錢,也要滿足他的願望。當年,有一本號稱顛覆國人學習習慣的書——《學習的革命》問世,那本厚厚的,現在看來沒多大用處的理論書,被老公花30塊錢買了回來。30塊錢,是全家一冬天買菜的錢,讓老公買了那本並無卵用的書。

書沒起到多大作用,但卻傳遞給老公一種思想,那就是:知識是好的,學習永遠是被支持的。

靠著這股被支持的力量,老公穩穩做了多年學霸。

優秀孩子成長的背後,從來沒有無緣無故。所有你能看見的光鮮表面,都透著孩子父母的智慧和汗水。

4

前幾天,被同學介紹,結識了家鄉的一個姐妹。她的女兒已經挺優秀,但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她辭掉工作陪讀,帶孩子在天津上小學。她的做法並不被親人和朋友們理解,但我知道,她是在盡自己所能,為孩子開闢一條更廣闊的道路。我非常欽佩她。

還有更多父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開闢更好的環境和未來。這些努力,有的是物質投入,還有更多的是自我鑽研和提升。他們的做法裡,除了對孩子的重視,還有相信的力量。儘管他們相信的寒門貴子,不過是孩子跳出了原有的階層,更上了一層樓,但這對於每個個體的孩子的命運而言,又是何其幸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有關信念的故事:主人公安迪被誣陷殺人入獄,進了肖申克監獄服刑。在獄友們被監獄生活“體制化”,並覺得越獄幾乎為天方夜譚時,他堅信信念的力量。靠著智慧和信念,安迪不但服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還用一把小鐵錘,用20年時間鑿出了一條逃生隧道,最終成功越獄,囊獲監獄長非法洗得的37萬鉅款,獲得燦爛的重生生活。

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雷同這部影片裡監獄中的體制化生活。越獄重生很難,但是有信念和努力,生活就一定有希望。

教育階層差異已然非常明顯,教育資源也嚴重不平衡,資源稀缺的普通父母,除了相信和竭盡所能的努力,還有什麼更能托起一個孩子未來前途的可能性呢?!那些缺少信念和不願主動學習育兒戰術的普通家庭,把孩子前途孤注一擲地賭在順其自然上,孩子跳出寒門的幾率當然是微乎其微。

最好的教育和生活,從來都是:生生不息,努力不止。加油吧,爸爸媽媽們,加油吧,孩子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