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覺得在逗孩子,其實是傷害孩子,大人們請不要對孩子說這6句話

馬上到春節了, 一年一度大型走親訪友活動也即將展開, 很多關係較遠的親朋好友, 一年大概也就見這麼一次, 所以……沒話聊的時候, 逗孩子便成了傳統保留節目。

我小時候, 大概10歲前, 每到聚會時, 就經常經歷這樣被大人們逗的場面, 內心非常反感, 可是孩子唯一能依賴的父母卻並不覺得這是個事兒, 他們認為親戚沒惡意, 就是開開玩笑, 生氣就是不乖巧, 所以他們非但不會為我擋, 還會在我不配合時, 朝我使眼色, 那意思就是:不要鬧情緒, 破壞節日裡開心的氣氛。

可他們不知道, 當大人們哄堂大笑的時候,

作為孩子的我, 心裡一點也不開心。

到我兒子出生, 每年春節, 我兒子也經常被親戚們逗弄, 公婆和我爸媽, 都覺得無所謂, 可我不幹!每次, 我都會像個戰士般跳出來, 護住兒子, 不管誰覺得我小題大做, 我都不為所動。

幸好老公和我統一戰線, 是我無條件的同盟軍。

所以, 今天我總結出以下6句, 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希望所有看這篇文章的人都能自律, 也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堅定的保護孩子, 拒絕逗弄, 特別是, 孩子的爸爸媽媽, 觀念一定要一致, 一起保護你們的孩子。

一, “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這類的逗弄還有:“你不是你爸爸媽媽親生的, 所以你爸媽走了, 不要你了!”

我曾寫過一條微頭條, 說的是, 在培訓班陪兒子上課時, 看到另一個班級放學後, 有個孩子, 大概7歲左右, 媽媽沒能及時來接, 於是他一個人站在走廊上等。

這時, 有個老師路過, 大概是認識的, 就和孩子開玩笑說:“你媽媽又不要你啦?!你肯定不是你媽媽親生的, 否則怎麼每次都這樣晚來~”說完, 老師就和其他同事一起笑著走掉了。

留下這個孩子, 從頭到尾沒說一句話, 但頭卻越來越低, 身體也越來越縮向角落。

大人們利用孩子對父母的依戀, 隨口開著玩笑, 逗弄孩子取樂, 但對孩子來說, 則是深深的煎熬。

二, “爸爸媽媽哪個人更好?”

這個問題還有加強版:

如果孩子說“都好”,

那麼這些大人還會不依不饒的問:“一定要說一個, 你覺得哪個好?”

提這個問題的大人, 或許是出於八卦, 或許是出於好奇, 或許純粹就是無聊的, 無從探究, 但這個問題非但傷害孩子, 還傷害人家家庭。

三, “跟我走吧!我帶你回家!”

每次聚會快結束時, 這句逗弄孩子的話就開始高頻率出現。

有些父母還會配合著開玩笑說:“是呀, 跟XX走吧, 他們家有很多玩具的。 ”

往往這個時候, 孩子都死命的抱著父母大腿, 怎麼都不放手。

也有些孩子會大哭起來, 直到父母說:“哦哦哦, 我們不去, 我們不去~”

和養育人分離, 這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焦慮的一件事, 而在成人眼中, 卻覺得好好笑啊~

四, “讓你媽媽給你生個弟弟/妹妹!”

這是近幾年新流行出來的, 基本上分兩種情況:一個是孩子想要弟妹, 父母不生的;另一種是, 大娃堅決不同意父母生二胎的。

不管哪種, 說這種話有什麼意義, 完全就是給孩子找不痛快, 看到孩子痛苦, 大人就開心, 這心態也是沒誰了~

五, “來, 給我吃一口!”, 真給了, 又說“好了好了, 自己吃!”

我們社區的廣場舞隊伍中, 經常有個奶奶,帶著4歲的孫子一起來跳廣場舞。

每次這位奶奶帶孫子去跳廣場舞時,但凡她孫子拿著吃的,其他奶奶都會這樣逗孩子:“這東西看上去好好吃啊,給我吃點吧。”

孩子不肯,孩子奶奶,連同廣場舞奶奶就輪番做他思想工作。

但當孩子經過反復掙扎,終於戀戀不捨的同意時,那些奶奶們就笑得前仰後合,然後對一臉茫然的孩子說:“哈哈哈哈,好了好了,不吃你的,你自己留著吃吧,哈哈哈哈~”

往好了想,可能奶奶們想培養孩子的分享力,但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會分享。

在聚會中,如果有大人想強行要求孩子分享的,那麼至少,至少,請在孩子同意分享後,接過來,並說句“謝謝!”。

六,孩子說不給的東西,硬拿

兒子4歲的時候,有次去奶奶家玩,鄰居孩子也過來玩,看到我兒子的玩具,他非常想要,那個玩具並不貴重,所以奶奶想也沒想,就說“拿著,送給你。”。

兒子看到這一幕,氣的哇哇大叫,大聲說他也很喜歡,不同意送。

但奶奶卻不以為然的說:“這個玩具你玩了很久了,又不是很好的東西,XX喜歡,就送給他吧。”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的多,孩子很容易會認為:自己控制不了任何事,沒有資格做決定,只有忍耐,接受。

如果有大人認為這可以培養孩子分享能力的話,推薦一篇我寫的關於分享的文章:“分享”是種能力,家長如何引導?讓它成為孩子一生的助力!。

簡單說,分享是種自願與人共用資源的社會性行為,核心是共用,而非剝奪。

~~~~~~~~

大人隨意逗弄孩子,拿孩子的東西,不顧孩子感受做決定……,就是欺負孩子弱,欺負孩子愛父母,否則換個大人試試~

其實和孩子互動非常簡單,回想我自己小時候,有個小湯阿姨,她和孩子的相處就非常得體、溫暖,她並沒有說很多話,但她溫柔、耐心、平等,同時伴隨真誠的笑臉,就足夠了。

大家好,歡迎關注、評論我的文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朋友圈,如需商業轉載,請私信聯繫。

“處處有心”同名微信公眾號,現已開通,內容豐富,歡迎關注,謝謝!

經常有個奶奶,帶著4歲的孫子一起來跳廣場舞。

每次這位奶奶帶孫子去跳廣場舞時,但凡她孫子拿著吃的,其他奶奶都會這樣逗孩子:“這東西看上去好好吃啊,給我吃點吧。”

孩子不肯,孩子奶奶,連同廣場舞奶奶就輪番做他思想工作。

但當孩子經過反復掙扎,終於戀戀不捨的同意時,那些奶奶們就笑得前仰後合,然後對一臉茫然的孩子說:“哈哈哈哈,好了好了,不吃你的,你自己留著吃吧,哈哈哈哈~”

往好了想,可能奶奶們想培養孩子的分享力,但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會分享。

在聚會中,如果有大人想強行要求孩子分享的,那麼至少,至少,請在孩子同意分享後,接過來,並說句“謝謝!”。

六,孩子說不給的東西,硬拿

兒子4歲的時候,有次去奶奶家玩,鄰居孩子也過來玩,看到我兒子的玩具,他非常想要,那個玩具並不貴重,所以奶奶想也沒想,就說“拿著,送給你。”。

兒子看到這一幕,氣的哇哇大叫,大聲說他也很喜歡,不同意送。

但奶奶卻不以為然的說:“這個玩具你玩了很久了,又不是很好的東西,XX喜歡,就送給他吧。”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的多,孩子很容易會認為:自己控制不了任何事,沒有資格做決定,只有忍耐,接受。

如果有大人認為這可以培養孩子分享能力的話,推薦一篇我寫的關於分享的文章:“分享”是種能力,家長如何引導?讓它成為孩子一生的助力!。

簡單說,分享是種自願與人共用資源的社會性行為,核心是共用,而非剝奪。

~~~~~~~~

大人隨意逗弄孩子,拿孩子的東西,不顧孩子感受做決定……,就是欺負孩子弱,欺負孩子愛父母,否則換個大人試試~

其實和孩子互動非常簡單,回想我自己小時候,有個小湯阿姨,她和孩子的相處就非常得體、溫暖,她並沒有說很多話,但她溫柔、耐心、平等,同時伴隨真誠的笑臉,就足夠了。

大家好,歡迎關注、評論我的文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朋友圈,如需商業轉載,請私信聯繫。

“處處有心”同名微信公眾號,現已開通,內容豐富,歡迎關注,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