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祁鈺明明當過明朝的皇帝,為什麼卻無法葬入明朝帝陵呢

要說北京安葬了多少位明朝帝王, 也許許多人會脫口而出北京不是有著名景點明十三陵嘛, 當然是埋了13位帝王嘍!其實真實情況卻是北京安葬了14位明朝帝王。 為什麼安葬了14位, 卻稱呼為明十三陵呢?因為這裡面掩藏了一位帝王的悲慘過往, 他的功勳只因明英宗的成功復辟, 他成了那個時代鬧劇下的政治犧牲品。 他是誰呢?為什麼他明明當過明朝帝王, 卻無法葬入明朝帝陵呢?

訴說他之前, 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 那就是明朝中期發生的一次可怕的王朝帝都覆滅危機。 西元1449年, 明英宗不顧大臣的勸諫, 在寵臣宦官王振的煽動蠱惑下, 一意孤行的北征, 誰知20余萬大軍不僅沒能打敗敵人, 反而在土木堡附近被瓦刺圍殲, 自己也身陷敵方, 史稱土木堡之變。

消息傳來, 朝野震驚, 有些大臣建議南遷, 兵部侍郎于謙當即否定了這個提議, 他立陳皇陵、宗廟、社稷都在北京,

若是南遷無異於亡國, 最終孫太后聽從于謙的建議, 令他組織保衛京師。 現如今皇帝沒于敵國之手, 整個朝堂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 而當今太子只有兩歲, 為避免主少國疑, 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 立郕王朱祁鈺為帝, 沒想到文武大臣, 孫太后同意了, 朱祁鈺卻百般推辭, 也許此時他想到了萬一明英宗回來自己該如何相處吧, 最終推辭無用, 朱祁鈺臨危受命成了明朝第7位皇帝。

朱祁鈺登基後, 啟用于謙等大臣, 勵精圖治, 選將練兵, 擊退了瓦刺的進攻, 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此時遠在異國的明英宗成了敵方無用的棋子, 敵方願意無條件送回明英宗。 這時明代宗朱祁鈺犯難了, 他當初擔心的問題終於出現, 於是他與群臣商量該怎麼辦, 他言“朕本不欲登大位, 當時見推, 實出卿等。 ”於謙站出來說“天位已定, 寧複有他, 顧理當速奉迎耳。 ”其他大臣也如此這般附和, 於是明英宗就這樣以太上皇的名義被迎了回來。

之後明朝在明代宗朱祁鈺的治理下, 一改明英宗當初混亂不堪的局面, 他知人善任, 廣開言路, 清除閹黨勢力, 重用於謙等賢臣治理國家, 因此出現了政治清明, 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面, 假以時日恢復其先祖的盛世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明英宗卻沒有給他機會, 趁著他病重之時,

明英宗發動了奪門之變, 即在西元1457年正月下旬, 明朝出現了二帝並存的“奇葩”局面, 這時重登帝位的明英宗忙於處置于謙等大臣, 無暇廢除生病的明代宗。 之後明英宗站穩腳跟, 當年以於謙為首保衛京師的大臣皆被他處置, 明代宗朱祁鈺也被他廢去帝號, 貶為郕戾王。 當年明代宗若是狠狠心, 也許今日局面就不會發生, 可惜沒有如果。

明英宗復辟一個月以後,明代宗死去,死因不詳。之後他被以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因此他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個沒有被葬入帝陵的明朝皇帝。

明英宗去世後,明憲宗感念朱祁鈺的功績,又為其恢復了帝號,這也算是死後得到了認可吧,只是可憐了他成為那個時代鬧劇下的政治犧牲品。

明英宗復辟一個月以後,明代宗死去,死因不詳。之後他被以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因此他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個沒有被葬入帝陵的明朝皇帝。

明英宗去世後,明憲宗感念朱祁鈺的功績,又為其恢復了帝號,這也算是死後得到了認可吧,只是可憐了他成為那個時代鬧劇下的政治犧牲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