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有本事的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 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劉秀的先世, 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 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 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西漢建平元年(西元前6年), 劉秀出生于濟陽縣, 他出生的時候, 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 當年稻禾(嘉禾)一莖九穗, 因此得名秀。

登基稱帝

劉秀髮幽州十郡突騎與佔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 經過激戰, 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 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 實力大增, 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西元25年六月, 已經是“跨州據土, 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 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的千秋亭即皇帝位, 建元建武。 為表重興漢室之意, 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 史稱後漢(唐末五代之後也根據都城洛陽位於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 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柔道治國

劉秀勤於政事, “每旦視朝, 日仄乃罷, 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 夜分乃寐”。 在位期間, 多次發佈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 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 經常發救濟糧, 減少租徭役, 興修水利, 發展農業生產。 裁併郡縣, 精簡官員。 結果, 裁併四百余縣, 官員十置其一。 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 其間國勢昌隆, 號稱“建武盛世”。

劉秀統一中國後, 厭武事, 不言軍旅, 西元51年, 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 立“萬世刻石之功”。 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 災變不息, 人不自保, 而複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 ”。 劉秀善待功臣, 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

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 只解其兵權。

因病去世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西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 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 享年六十二歲。 遺詔說:“我無益于百姓, 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 務必儉省。 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 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 ” 劉秀死後, 其子劉莊繼位, 于同年三月丁卯日, 葬劉秀于原陵, 上廟號世祖 、諡曰光武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