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因華人遊擊隊對抗殖民者,二戰後此國實施了12年的緊急狀態

緊急狀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陷入(或即將陷入)危機時, 由當局行使超過平常法治範圍的特別措施來應對和解除危機。 一般來說, 緊急狀態是一種臨時性應急措施, 時間不會太久。 但是, 從1948年到1960年, 馬來亞聯合邦(馬來西亞的前身)實施了整整12年的緊急狀態。 期間, 陳平領導的華人遊擊隊一直堅持對抗英國殖民統治者。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軍從法屬印度支那的基地入侵馬來亞, 駐馬來亞的英國軍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雖然英國在新加坡建有一個龐大的海軍基地, 但英國在遠東卻沒有空戰能力, 日軍不到兩個月就佔領了馬來亞。 1942年2月, 新加坡投降, 英屬北婆羅洲、砂拉越和汶萊也相繼被日本佔領。

陳平本名王文華, 於1924年出生于英屬馬來亞霹靂州華人聚居區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其父母都是福建人。 馬來亞的華人占比很大, 主要是明、清兩朝和民國時期從中國沿海遷移去的中國人的後裔。 馬來西亞獨立時, 華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37%。 即使現在, 華人也占到馬來西亞人口的20%以上。

日軍剛開始攻打馬來亞, 陳平就參加了當地人組織的抗日隊伍。 1942年初, 18歲的陳平參與組織了馬來亞人民抗日軍,

和英軍並肩而戰。 在3年半的抗日時期, 人民抗日軍利用遊擊戰術, 對日作戰300多次、斃傷日軍近6000人。 日本投降後, 英國政府為表彰陳平在戰時的貢獻, 授予其“大英帝國員佐勳章”。

二戰後, 英國國力斷崖式衰落, 工黨政府主張儘快撤出東方, 讓殖民地實現自治和獨立,

亞洲各殖民地的民族主義浪潮也很快影響到馬來亞。 當時, 馬來亞最大的武裝力量便是陳平等人領導的人民抗日軍, 他們與馬來亞本地人時有衝突。

英國人返回馬來亞執政後, 為避免內戰, 在1945年12月解散了有8個支隊共約7000人的人民抗日軍。

1947年3月, 陳平又重新組織了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遊擊隊, 目的是讓英國儘快撤離馬來亞。 7月, 遊擊隊暗殺了多位莊園主, 英國殖民政府派遣軍隊對遊擊隊進行反擊。

遊擊隊退守森林地帶, 不斷壯大隊伍, 組建了一支約有13000人的軍隊。 這支部隊以仍馬來亞華人為主, 在陳平的帶領下展開叢林戰。

1948年6月, 馬來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陳平所獲授的勳章也被收回, 同時被列為英國的首號通緝犯。

為遏制華人勢力,英國殖民者在表面上對華人作出了經濟和政治讓步,但卻將散居的華人集中到陳平勢力範圍之外的區域,還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使馬來人自覺抗拒陳平的軍隊。

1949年以後,陳平的兵源銳減。特別是在1951年,英國駐馬高級專員亨利·葛尼遇害後,溫和派的華人就不再支持陳平。

1952年,吉羅德·鄧普勒被任命為馬來亞的英軍指揮官。上任後,鄧普勒採取了全新的反遊擊戰戰術,陳平的部隊多次被擊潰,被迫躲進了鄰近泰國南部邊境的叢林。

1960年,陳平逃到國外,開啟了長達30年的流亡生涯,馬來亞的緊急狀態令也宣佈結束。1963年,馬來亞與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合併組成馬來西亞(兩年後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陳平是馬來西亞歷史上最富有爭議性的人物之一。部分人將陳平視為“大英雄”,稱其為爭取馬來西亞的獨立,先後與日本侵略者和英國殖民政府進行不懈鬥爭;而另部分人則認為陳平是馬來西亞的“頭號人民公敵”,因為陳平所製造的暴亂讓許多馬來西亞人痛失親人。

為遏制華人勢力,英國殖民者在表面上對華人作出了經濟和政治讓步,但卻將散居的華人集中到陳平勢力範圍之外的區域,還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使馬來人自覺抗拒陳平的軍隊。

1949年以後,陳平的兵源銳減。特別是在1951年,英國駐馬高級專員亨利·葛尼遇害後,溫和派的華人就不再支持陳平。

1952年,吉羅德·鄧普勒被任命為馬來亞的英軍指揮官。上任後,鄧普勒採取了全新的反遊擊戰戰術,陳平的部隊多次被擊潰,被迫躲進了鄰近泰國南部邊境的叢林。

1960年,陳平逃到國外,開啟了長達30年的流亡生涯,馬來亞的緊急狀態令也宣佈結束。1963年,馬來亞與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合併組成馬來西亞(兩年後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陳平是馬來西亞歷史上最富有爭議性的人物之一。部分人將陳平視為“大英雄”,稱其為爭取馬來西亞的獨立,先後與日本侵略者和英國殖民政府進行不懈鬥爭;而另部分人則認為陳平是馬來西亞的“頭號人民公敵”,因為陳平所製造的暴亂讓許多馬來西亞人痛失親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