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萬曆皇帝和皇后的入殮方式為何都如此怪異?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 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 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 歷時230多年, 共埋葬了大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嬪、兩位太監。

1956年4月, 據說是為了探尋《永樂大典》下落, 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聯合郭沫若等人建議對明長陵進行考古發掘, 最後由周總理批示, 決定先試掘明定陵。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 和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的陵墓。 定陵的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 1957年, 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

當考古人員打開了萬曆皇帝皇后的棺槨後, 映入眼簾的一幕卻令在場人員驚奇不已。 他們發現萬曆皇帝的葬式是"仰面朝天, 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頰", 姿勢十分怪異。 而兩位皇后的葬式都是"向右側臥, 左臂下垂, 手放在腰部, 右臂彎曲, 手放在頭下, 下肢曲"。 為什麼明朝皇帝和皇后的下葬要採取這兩種姿勢呢?

專家經過研究認為, 萬曆皇帝原來的入殮方式應該和皇后是一樣的, 因為棺槨在運送過程中發生碰撞而使屍體姿式發生了改變。 歷史上也確實有過相關記載:棺槨是從百里之遙的京城靠人工抬運到定陵,

當棺槨運送到沙河時, 抬棺槨的木杠斷裂, 右邊一角曾墜地。 這一記載印證了專家對於萬曆皇帝屍體形狀的猜測, 但卻沒能解釋入殮時為什麼採用的是側臥式, 而不是傳統的平躺式?

有人認為明代皇帝自朱元璋開始都是側臥入殮式,

這是朱家帝王密不外傳的獨特的入殮方式;也有人認為萬曆皇帝下葬後屍體被人動過才出現側臥。 究竟什麼原因, 至今仍是個謎。

而由於當時考古技術的不成熟, 明十三陵也只發掘了定陵。 但令人痛惜的是, 1966年, 文化大革命期間, 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 已經被發掘出來的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 也被焚成了灰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