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比關羽、張飛和馬超要差一些,劉備眼中的趙雲是這樣的

如果讀《三國演義》則會發現, 趙雲在劉備陣營是僅次於關羽、張飛的軍事將領中的三號人物。 實際上, 正史中的趙雲也很厲害,

又有忠勇的名聲。 不過, 在劉備陣營, 趙雲依然不是劉皇叔心中真正被全面肯定的帥才。

論將才, 劉備很佩服趙雲, 但是論帥才, 劉備對趙雲並不放心。 這一點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封將軍行為中便可以看出。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全被封為將軍, 從軍銜上看, 他們五個都是將軍, 級別是相同。

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這五個人並列寫傳記, 後人慢慢將這五人神話, 從而有了五虎上將的說法。 在《三國志》中, 五虎將的排名是關、張、馬、黃、趙, 而清代毛宗崗評本的《三國演義》則將趙雲放在了第三位。

這五位大將, 其實是分兩個等級的, 關羽、張飛、馬超是一個等級, 而黃忠、趙雲是一個等級, 趙雲的地位並不如民間想像得那麼重要, 更沒有《三國演義》寫得那麼厲害。 能夠證明劉備並沒有對趙雲進行百分之百的信任與授權的一個細節是生殺大權的授予。

有了將軍的軍銜, 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對所帶領的士兵有生殺大權。 劉備授予生殺大權的方式是延續了東漢的“假節”制度。 一個大將軍或者一個鎮守地方的戍衛都督到底有沒有生殺大權, 全在“假節”上。

蜀漢的這五位核心將領中, 只有關羽、張飛、馬超獲得了“假節”的特權。 以建安二十四的任命為例, 黃忠、趙雲都沒有假節。 如《蜀志·關羽傳》:“(建安)二十四年, 先主為漢中王, 拜羽為前將軍, 假節鉞。

”《蜀志·張飛傳》:“先主為漢中王, 拜飛為右將軍, 假節。 ”《蜀志·馬超傳》:“先主為漢中王, 拜超為左將軍, 假節。 ”

有沒有假節, 權力差別巨大。 假節意味著代表皇帝的意志行使生殺大權, 這就相當於絕對授權。 中央的軍事將領, 以及地方軍事區域的軍事將領都有可能被假節。

劉備派往各個軍區的戍衛都督共有19人, 有多少獲得了假節的呢?僅僅5人。 可見, 假節是劉備對中央以及地方軍區將領的最高授權。 此外, 諸葛亮被拜為丞相之後, 鎮守成都, 也獲得了假節的權力, 李嚴受劉備托孤之後, 也獲得了假節的權力。

趙雲作為劉備的半個老鄉, 與劉備認識的時間不比關羽和張飛晚多少,然而混到最後,連假節的權力都沒有。可見,在劉備眼中,趙雲尚不足以堪當鎮守一方或督鎮三軍的帥才,只能是聽命于上將的將軍。這從側面也說明,趙雲混得比關羽、張飛、馬超都差很多。

與劉備認識的時間不比關羽和張飛晚多少,然而混到最後,連假節的權力都沒有。可見,在劉備眼中,趙雲尚不足以堪當鎮守一方或督鎮三軍的帥才,只能是聽命于上將的將軍。這從側面也說明,趙雲混得比關羽、張飛、馬超都差很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